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源
摘要:政党外交作为我国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党能够了解世界、认识到世界并走向世界,也推动党的自身建设。基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学科要求以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并结合教育部教指委制定的专业规范,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结合政党外交概论,提炼出爱党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以及国家安全要素等,同时还要将这些重要的思政要素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政党外交 概论 课程总结
引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大高校需要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结合,充分运用课堂教学渠道,重点把握住专业课程教学所具备的育人导向,使专业课程能够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所谓课程思政通常是在非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理念、政治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等内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当树立“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构建全民、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同时还要让高校专业课程能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政党外交是指各国政党在对外交往时,与其他政党所交往时所表现出的政策取向、价值判断以及具体实践等。政党外交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后需要具备相应的政党外交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特别是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其一,学生需要对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以及政策等进行认真理解,让学生树立为国家富强、振兴民族的理想,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艰苦创业的事业心;其二,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外语语言基础,同时能够运用外语独立从事工作;其三,学生需要深刻理解中国国情,深入了解对象国家的社会文化、国际法、国际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知识;其四,学生需要具備国际视野,同时还要拥有宽容的精神与使命感;其五,学生需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致力于自身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1.《政党外交概论》的内涵及其教育目标
《政党外交概论》涉及政党外交的内涵、形成过程、发展过程、动力机制、相关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介绍新中国的政党外交历史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政党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经验总结等内容。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政党外交认识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国家的外交政策和行为。本文就北二外政党外交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外语优势,致力于拓展学生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专业知识面,提升外交外事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扎实自身外语功底,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国家认同感、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学生也能够胜任于我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跨国公司、涉外企业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
《政党外交概论》课程的教育目标:从全面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大局上思考,致力于培养学生承载起对从事政党外交外事人才的基本素质与品格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发掘出政党外交学背后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和制度定位,让学生坚定对政党外交外事事业的热爱。学生在学习政党外交过程中能够树立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能够让学会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上去分析中共党际交往,切实去维护国家利益。高校还应当不断培养学生高尚的家国情怀,树立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做文化使者和青年政党外交家。
2.政党外交概论课程中课程思政融入分析
2.1课程融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树立正确的三观有着一定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以及行为准则等,对政党外交学院国关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具有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因此,《政党外交概论》课程中增加了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因素。比如,第二章“外交的内涵及其演变”,融入了苏武持节牧羊、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等典故,通过讲述苏武持节牧羊的典故,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坚贞不屈,不畏强权,永远保持着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也教导有志于投身中国外交事业的学生,做一个有骨气、顶天立地的爱国志士。在该章节中介绍结盟制度时,引入晋文公经典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晋文公优秀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们不仅要关注专业知识的精进,而且还要注重自身“道”的升华。第六章“中共政党外交的思想渊源”,融入了儒家“君子之道”的元素。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曾长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文化思想传统的熏陶。正是儒家“行仁”“行义”“正其义不谋其利”等君子之道,对毛泽东建国后一系列政党外交方针和策略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学生通过对古人优秀的品质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国,同时还要建立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激发他们与祖国同在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2.2课程融入树立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因素
意识形态能够推动我国文化传承,也是我国政党合法性的基础。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也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因此,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应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学生还可以深入到政党外交章节内容之中,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无产阶级政党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等问题,了解中国党反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斗争历史,让学生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发展历史,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马列主义辩证统一的发展观的重大价值,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3课程融入个人层面价值取向
政党外交概论是政党外交学院国关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包含政党和政党政治、外交的内涵及演变、政党外交的概念及内涵、政党外交的形成与发展、政党外交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交往历史,还包含我国从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中共的对外交往探索和曲折,毛泽东、王稼祥等人关于党的对外工作思想。除此之外,课程内容中还包含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理论的探索与实践,以及新时期中国政党外交的发展与创新等内容,对日后有志于投身于外交事业的学习至关重要,关乎政党外交学院国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政党外交概论课程融入了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求真务实的个人层面价值取向。比如,在“王稼祥的政党外交观”的章节中,通过阐述王稼祥对中联部工作人员的告诫,比如,王稼祥要求工作人员能“兢兢业业地工作”,需要做到通晓业务知识,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业务人员必须掌握外国文字,有助于树立学生攻坚克难的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境界。在“中共政党外交的思想渊源”的章节中,通过讲述列宁对党际交往思想的理论贡献,学生能够从其中了解到列宁勤奋学习精神的现实意义,以及他对革命工作的热情,学习方法,这些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觉学习,养成不断学习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专业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兴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列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此外,也强调个人理想与民族、国家理想结合起来。比如,讲述毛泽东的政党外交观中,融入对毛泽东的介绍,介绍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与毛泽东年少时胸怀天下的抱负有着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对待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不仅仅是实现个人价值,而且还要树立对国家的责任,对事业的闯劲,对做事情的担当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