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2021-11-10 09:46苏云梅武建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检索绩效评价维度

苏云梅,武建光

(山西医科大学图书馆,太原 030001)

1 引言

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电子资源在图书馆中的资源配置比例越来越高,在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资源的绩效评价结果不仅能反映图书馆工作效益及服务质量,而且直接指导并影响着工作人员的资源采购工作。目前针对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比较典型的如:齐春泽基于熵权TOPSIS,从资源内容、资源检索、资源使用、资源成本4 个方面构建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方法的有效性[1-3];宋建玮等探讨了平衡记分卡在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应用问题,并指出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5];和媛媛等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法,从资源利用情况、资源成本、用户满意度等指标量化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理论的科学性[6-8];贾洁等基于BP 神经网络法构建电子资源绩效评价BP 模型,并检验模型的有效性[9,10]。这些相关研究虽然方法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资源内容、资源检索系统、资源利用情况、资源成本、资源网络环境5 个客观方面进行绩效评价。随着图书馆服务定位的改变,增加了诸如知识聚类、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等主观的、深层次的学科知识服务,不容忽视知识服务对资源绩效评价产生的影响[11-13]。随着远程系统、虚拟平台、微平台等多种资源获取渠道的拓展,不容忽视用户自身获取能力对绩效评价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着重对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进行扩增,构建新的影响因子模型,解释各个影响因子,并量化各个因子的影响路径权值系数,旨在优化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更完善、更合理的资源评价权值量表系统,为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高效、合理采购提供循证资料。

2 电子资源影响因子及绩效评价测量维度

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影响较广且经过测评的有欧洲的EQUINOX 与美国的ARL E-metrics[14,15],对二者的指标进行归纳分析可知,它们均从资源传输系统(图1)的资源主体、传输途径(方式)、资源客体三大方面进行测量,受此两种测量体系的启发,本文亦从上述3 方面定义影响因子的5 个测量维度,包含资源类型、绩效关联策略、资源环境、检索工具、获取途径,其中资源类型与绩效关联策略通过资源主体“图书馆”配置与开展,属于资源主体内容;资源环境主要侧重网络的稳定、速度及设备平台的性能等方面,属于传播途径(方式)内容;检索工具、获取途径侧重用户的意向选择,将其归纳入资源客体“用户”内容。各要素因子以资源类型为主要核心,其余要素共同影响作用于电子资源的最终绩效评价[16-19]。

图1 资源传输系统Fig.1 Resource transmission system

2.1 影响因子的测量维度

2.1.1 绩效关联策略

绩效关联策略是指资源主体“图书馆”为了提升资源向用户传输的效率所采取的策略。策略越深广、越个性化,越能提高资源服务效益,二者为正相关关系,具体主要从延长服务“时间”、扩充虚拟服务“空间”、提高“人均配备资源”“动态反馈”“个性推送”等方面构建策略指标。

2.1.2 检索工具

现有的检索工具有FTP 类、基于菜单式、基于关键词、基于超文本4 类,各种资料库的目录索引切合用户需求,会产生良好的资源服务效益。调查多种用户人群,将其主观性与4 类检索工具结合形成检索工具的测量指标。

2.1.3 获取途径

目前电子资源的获取途径有直接登录网址下载、文献传递、选择VPN 或代理软件。考虑各种获取途径是否齐全,是否满足用户适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源服务绩效水准,结合获取途径有用户的能动选择性质,将采用直接网址下载、采用文献传递、采用VPN 或代理软件做为获取途径的测量指标。

2.1.4 资源类型

用户研究侧重不同,对资源需求的类型亦各不相同,资源类型配置比例对资源的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影响。电子资源从资源整合面上粗略来分,有购买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合作共建共享数据库、赠送数据库、试用数据库5 种类型,因此将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的倾向性作为该影响因子的测量指标[13]。

2.1.5 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是资源存储、检索、获取等传输环节所需求的环境,资源环境越优越,用户获取知识越便捷,越精准,与之呼应的资源服务效益越高,文章构建了“网络环境”“设备数量性能”“平台功能”“虚拟参考咨询”等9 个维度的软、硬环境测量指标。

2.2 绩效评价的测量维度

绩效评价只有一个测量维度,参考欧美EQUINOX与ARL E-metrics 两大评价体系及国内和媛媛、贺秀英等的绩效评价指标[8,20,21],将“数量”“率”“比例”等量性指标均转化为同类别的质性指标,以用户为中心,提炼并构建了涉及“新”“全”“准”“重”“速”“交叉”“相关”等多方面的满意度共13 项电子资源质性评价测量指标体系[22]。

