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少数民族侗族服饰从纹样、色彩、以及配饰来讲,都充分展现出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而它也可以是现代陶艺创作中高价值的素材。现代陶艺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服饰结构和纹样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挖掘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三江侗族服饰纹样嫁接到现代陶艺创作中。
【关键词】侗族服饰;纹样;陶艺创作;嫁接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6-054-03
【本文著录格式】付林飞.论广西三江侗族服饰纹样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嫁接[J].中国民族博览,2021,8(16):54-56.
广西三江侗族服饰可谓绚丽多彩,民族特色浓厚,纹样是侗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服饰的款式、材质、装饰纹样等方面放映了侗族审美意识、宗教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工艺等方面的内涵。服饰纹样嫁接在现代陶艺创作设计中,使侗族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和民族特征得以充分继承和发扬,为现代陶艺创作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一、三江侗族服饰纹样艺术特征
三江侗族服饰纹样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侗族服饰上的几何刺绣工艺精甚,图案组合完整,构图严谨,复杂多变,各种图案进行自由重组穿插,使纹样具有丰富的和谐性和可变性。三江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服饰纹样就是文化的传承的主要载体。
三江侗族服饰纹样色彩搭配方面,服饰纹样色彩搭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充满想象力的造型夸张而又赋予戏剧感,原始色彩浓厚,多以靓丽的对比色和互补色等色相对比为主,红黑绿紫的纹样配色在一定的程度上符合色彩搭配的标准。
这些都是凝聚着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光荣和璀璨,而这种特殊的用色技巧正是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服饰纹样绣以各种花纹图案或各种装饰花边,是侗族服饰的一大特色。图案主要有几何图案、花鸟鱼虫、飞行走兽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侗族服饰每个装饰纹样大部分都来源于侗族的对神、自然、祖先的崇拜。例如:谷粒纹与谷种崇拜有关,流行于整个侗族地区的习俗“吃新节”就是谷种崇拜的反应;水波纹、旋涡纹、与侗族的吹崇拜有关;螺旋纹、龙纹分别来源于侗族的蛇崇拜与龙图腾;圆圈纹与太阳崇拜有关;蝴蝶纹、飞鸟纹等与林木崇拜有关,侗族人对纹样布局非常讲究,习惯将各种花、鸟、鱼、虫秀在圆形和方形的图案中,圆形象征上天,太阳是天的代表,方象征大地。因此,从侗族纹样的布局可以体现出侗族人对天地的崇拜。
总之,三江侗族服饰纹样在延续发展的过程中特点胜过于其它民族,服饰纹样以及色彩搭配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地域文化、精神内涵,这种特殊的美,嫁接到陶瓷艺术作品中,能够成为陶艺创作的灵感源泉,能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
二、侗族服饰纹样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创新设计
三江侗族服饰纹样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在进行陶艺作品创作时选择富有蕴含深厚侗族传统文化内涵而又独具代表性的侗族传统服饰纹样符号,融合到现代设计手法,符合当代审美理念,继而在构图的重新演绎、民族图案提炼重构、以及色彩搭配的参考,将侗族传统服饰纹样融合现代陶艺进行二次设计创作。
(一)纹样重构演绎
现代陶艺创造设计通过造型和装饰上展示的形式、以及包含地域文化等深层次需要人们去感受的精神等主要内容进行展示。
在现代陶艺创作造型中,塑造一个体现地域文化的意境形体很重要,地域文化特色以及从中感知地域文化的延续性通过造型和表面装饰这些符号展现出来;比如陈设陶艺、日用陶瓷从用途和造型上体现出优雅创意等。现代陶艺创作中所需要的具体的地域化符号可以从侗民族传统建筑和服饰纹样等方面提取,达到对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凸显三江侗族地域文化特征,实现对现代陶艺作品的优化。
(二)民族图案提煉
图案提炼,简而言之就是创作性的运用民族图案。在吸取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抓取其“神”,也就是在原始的民族图案中去寻找适合现代时尚美的新的形式和艺术语言。三江侗族服饰纹样彰显独特风格的侗族文化特征,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特征符号,对服饰纹样所形成的独特语言加以运用,可以做局部简化或夸张处理,也可以打散、分解再重构,产生与原始素材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作品构成了特色天命的地域文化装饰艺术。在侗族服饰纹样中独具代表性的有鸟纹、鱼稳、太阳纹等,在提炼和重构设计纹样之前,需要分析纹样内在的文化内涵和外在彰显的艺术表现力,再考虑如何运用到陶艺形态创作中;通过不同的陶艺创作手法对提取的纹样素材进行处理并嫁接到现代陶艺创作中,使创作出的作品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族地域特征。
(三)色彩搭配的参考创新
