面向教育质量提升的幼儿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用研究

2021-11-10 12:12梅林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辅助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梅林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浪潮中,学前教育同样是其中的重要领域。2002 年布鲁塞尔欧洲教育峰会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将在欧洲未来的学前教育体系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它能够优化幼儿的学习情境,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1]。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Mary Eming Young认为:“多媒体这种新的交互功能不仅能帮助幼儿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而且还可以将难以理解的事物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帮助幼儿理解。”[2]Susan Haugland针对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见解[3]。Amante L 的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的艺术、语言和社会性发展有好的影响[4]。美国学者Nazm Burgul 通过分析幼儿学习成绩和浏览信息方式之间的关系发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可以对幼儿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效果[5]。Lisa Terreni 认为,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语言和数学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幼儿的信息素养[6]。

近年来,对于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我国学者开展了许多有益的研究。罗祖珍指出:“多媒体凭借其图文融合的优势将以往枯燥单一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幼儿,图文并茂、化静为动的视觉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幼儿的思维。”[7]李定荣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辅助的学习情境对幼儿语言的学习有促进作用[8]。

王淑丽从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视觉思维这三个维度论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学对幼儿认知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9]。何磊及黄艳霞等人发现,由于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有显著成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10]。刘彤研究美国幼儿园的计算机应用,得出以幼儿为中心,结合计算机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观点[11]。周榕提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采用信息化技术时要注意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12]。

幼儿园教师是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者,郭力平提出,信息化技术的效用要靠教师来发挥,信息化技术应该用于优化教育教学的过程而不是当作展示工具来使用[13]。刘珍芳通过浙江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研究得出幼儿信息化教育不容乐观的结论,并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培养方案[14]。

(二)问题的提出

2012 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正式颁布实施,学前教育信息化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组成部分获得了较大发展,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前期调研发现,尽管在十年发展规划期间,国内在学前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层面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应以何种方式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提升,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如何持续发展等根本问题上,都尚有较大的争议。因此,在如何理解幼儿园教学信息化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关系和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幼儿园教学质量方面展开研究,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面向全陕西省包含陕北、陕南、关中的十余所幼儿园的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共获得教师问卷376 份,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以了解陕西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在4 所幼儿园中对于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展开了对照观察,以了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幼儿园教学信息化与教学质量提升的关系研究

(一)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的逻辑框架

笔者基于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建立了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的逻辑框架,具体见图1。

图1 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的逻辑框架

笔者认为,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不足以独立掌握信息化手段和避免信息化滥用,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需要高度依赖教师去筛选过滤信息和设计引导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要依赖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学能力,在教育理论和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在教学环境的支撑下,通过教学过程和有效的评价反馈,实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一逻辑框架认为,幼儿园场景下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质量提升存在三个关键点:第一是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恰当的教育目标作为指引;第二是信息技术要通过教师发挥作用;第三是必须有合适的信息化环境作为支撑。

(二)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三点假设

从理论上分析,笔者提出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三点假设。

1.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呈现可能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第一,对幼儿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给幼儿提供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刺激,调动幼儿的不同感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第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4-6 岁儿童具有泛灵论的思维特征。而依托信息化技术可以把教学活动中静态单调的教学内容,通过能说会动的动画“人物”表现出来,更符合幼儿思维习惯。第三,幼儿更接受反复尝试的游戏化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信息设备的及时反馈给幼儿提供了游戏化的学习环境和较多的试错机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反复试错中接纳新知识。总之,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实现更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学过程,进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

幼儿的学习需要基于直接经验和真实环境,但很多时候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完全真实的环境并不具有可行性。此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幼儿观察无法直接观察的内容和从事有危险性的体验,例如海洋探险和观察火山爆发,这都非常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虚拟真实的特点也使得它可以成为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之间的桥梁,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

3.信息技术可以降低备课负担,这可能使教师把更多时间用于观察和思考

比起传统的教具准备方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下各种教学材料变得更加易于检索、复制和呈现,在效率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备课时间可以得到一定的缩减。当教师的备课负担有所减轻,则教师有可能在观察和思考上倾注更多时间,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三点假设存在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在实践中是否能够发挥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还需要验证。笔者认为,第一点假设如果成立,则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专注力和互动积极性应当能够被观察到有所提升,且在事后对教学内容的复述即记忆效果上应当有所差异。第二点假设如果成立,则应当可以在信息化课堂环境下观察到更丰富的拓展信息的呈现。第三点假设如果成立,则在教师的问卷和访谈调查中应当有所反映。笔者基于这样的思路展开了实证研究。

