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曹俊,邱胜利
(南阳南石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一种高血压引起的脑小动脉病变。当病人血压突然升高时,脑内小动脉破裂,造成原发在脑实质内的出血,为非创伤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症[1]。尽管随着医学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术后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该病仍极易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2]。临床实践证明,该病术后恢复情况不仅和手术有关,而且与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3]。因此,本研究选取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组对比,旨在了解多维度深度护理对患者血压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多维度深度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出血量、出血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南阳南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参照202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4]有关标准进行诊断,且经CT检查等方法确诊。症状为剧烈头痛、频繁喷射呕吐、意识障碍明显、出血灶对侧偏瘫、中枢性面瘫偏瘫、颅内压增高等。
1.3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且完成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②年龄50~75岁;③治疗依从性良好;④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②患有精神疾病;③中途退出治疗。
1.4 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按时对患者进行体征监测,饮食调整,康复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用药指导等。
1.4.2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多维度深度护理。(1)心理护理:深度了解研究对象的心理和生理状况,联合家属通过交流、鼓励、关爱以及陪伴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状态,让患者消除孤寂感的同时,重建康复信心。(2)呼吸道护理:随时确保脑出血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感染的发生。(3)功能锻炼: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适当采取肢体被动运动,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关节由大到小,活动形式有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方可下床进行循序渐进运动,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站立平衡和坐姿变化的训练;然后进行步行训练,改善足下垂等问题;患者状态改善后,可以协助患者开始上下楼梯等力量的训练。(4)家庭干预:嘱咐患者家庭成员积极监督患者的日常生活,并陪同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以积极的心态不断鼓励患者,夸赞患者的康复成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5)人性化护理:注重护理人员的个人及职业素养培训,在护理工作中做到礼貌、友善、细心、专业,让患者及家属赶到温暖的同时,也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6)环境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消毒、通风,保持病房舒适、安静、整洁,选择播放患者感兴趣的节目、音乐等,在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同时,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和放松;按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温水擦拭,保持清洁,对长时间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防止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1.5 观察指标(1)血压:干预前后测量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2)术后并发症:包括再次脑出血、肺部感染、脑疝、下肢静脉栓塞、压疮、尿路感染等。(3)生活质量问卷: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中文版[5]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常用于临床试验和社区项目管理。评分范围为0~105分,共21项,包括3个维度:症状维度(8个项目,0~40分)、身体活动维度(8个项目,0~40分)、情感维度(5个项目,0~25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差。MLHF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整体、症状、身体活动、情感各维度 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32、0.917、0.860、0.844。(4)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沟通交流、服务态度、护理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等各项内容,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70~89分,不满意为0~69分。
2.1 干预前后SBP、DBP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BP、DBP比较
2.2 干预后生活质量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后,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2.4 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干预后,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n(%)]
近年来,因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在癌症问题后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致死和致残率都极高,该病患者的神经功能会受到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6]。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应为患者制定全面的康复方案,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临床实践表明,常规护理方法缺乏系统护理措施,导致患者护理效果不理想[7]。
多维深度护理以人文关怀为主旨,采用个性化、多层次、深层次的护理,能满足不同状态患者的需求[8]。心理护理能大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功能锻炼能积极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改善肢体偏瘫和语言障碍情况,减少肢体静脉栓塞和压疮的发生,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家庭护理可以积极督促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及家庭成员的交流有积极作用;引导患者积极进行社交和户外活动,有利于不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9]。有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层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病人出院后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再出血率降低,表明该护理方式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BP、DBP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发现,多维深度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可调整消极情绪,改善预后,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这与本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有研究提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猜测其原因可能为,呼吸道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肢体偏瘫及语言障碍情况,人性化护理让患者及家属感到温暖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针对环境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可防止压疮出现,减少患者心理负担,从而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多维度深度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医护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