侗族服饰纹样作为一种设计元素,绚烂而多彩,可以说它的传统色彩是纹样表现的重要倾向,彰显出不同的活力,使用纹样的传统色彩更能表达出文化的意境;将侗族传统色彩符号嫁接到现代陶艺创作设计中,需要对纹样传统色彩的搭配特点以及所表达的内涵进行研究;纹样色彩可以直接运用原始素材,将色彩纹样的完整构成或局部形式直接用于现代陶艺创作设计中,在运用之前需要仔细解读该纹样的文化内涵及色彩的象征意义。其次,考虑色彩纹样的安置部位,有的适合安放中间位置,有的色彩适合做点缀,要根据陶艺作品的整体色彩再调整纹样色彩,很有可能搭配的纹样适合陶艺作品的款式,但原色彩过于浓烈,或过于暗淡与沉稳,这是时候就需要保留纹样形式重新搭配色彩,尽量做做现代时尚感的和谐统一,使现代陶艺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在色彩构图中,侗族服饰纹样色彩多表现为明快、靓丽的特征,对不同色彩之间的联系和组合进行色彩对比提炼,选择最佳配置,嫁接到陶艺作品结构造型和表面色釉装饰中,通过色彩搭配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得到进一步体现,可以打破单一的形式产生有规律有序的变化,给视觉带来美感享受。
三、三江侗族服饰纹样在现代陶瓷创作中的嫁接
(一)在造型中的嫁接
在現代陶艺造型作中,侗族服饰纹样嫁接到陶艺创作中有多种工艺,拉坯成型、泥条盘筑、泥片成型、模具成型等成型工艺,都是传统的手工陶瓷制作特种工艺,极好的保持和发挥材质自身的审美特质。《壮歌乐饮》系列(图3),是笔者创作作品,出于自身的民族感和对侗族服装纹样的欣赏热爱,将现代陶艺的创作观念以及艺术行为同侗族服饰纹样的审美观念及艺术成就进行比较和剖析,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才能,力图把对侗族服饰传统纹样的审美认知嫁接到现代陶艺创作中。首先从题材的选择上,本作品陶瓷造型创作灵感是来源于侗族织锦的多耶舞图案(如图1),图案纹样是侗族的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在织锦面是采用二方连续进行的刺绣,色彩采用了红和绿的搭配,充分体现出本土劳动人民的大胆用色能力、巧妙搭配和打破传统配色观念的审美;本图3陶瓷壶的造型是针对纹样的提取做出新的创作演变,从平面转变为立体造型,从本陶瓷作品中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又体现了时代赋予它的新的风格特色。在陶瓷作品(图3)的中间背带的部位采用了传统的釉上新彩技艺的表达进行侗族纹样的装饰,装饰题材提取了侗族背带盖中的“混沌花纹八菜一汤”(如图2)部分纹样,符合多数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其次在构图形式上借助题材的特征采用传统的对比和调和的形式美法则构图,借助题材的特征,有效的利用点线面的形式构成法则把形体和空间结合起来;充满活力的动态造型与率真简约的纹样装饰技艺,开创了既有传统民族特色又有现代审美韵味的现代陶瓷艺术。在传承民间侗族纹样的艺术美的同时,蓄意创新设计出独具强烈时代感和东方特色的作品,通过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将侗族服饰纹样嫁接于现代陶艺的创作上,更是一种观念符号的表达,是整理民族文化脉络、塑造侗族本土精神的重要体现。
(二)在装饰中的嫁接
千年窑火,成就了独特的传统制瓷工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装饰是陶瓷作品的必经的一道工序,侗族服饰纹样嫁接到陶瓷作品装饰手法颇多,装饰绘画、拼贴装饰、捏塑装饰等等;在装饰绘画工艺分有釉上、釉中、釉下三大类:釉下青花、釉中五彩釉上有粉彩、古彩、新彩、斗彩等装饰绘画形式。将侗族的服饰纹样通过提炼重组并嫁接到陶瓷创作中重新运用和解读,从而将传统陶艺装饰技法呈现出多元化,找到侗族纹样切入现代陶艺创作文化的可能。
装饰绘画釉上装饰,顾名思义是在烧好的陶瓷釉面加以彩绘的装饰技法,典型代表属斗彩、粉古彩,新彩等;色彩对比强烈,古朴粉润,国色天香,具有的浓厚的民族特色。侗族服饰纹样采用釉上彩绘装饰的形式嫁接于现代陶艺的创作中,拓展了陶艺作品的艺术语言,使现代陶艺的艺术风格呈现多元化,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化特征。右图中作品《寻笙遇瓷》系列(图5),笔者在创作时,提取了侗族服饰中的太阳花部分纹样嫁接到陶瓷创作中,将图4中的侗族太阳花背带刺绣纹转化成青花纹饰装点到陶瓷片上,采用传统陶瓷装饰的“开光”手法,重复构成形式进行的青花构图,运用斗彩和粉彩绘画技艺进行了装饰,在继承传统陶瓷绘画的优良技艺的同时嫁接于现代陶艺的创作中,打破以往传统粉彩绘制的单一性,结合现代的造型理念,采用侗族银饰作为点缀彩上加彩,丰富了装饰画面效果,天然的滕竹纯手工打孔缝制瓷片,色彩采用侗族亮布打底,与白色皮质形成一种色彩的碰撞,传达了一种全新的创作理念,呈现出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陶瓷融合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江侗族服饰纹样凝结着少数民族劳动人名的智慧,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淀和展示。将侗族服饰纹样嫁接到现代陶艺的创作中,能够挖掘并合理表达地域文化是向多元化格局迈进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我们在国际化的陶艺舞台上展示本土民族文化和精神。侗族服饰纹样为现代陶瓷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笔者将立足于广西三江侗族地区的服饰纹样,紧跟时代步伐,融入自己的艺术观念不断追寻技艺的改良和创新,使得侗族服饰纹样在现代陶艺的造型、装饰等创作方面有突破性和创造性,以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角和感受,在大众审美观念中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在陶艺创作设计方面还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7.
[3]陈雨前.陶瓷艺术文化审美[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4]乔松,吴卫.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传承人粟田梅作品纹样探析[J].包装学报,2016(2).
[5]窦悦.侗锦纹样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7]祝桂洪. 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8]周梦.广西三江侗族女性服饰文化与服饰传承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5):30-33.
作者简介:付林飞(1982-),女,山东昌邑,讲师,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特色产品开发、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