上述影响因子和绩效评价共6 个维度,指标细化得到电子资源影响因子及绩效评价测量指标体系(表1),其中影响因子测量指标40 个,绩效评价测量指标13 个。

3 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模型

3.1 指标数据采集

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与影响因子的测量指标体系(表1)制成Likert5 级分制量表,利用问卷星发布,通过Email、微信等方式邀请分类用户在线填写调查问卷。截止2017 年12 月23 日,历时两个月共回收问卷1 680 份,剔除全高分或全低分及极少使用电子资源用户的无效问卷,最终得到1 084 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64.52%,有效问卷受试者情况详见表2。

3.2 数据分析

3.2.1 信度、效度检验

应用SPSS 20.0,采用Chronbach 系数α 测量总量表1 及同一维度分量表指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稳定性。α 越高表示总量表及分量表的一致性与稳定性越好,指标变量间的相关性越明显。检验得α总量表=0.961,α分量表≥0.779,由Hays 的0.70 标准知总、分量表信度高,相关性高,适合做调查表。

表1 电子资源影响因子及绩效评价测量指标体系Table 1 E-resources impact factor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对量表做KMO 及Bartlett 球形检验判别Construct Validity(结构效度),ABCDE 维度量表KMO=0.953≥0.5,sig=0.000≤0.05;F 维度量表KMO=0.918≥0.5,sig=0.000≤0.05,说明量表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由总方差解释结果(表3)可知公因子能够解释50%以上变异,由因子的旋转载荷结果(表4)可知,因子载荷明显分离,且各维度在相应公因子的载荷均大于0.4。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量表有较高的准确度与有效性。

表3 影响因子总方差解释Table 3 Explanation of total varia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3.2.2 因子分析

(1)绩效影响因子的因子分析。对电子资源绩效影响因子资源类型、绩效关联策略、资源环境、检索工具、和获取途径5 个维度共40 个初始量表变量作探索性因子分析[23],主成分信息结果显示,有5 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它们累积贡献并解释总方差的72.548%(表2)。公因子方差比结果显示,除D04(D04 指标变量个性方差为0.472)指标变量外,其余指标变量的个性方差均在0.5 以上,且大多数指标变量的个性方差接近或超过0.7,据0.5 原则可知,提取的特征值大于1 的5 个主成分对应的公因子可以较好的反映并解释原始全部指标变量所包含的大部分信息。

表2 调查对象情况表Table 2 Demographic statistics

将初始影响指标变量的因子载荷阵通过四次方最大旋转所得到的正交旋转阵(表4)可以看出,旋转对初始各因子载荷进行了明显的分解离析,各因子之间不再有交叉支配现象,能够体现明确的专业含义。共解析出5 个独立公因子,公因子1 支配的指标有A05、E01~E03、E05~E12,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图书馆等资源购买部门提供的网络、设备、检索平台、静态虚拟参考咨询有关数据传输、检索响应等内部环境和供应商提供的售后服务等外部环境的总和,文章将其概括命名为环境因子。公因子2 支配的指标有E04、A01~A04、D01~D06(D04 指标剔除),这些指标反映的是资源库的种类、经费配置比例、人均拥有比例及采购经费等涉及资源内容成本方面的情况,文章将其概括命名为资源因子。公因子3 支配的指标有C01~C05、B01~B05,它们共同反映了用户的检索方式与能力技巧,文章将其概括命名为资源获取能力因子。公因子4 支配的指标有A07、A09、A10、E13,这些指标看似关联性不强,仔细分析发现他们分别反映了不同的用户登录检索资源的不同目的,学者的目的为获取中或外文资源研究创新,管理人员的目的为服务检测与数据统计,监管人员的登录目的为版权合法性检验,因此将它们归置为同一因子指标组,概括命名为资源获取动机因子。公因子5 支配的指标有A06、A08、A11,这些指标反映的均是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动态的、深层的、个性化高、深、尖端知识服务,文章将它们概括命名为知识服务因子。环境因子、资源因子、资源获取能力因子、资源获取动机因子、知识服务因子5 个因子中,资源因子与知识服务因子是资源主体产生的影响因子,前者揭示的是表象的、客观的、可调控的影响因素,后者揭示的是深层的、主观的、学科性的影响因素。资源获取能力因子与资源获取动机因子是资源客体用户产生的影响因子,前者强调客观能力,后者侧重主观动机。资源环境是资源主体向客体传递的各个环节产生的影响因子,包含部门内环境、传递中环境和协作外环境。资源主体、资源客体、传递环境涵盖了影响电子资源使用绩效的全部主、客观因素,正交旋转矩阵载荷因子的成功分离亦逆向证明了初始测量指标设置的合理性。

表4 影响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Table 4 Factor load matrix after rot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