(三)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证研究

笔者在4 所幼儿园,对于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集体教学活动展开了对照观察,得到了以下结论。

1.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升课堂专注力和互动参与度

笔者发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了幼儿的课堂专注力和互动参与度,并发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幼儿身上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1)性格外向幼儿专注力和互动参与度有所提升但容易信息过载

性格外向的幼儿即使没有信息技术手段的参与,在有趣味的活动时也能够坚持较长时间,上课的专注力也较高,愿意与教师同伴互动。但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质量不甚理想时,幼儿往往对于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表现出机械的反应,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大感兴趣。当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活动时,性格外向的幼儿在这种良好的外部条件刺激下更愿意展现自己,参与课堂,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情绪,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进一步提升,播放动画、音频、视频能认真的倾听,也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但有时性格外向的幼儿注意力容易被信息技术教学过度吸引,反而容易出现信息过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深入的思考,甚至影响关键信息的提取和加工。

(2)性格内向幼儿专注力和互动参与度显著提升

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往往胆小害羞,在课堂上不善于表现自己,在没有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上往往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高,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好,表现出胆怯害羞的样子,在课堂倾听、课堂活动、课堂专注力上都需要教师指引,帮助幼儿积极融入到活动中,与同伴互相交流。

性格内向的幼儿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活动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更容易融入到课堂活动中以及与同伴展开交流,专注程度甚至超过了性格外向的幼儿(见表1表2)。

表1 幼儿课堂专注力观察表

表2 幼儿互动参与度观察表

2.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体验更丰富并有着更好的记忆效果

笔者观察发现,在高度专注与参与的基础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给幼儿提供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刺激,调动幼儿的不同感官,有利于加深幼儿记忆。另外,信息技术所展现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有利于幼儿理解和引发幼儿联想,联系自身已有的认知提高记忆的效率。

[案例]在一次向幼儿介绍日本的社会教育活动中,信息化环境中幼儿园老师提前预备了课件并精心剪辑了一段介绍日本的小视频。教师向小朋友们说了日本的地理位置,给幼儿展示一幅可大可小的地图,幼儿对电脑中展现的地图非常关注,目不转睛的看着它,并仔细听教师讲解。教师问:“小朋友们知道了日本的整体样子,那么这个国家地形有那些不一样的呢”?(教师控制多媒体课件,定格于日本地形)一些幼儿说:“它是一个小国家”;一些幼儿说:“周围都是海”;一些幼儿说:“有好多小岛………”。然后,教师为幼儿播放了小视频,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热闹繁华的东京、壮丽的富士山、一群身穿漂亮和服的少女在观赏樱花,除此之外还介绍许多民族习俗和各种各样的小吃。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看着,对本次介绍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另一个班的传统教学对照环境中,教师将电子地图换成纸质地图,将视频内容用讲解的方式结合照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明显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复述总结环节,幼儿能记住的信息明显要少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环境下的幼儿。

笔者的一系列观察还发现,对于知识性内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比较明显的提升记忆效果。但需要注意,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较容易出现信息过载的情况,如果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连续使用,例如纯粹的观看动画片,则记忆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如果幼儿可以在教师引导下保持较长时间专注,并提供适当的思考与讨论环节、精细的加工记忆组块,并对记忆组块进行复述,对信息赋予意义,进行组织连接,并与幼儿原有的图式相适应,那么信息技术提供资料的丰富性有助于幼儿进行联想思考,增强记忆效果,进而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

(四)滥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的不利影响

笔者在观察和访谈中也发现,滥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

1.滥用信息技术可能会代替直接经验

幼儿与人或事物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得到经验称为直接经验。幼儿直接经验是通过直接操作、户外运动、人的互动等过程中获得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于幼儿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会导致幼儿缺乏对社会、自然、人际关系的实际行为,替代了幼儿的直接经验的产生,甚至导致幼儿缺乏对真实世界的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手段,在使用它时应有选择性,在无法直接获得经验的时候,信息技术可以提升间接经验的直接性。但如果明明可以获取直接经验,那么使用信息技术代替直接经验就显得本末倒置。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代替了幼儿的直接经验,让幼儿在视频和动画中感知世界、观察世界,不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教师访谈记录1]有的教师对多媒体、电子白板这种信息设备太依赖、太盲目了,有些时候不使用多媒体,使用手偶等传统教学方式就能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和幼儿互动时间。有些教师为了省事,直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幼儿倒是看得很认真,但是课堂气氛一点都不活跃,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不使用多媒体。

