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栋的印象水墨

2021-11-09 11:46文化产业杂志
文化产业 2021年28期
关键词:钧瓷跨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杂志 王 露

个人简介:

沈大栋,男,艺术硕士,民革党员,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鲁山花瓷印社执行社长,东吴印社社员;苏扇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他“通古”而“变今”,重视书法艺术的抽象美与自然美,其作品墨色的枯湿浓淡,空间的疏密安排都传递出沈大栋特立独行的艺术哲思。

孙过庭书谱有云,“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法具有抒情性,细观沈大栋近期书法作品,将水墨的意韵融入作品,墨韵变化如浑然天成,呈现出空灵神逸的姿态,也凸显了书家肆意洒脱的性情,他将传统书法中的书体,风格、笔法融入当代视觉设计,形成风格独特的新书法美学。而后,又与钧瓷跨界融合,将其审美以更为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秉承着自己的艺术理念独立思考,不断突破。

《文化产业》: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重视书法的创新,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您如何将创新融入古典从而赋予传统书法新的生命力?

沈大栋:石涛画跋有名句:“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夫笔墨者,一曰文房、二曰技法、三曰气韵神采也。文中笔墨当指其三,意谓书画作品之审美当与时代之文化精神相合;宾虹先生亦曾言:“画有民族性,而无时代性;虽有时代改变外貌,而精神不移;这个不移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而不是什么时代精神。”形式可多变而精神不可违,倘无民族性,何来世界性?

《竞秀》

《天道酬勤》

传承为源,创新为流;没有传承的创新乃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没有创新的传承与抄袭、复制无异,皆不可取;当下的艺术创作需要明白传承的内容,以及如何创新,往哪个方向创新;书法的传承,不应只是通过历代名碑法帖的临摹学习,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已,更多的应从历代法帖名作以及传承至今的古书诗词中找到崇气尚韵的东方文脉以及诗意精神的回归;至于创新,应该在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的领悟后,结合当下的文化环境,以及各种文化,学术门类之间进行跨界交流,找到适合的点进行创新,小改变或许就是一个大创新。

《文化产业》:在您文章中提到过:“文化要多元,艺术要跨界”,后期您做了一些跨界的艺术创作,您是在什么机缘下开始创作钧瓷印的?

沈大栋:2012年夏,友人赴河南禹州星航钧窑创作陶艺作品时我为陪客;友人随口说了一句:“你搞书法篆刻的,要不要尝试弄点钧瓷印章?”于我而言,此为首次近距离接触陶瓷生产基地,且星航钧窑乃名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生产基地,任星航先生又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誉国内外陶瓷艺术界。起初只是将印章之载体从石质转至陶泥,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渐次不限于印章创作,从一方小小的素胚钧瓷印章起到与雕塑家、陶艺家合作的巨玺大印,再到结合各类器型进行书刻的作品,以及结合书刻的整体造型设计作品,如此十载,于我对钧瓷文化之了解亦渐深,可谓水到渠成。

钧瓷印:长乐

篆刻钧瓷印:阿弥陀佛

《文化产业》:书法和钧瓷印的创作对您来说是二者相辅相成的吗?

沈大栋:书法与钧瓷本为两个世界,各有天地,然而当一件件合作作品历经万难,突破层层工序,浴火重生的那一刻,那份激动、那份喜悦、那份惊叹,实在难以言表,我想这应该便是超越艺术门类、超越地域差别、超越文字语言的文化魅力。任何单一的艺术门类其实都是小技而已,缺乏文化滋养以及哲学思辨的艺术作品算不得好作品;要在文化上、审美上、哲学上多作思考。

《文化产业》:怎么看待艺术和哲学,您最近的展览有什么思想要传递给大家的?

沈大栋:哲学乃人类理性认识之最高形式,艺术则为人类感性认识之最高形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哲学思想之外显,故而一个艺术家也应该是一位哲学家。

近期我在筹备一个近些年创作的钧瓷书刻作品及新水墨书法作品展,旨在将江南文化中柔美灵秀、典雅精致的诗性精神与钧瓷艺术那端庄雄浑、瑰丽万千的神秘窑变一起飨以观者,同时也期望以此为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略尽绵薄。

猜你喜欢
钧瓷跨界文化产业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跨界之道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