(2)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绩效评价维度的13 个测量指标变量亦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有一个特征值大于1 的主成分,可以解释Total Variance(总方差)的71.159%,且该主成分公因子的测量变量的因子载荷全部均超过0.7,最小0.781,表明提取的公因子能很好的反映13 个测量指标变量的信息。文章将此概括了快、准、全、前沿性、交叉性、查重性等多重指标的、具有专业评价属性的公因子命名为绩效评价。

3.2.3 模型建立

(1)共线性诊断。自变量X 间绝对独立很难,若自变量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共线性趋势,最后得到的回归拟合模型较差,与事实不符。对文章的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特征根不等于零,且5 个维度的Condition Index(条件指数)均小于30,这两项指标值均在正常范围,由此可认为5 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

(2)相关性判定。将环境因子、资源因子、资源获取能力因子、资源获取动机因子、知识服务因子作为自变量X,绩效评价为因变量Y,判定5 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强度。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R值判定相关性及相关强度,对总体偏相关系数作F 假设检验,验证得出的相关性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查表知:F0.01(1,∞)=6.64,计算假设检验统计量并与F0.01(1,∞)比较得P1~5<0.01,验证相关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SPSS20.0 分析有效量表可知,5 个影响因子与绩效评价均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及显著性详见表5。

表5 影响因子与绩效评价的相关分析结果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impact factor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3)回归分析。对环境因子、资源因子等5 个因子变量,采用Stepwise Selection(逐步回归法),每引入一个新变量,对已有的方程拟合变量作检验,检验其是否符合剔除标准,若不符合,保留已有变量并计量新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作用。由SPSS20.0 分析(表6)可得,校正判定系数R2可解释总体变异的78.3%,Beta(标注化回归系数)值揭示各因子对绩效评价的影响程度,其中资源因子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资源获取能力,然后为知识服务因子与环境因子,最后为资源获取动机。由此得到电子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影响因子模型[24,25](图2),随着模型中5 个自变量的逐步加入,校正R2增大变化明显,(若自变量对绩效评价没有影响,校正R2反而会减小)逆向证明选择提取的绩效评价影响因子合理,待全部自变量进入模型时,R2得最大值,模型条件“最优”。

图2 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模型Fig.2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resour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表6 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与影响因子的回归结果Table 6 Regression results of E-resour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4 结论与建议

由量表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并加以讨论。

(1)资源因子是影响电子资源绩效评价的最主要的正向因子,属于资源传过程中资源主体的内容,模型影响路径权值为0.517。从指标体系可以看出,提高资源库的相对经费(人均)配比、增加数量、扩加类型、扩大学科覆盖范围可以提升资源绩效评价结果。工作人员在资源采购计划中应该同时全面、顾及平衡资源的上述方面,这项工作是提高用户绩效评价的基础环节。

(2)资源获取能力因子对资源绩效评价的影响亦比较大,属于资源传输过程中资源客体的内容,模型路径权值为0.401。此因子立足用户角度,揭示用户自身的检索工具灵活使用、获取途径的熟练掌握对资源绩效评价的影响亦较大,提升用户资源获取能力是提高资源绩效评价“以人为本”的核心环节。

(3)知识服务因子对绩效评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属于资源传输过程中资源主体的能动内容,模型路径权值为0.336。此因子是相关研究中很容易忽视的一个因子,馆员的学科服务、个性精准的深入知识服务是科研创新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提高馆员的知识服务因子是提高资源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

(4)环境因子对绩效评价的影响较弱于知识服务因子,模型路径权值为0.329,属于资源传输过程中传输方式与传输介质的内容。从评价指标看出网络、设备数量等馆舍环境及供应商售后环境、传输环境均对绩效评价有影响,改善此3 种环境是提高资源绩效评价的有效环节。

(5)资源获取动机因子对绩效评价是正向相关影响,属于资源传输过程中资源客体的内容,模型路径权值为0.281。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以查获外文资源为检索动机的用户绩效评价明显低于中文资源用户,以科研为检索动机的用户绩效评价明显低于学习、管理、检测用户,因此了解用户资源获取动机,提高用户平均期望值,针对外文库作定向培训,尽量满足科研人员创新需求是提高资源绩效评价的加强环节。

资源因子、资源获取能力因子、知识服务因子、环境因子、资源获取动机因子共5 个因子不仅考量了资源传输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对资源绩效评价的影响,而且评估了资源主体、资源客体的主、客观因素对资源绩效评价的影响,全面且立体。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中又以用户为中心,对资源全、准、块、前瞻性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测量体现。对前期相关研究的多个一级、二级评价指标进行了继承、归类、改进、创新,构建了一个更加科学、综合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影响因子模型。本研究亦有不足之处,相对庞大的电子资源用户,1 084 张有效问卷样本量偏少,而且没有对回归分析做异常点影响分析,后续研究克服解决以期得到更客观的结果。

猜你喜欢
检索绩效评价维度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