2.滥用信息技术可能会减少幼儿阅读和语言发展的学习机会

幼儿的年龄越小,其思维的可塑性就越高。现在的信息化表达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经常使用趣味生动的信息化课件,会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久而久之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偏好。当生动的信息化环境已经成为认知习惯,孩子就难以静下心来看书,尤其是抗拒去阅读较为枯燥的文字,这不利于幼儿的语言系统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滥用信息技术可能会对幼儿身体健康不利

长期久坐和注视屏幕,导致的身体发育问题和视力下降问题是幼儿健康的切实威胁。教师访谈中还发现,使用信息化设备有可能导致幼儿过于兴奋而影响睡眠。信息化设备存在的电磁辐射和有害物质的释放尽管证据不足,但长时间使用是否会带来健康问题也的确受到家长普遍担心。

[教师访谈记录2]我们有时候会在教学活动之余给孩子们播放一些经典动画片,孩子们很爱看,但如果有时候孩子们看过一些包含紧张情节的动画之后会过于兴奋,午睡时会有较多的孩子不好好睡觉。

4.信息技术的使用反而降低了教师观察幼儿的时间

对照观察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的集体教学活动,笔者发现,虽然对教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情况能够支持信息技术降低备课负担的观点(详见本研究第三部分),但是教师观察幼儿的时间并没有提升,反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操作多媒体设备并使用目光确认设备工作正常,对幼儿面部表情的关注程度有所下降。因手段所限,笔者在本研究中没有获得对教师课堂时间分配情况的量化记录,希望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

[教师访谈记录3]使用多媒体时,看电子白板和看孩子是两个相反的视线方向,有时候会感觉我和孩子们的目光交流减少了。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对幼儿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幼儿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使用理念存在偏差

1.简化备课过程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原因

当问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原因时,有一半以上(52.93%)的教师是因为信息技术可以简化备课过程,教学过程方便(见图2)。不足三分之一的教师是因为意识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因此采用信息技术教学。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都能意识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但认识仍有一定偏差,基于质量提升的原因去使用信息技术的比例尚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2 幼儿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原因占比

2.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缺少积极的探索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信息技术缺少积极的探索。仅有11.36%的教师会经常与同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见图3),大多数教师在这项活动中没有表现出积极性。

图3 幼儿园教师和同事探讨信息技术的频率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尚有欠缺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尽管所有受访幼儿园都配置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所有受访教师都表示能了解学校的信息化环境的构成及教学功能,但大部分教师的了解程度都不高,相当多的教师表示在使用熟练上有所欠缺,只有11.44%的幼儿园教师表示自己能熟练使用这些教学设备(见图4)。

图4 幼儿园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熟练情况

[教师访谈记录4]我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对这些信息设备使用不熟练,也担心自己把机器弄坏了。所以操作的很少,基本只用来放PPT。

幼儿园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采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较少从网络获取资源。技术故障在信息化设备使用过程当中时常会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在使用信息化设备的教学出现技术故障时能灵活处置。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往往不能消除技术故障给教学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师访谈记录5]我搜集信息的能力比较差,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总要花费很长时间备课。有时候时间比较紧张,在筛选素材的时候感觉差不多可以就用了。其实有些素材对课堂的帮助并不大。

[教师访谈记录6]我在我们幼儿园是做信息设备维护和修理的,很多教师对设备缺少维护意识,机器运行不流畅卡住的时候部分教师就采用拔电源的方式解决问题,对设备损害特别大。

幼儿园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不够熟练,制约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和手段,影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弱化了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的贡献。

(三)信息技术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上存在一定障碍

笔者在本研究中从教学方式设计、教学作用认知、设备调整、现场观察、材料收集五个维度对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展开了调查。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五个维度均有四成左右的教师表示基本具备信息化教学所需的信息素养,这一情况好于过去的类似研究反映出来的情况[14]。但是多数教师依然表示在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信息技术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方面依旧有一定障碍(见表3)。

