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调查研究

2021-11-10 01:57祝伟娜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体验性消极高职生

祝伟娜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一、问题提出

社会比较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认知现象,它是个体将自己的个性品质、观点和行为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使个体产生新的自我知觉、自身处境知觉及生活质量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近十年以来,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开始在健康心理学领域逐步复兴,并且取得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仍然缺乏对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研究。高职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虽然在生源素质、学习能力上相对弱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但是他们也更为需要通过社会性评价来获得自我价值。社会比较是实现社会性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一部分高职生的抑郁、焦虑、抱怨很多时候与个体的社会比较有关,例如有些学生会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与他人比较属于贫困而自卑封闭;还有的学生因为其他同学通过家庭助力找到好工作而抱怨社会不公平等,所以社会比较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现有研究为基础,对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进行调查,了解高职生社会比较现状,为了解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提供视角,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

二、高职生社会比较的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抽取唐山市高职院校的学生420 人,其中大一142 人,大二156 人,大三106 人。

(二)工具

1.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问卷

本研究采用广西师范大学阳柳青编制的《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问卷》。该量表共42 个项目,包含控制感、易比性、体验性、参照性、突出性、折衷性6 个因子,该问卷信效度不错。在本研究中,控制感同质性信度为0.826;易比性同质性信度为0.627;体验性同质性信度为0.703;参照性同质性信度为0.611;突出性同质性信度为0.651;折中性同质性信度为0.245。

2.研究程序

采用匿名集体施测,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并且当场填写、回收。

3.研究方法

全部数据用Spss11.0 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1.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整体分布

由表1 可以看出,社会比较特点问卷的总均分为2.56,处于“比较不符合”和“一般符合”之间。按照社会比较特点问卷的计分方式,得分越接近“完全不符合”(记1 分)一端,则表明个体具有相对积极的社会比较特点;得分越接近“完全符合”(记 5 分)一端,说明个体具有相对消极的社会比较特点。此结果显示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整体在中等状态,不太积极也不太消极。

表1 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描述统计结果

2.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社会比较在年级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13.690***),事后比较结果发现,大三学生的社会比较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但是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另外,社会比较中的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三个因子在年级变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事后检验的结果同样也是大三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

表2 高职生社会比较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

另外,我们也分析了社会比较在专业变量上差异性检验,结果发现(见表3):

表3 高职生社会比较专业差异的方差分析

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及各因子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1.高职生社会比较的特点

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社会比较问卷上的总均分为2.56,处于“比较不符合”和“一般符合”之间。按照社会比较问卷的计分方式,得分越接近“完全不符合”(记1 分)一端,表明个体具有相对积极的社会比较特点。由此结果可以看出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处于中间状态,较为消极,但是也有部分高职生能进行合理的社会比较。另外,调查发现高职生“折衷性”分数最高,为3.07 分,其所表现的消极倾向更明显一些,也就是说,高职生在进行社会比较的认知时自我宽容度较高,对社会比较的结果能够做到所谓的坦然接受。比如说学校老师交办的作业到时间了,通过社会比较了解到也有一部分人和自己一样,未完成作业,这个时候内心焦虑感就会降低,坦然接受不按时交作业的现状,并认为“大家都是这样的”。或者是通过和别人社会比较,习惯于向下比较,从而认可和坦然接受自己原来不太理想的状况。这种折衷性的比较特点虽然有助于降低焦虑,以相对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问题,但是对高职生从长远来说,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认知模式,比较的结果不是增强动力、改变现状,而是降低前进的动力,满足自身现状,影响处事有效性甚至学业水平,最终使个体的自我认知受到负面影响。当这种消极的自我认知逐步居于高职生自我评价的主导地位时,若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势必影响高职生个体的学业和职业发展。

2.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在年级变量上高职生社会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大三的社会比较分数显著高于一、二年级,一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另外,在年级变量上,社会比较的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三个因子差异显著,对其进行事后检验,同样也是大三的分数显著高于一二年级,一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大三学生社会比较的消极特征要更为明显一些,而且大三学生的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要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控制感分数越高,反应个体社会比较的外控特征更为突出,更容易认为社会比较过程中的事件结果更多由外部因素决定,比如运气、家庭背景或者他人原因等。例如某同学是社团干部,日常社团工作繁忙,能力也不弱,但是与同学关系不佳,面对此情况,个体都习惯与将自己的处境与其他同伴做比较,从而找出问题原因。但是社会比较控制感强的同学则认为人际关系不佳是由于同学嫉妒他,故意疏远他这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导致的,自己无能为力,更加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根据社会比较特点问卷编制的理论构想,“体验性”反应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对问题的认知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分数越高说明个体在社会比较中产生的自我否定越多,负性情绪越高。“突出性”主要反映大学生对社会比较结果的解释受到比较事件本身及比较对象选择方面的影响程度,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的偏执程度越大。

大三学生在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三个方面的消极特点较为明显,可能原因是三年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由此产生的消极认知也更为明显。比如临近毕业,就业形势严峻,自己还没找到工作;班级同学在很多方面比自己更优秀等事件,会不可避免地让大三学生与自己的同学进行社会比较,从而产生“自己很差、运气不佳”等消极认知和焦虑郁闷负性情绪。另外,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专业因子上,社会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对高职生培养积极社会比较的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高职生的社会比较存在相对消极的特点,大三年级尤为明显。另外,社会比较中产生的消极认知和负性情绪也会极大的影响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从社会比较的角度,结合本次调查的结果提出对高职生培养积极社会比较的建议,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一)调整社会比较模式,促进个体发展

高职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下的一个特殊群体,当他们面临学习问题、自身能力、求职择业等方面问题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况与同辈群体进行社会比较。为了帮助高职生养成正确的社会比较模式,首先建议高职生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要学会将社会比较的结果更多的归因于自己能力、个性等内部因素上,从而提高自己的可控感。其次是引导学生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开阔视野,搜集更为全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纵向比较,拿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做比较,而不是一味的和别人的优势做比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过度的自卑和自负,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最后还要避免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产生的自我否定、怀疑等负性情绪以及“无所谓、大家都是这样的”消极认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必要通过榜样示范教育、争优评先活动等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向上评价,提升自我的反省能力,及时查找自身原因,提高对结果的追求标准,不能让消极的社会比较造成的盲目优越感阻碍个人成长成才。

(二)关注毕业生群体,保持良好心态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等,大三学生往往在社会比较时将事件的结果归因于运气、家庭背景等外部因素,提升了社会比较过程中的不可控感,造成抑郁、焦虑、抱怨等负性情绪的产生。基于以上原因,学校和家庭应该关注大三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早进行就业教育、挫折教育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就业问题,及时缓解由此引发的各种压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体验性消极高职生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职教强国背景下高职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性操作分析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探讨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