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菊 陆阳
(重庆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1]。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急需跟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企业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更看重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国内高校毕业设计模式的调研,尽管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应用技术大学毕业设计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探讨。仍发现国内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1)师生比例严重不足,指导教师任务繁重。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教师队伍的扩张比不上学生的扩招。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数量和师资结构不均的问题不断加重。特别高职称、高学历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尤为缺乏[2]
(2)论文选题陈旧,缺乏创新。有的老师为了省时省力,在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拟定时常常会选用以前的论文题目,造成重复使用。对于工科学生来说,知识不断更新,题目却一成不变,不仅给了部分同学模仿和抄袭提供了便利,同时论文也缺乏新意,让学生实践时也没有动力。
(3)设计与学生就业时间上相冲突,学生精力投入不足。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学生在此期间花在毕业设计上的精力不多,也投入不够,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严重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一个满足新工科背景下的协同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本模式对于提交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以及毕业生参与毕业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同时通过该模式还可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校内校外共同协作指导毕业论文,不仅可以增加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进行交流的机会,校企协同合作可以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全程参与,学生从选题、开题、毕业设计过程、评审、答辩等过程都由两位老师共同参与指导,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同时在项目设计和工程应用方面也能得到校外企业导师的实际指导,增加了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实用性。[3]
新工科背景下的协同校企毕业设计校企双主体创新指导方案将毕业设计贯穿于本科教育大一到大四各个阶段,直接引领本科学生的就业方向。我们选取软件工程专业大一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实践[4],图1 为校企共导双主体毕业设计实践指导方案,具体实践步骤如下:
在学生进校做专业培训的时候,校内教师就可以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项目化思想的宣传和引导,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点和方向,了解本专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并与课题组老师进行深入宣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预选一个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学生选定项目后可以随时跟企业和学校的导师进行沟通,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对市场进行分析。学生在这一年里就可以进行项目实施分析和报告撰写,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更明确的目标。
在大二阶段,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通过对项目反复研讨,将项目分解成多个子项目,让学生分小组正式选题。题目多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主、竞赛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为辅。企业导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结合行业和企业标准,融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针对毕业论文要求,以实际开发中的项目或者产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来进行选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前期资料的查找和收集,做好技术储备。
在大三阶段由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实施专项指导。根据项目的大小,导师可以让学生组建团队进行设计,但要分设计方向,坚持一人一作品的原则,作品的总体设计需要在大三阶段完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大二的资料查询与搜集,学生针对选题做具体设计与实现,并定期做项目的进展汇报,以保证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在毕业设计进行期间,严格进行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资料的检查和收取,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进度计划表,作品设计方案、毕业论文1、2、3 稿及导师反馈意见。学校组织毕业设计导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并优化毕业设计答辩实施方案,在答辩组成员中加入企业专家,校企共同把关答辩环节,形成科学的答辩评分细则。重点考核学生论文创新点,设计的实用性等方面。
整体毕业设计项目分为项目管理过程、项目方案设计过程和项目监控过程,并在每个过程中细化具体的任务与分工,要求学生对项目进行整体把握,同时在各项任务与分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自我评价与监控。毕业设计分为4 个阶段:选题、中期检查、答辩、成果发布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考核体系掌控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考核重点,如图2 所示。
在选题阶段,学校、企业、教师、学生要做到积极协同创新,将企业的项目和行业的最新动态引进学校,以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选题[4]。引导学生结合企业和竞赛项目作为选题首选,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社会实际进行选题。
选题阶段结束后,学生要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学校要依据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中的共性问题,组织相关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要定期与学生会面,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学校、企业的协同推进,学生要完成项目调查报告、设计方案,并以中期答辩的形式进行汇报,以确保毕业设计后续计划如期进行。
中期检查结束后,学生依据前期成果、校内外专家以及指导教师的建议,拟订具体的项目实施的方案和分工合作方案,进行毕业设计的项目化设计。在此期间,导师要引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在设计表现上要具有创新创意性,并符合行业标准。在毕业答辩阶段实行协同考核制度,答辩小组由企业和学校导师公共组成,从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专业水平、创新创意、实际应用价值等多维度进行公平公正考核。
以毕业设计展览的形式进行成果申报与成果发布,让学校、企业、社会协同评价。[5]毕业设计细节显示出的专业性和创意性,设计项目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重要观测点。近两年的毕业设计中,学校有多项毕业设计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获奖,部分毕业设计作品得到企业的实际应用,毕业生能较快速地适应社会,找到自身与市场的契合点。
协同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能很好地解决目前高校毕业设计普遍存在的选题不够新颖、师资匮乏等问题。将毕业设计纳入到实践教学中,让企业学校双主体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不仅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让企业招聘的员工能快速上手工作,减少了企业的用人成本。通过试用协同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一整套体系,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但这些模式和体系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