表3 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情况

从一线观察和访谈情况来看,目前幼儿园教师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融合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并没有很好地将实际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认识不够,找不准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契合点,信息技术应用呆板,不能及时调整以配合教学变化等问题。甚至有一部分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在应用信息技术后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甚至不如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访谈记录7]我觉得信息化最重要的是解放教师,把幼儿变成课堂的主体,但是现在还有不少教师虽然用了电子白板但仍然是照本宣科,不注重与幼儿的交互,也不允许幼儿操作电子白板。

(四)信息化环境支持存在地区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园长等领导会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部分幼儿园甚至规定教师必须使用信息化设备教学。

从硬件层面来讲,信息设备是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信息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教学信息化可以开展的广度和深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数幼儿园都配备了信息化设备,但是种类、数量和质量不尽相同。优质园所配置的信息化设备多种多样,辅助教学的信息化设备主要有电脑、电子白板、高清投影仪、摄像设备、打印机、平板电脑、教育机器人等。除了硬件方面的支持,优质园所还会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所用的软件和教学资源,主要有学习资源系统、教务支持系统、远程互动教学系统等。一般的园所会尽量配备投影仪和电子白板,但其他方面的支持并不完善。

除了在配置种类和配置数量上有所差别以外,不同幼儿园配置设备质量差距也比较大。就对西安市和陕西省乡镇多所配备电子白板的幼儿园的实地调查来看,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发展差别较大。位于西安市的幼儿园使用的电子白板屏幕普遍较大,而且设计考虑到幼儿参与的问题,便于幼儿使用。位于X 县的幼儿园屏幕较小,而且设置的比较高,中小班幼儿普遍够不到屏幕,很不方便幼儿使用。就该幼儿园教师反映,这些电子白板还经常会出现死机自动关机等问题。

从软件层面来讲,地区差异更为明显。优质园所建设的资源库能很大程度减少教师备课负担,对促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积极作用。幼儿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交流,也有利于家园互动,提高幼儿园整体质量。相对落后地区幼儿园没有资源库,软件配置较差,部分软件版本老旧和存在盗版软件,可靠度不高,使用不方便。

四、研究总结

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笔者对于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研究结论和实施建议做如下总结。

(一)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假设部分成立

笔者在本研究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三点基本假设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两点获得了幼儿专注力、互动参与度和记忆效果提升以及课堂呈现内容更丰富的支持。而对于降低备课负担,使教师把更多时间用于观察和思考的假设来说,仅确认了信息技术确实降低了教师备课负担,但并没有发现教师因此就会把更多时间用于观察和思考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反而观察到了信息技术导致教师减少对幼儿观察的情况。与此同时,笔者也观察到了信息技术滥用有可能产生代替直接经验、减少幼儿阅读和语言发展的学习机会以及对幼儿身体健康不利等风险。

(二)信息技术的定位应该是提升学习经验直接性的辅助手段

笔者认为,适宜的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知识,促进认知发展,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一方面依然要强调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信息技术可以提升间接经验的直接性和直接经验的生动性,但也有许多经典的教育手段的体验其实更直接和生动,是信息技术无法替代或者不应该替代的。另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有限,长时间的信息输入很容易造成幼儿认知负担,同时长时间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还有可能对幼儿健康出现负面影响。所以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还要注意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因此,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必须坚持信息技术的辅助地位,才能够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

(三)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辅助教育活动,不能主宰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是在教师主导下围绕着幼儿进行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有选择的适度使用技术,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不能对信息技术形成依赖,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必须有选择性,不能忽视其他教学手段。因此,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找到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的契合点,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教学活动的整合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而应该把教师解放出来,让信息技术成为引导幼儿探究学习的工具。

(四)建设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环境

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适宜的环境,幼儿园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园长应该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先锋,引导和鼓励幼儿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维。应该寻找时机向教师传播信息化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促进园内教师的交流氛围,组织教学信息化的学习交流和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还需要切实提高教师信息技能水平。可以邀请信息技术专家面向教师传授使用技巧,帮助教师全方位认识和使用信息设备。组织园内交流会,促进幼儿园教师之间相互探讨、摸索和总结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必不可少。在采购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一部分使用者是幼儿,设备要符合幼儿身高,操作界面要能够被幼儿接受。还要完善录像录音等其他信息化教学设备,方便教师记录教学活动过程,完善教学计划。同时,软件方面的建设也必不可少,建设教学资源库并及时收录最新的教学资源以供教师使用,可以很大程度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幼儿园还需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最好配置专门的信息设备维护人员,保证信息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以便教学活动中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处理,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辅助教学活动教学质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