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作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11-09 01:34浙江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审题课程标准考查

浙江 梁 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作文写作有这样的要求:“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课程标准》对作文写作的要求可概括为:要规范、真实、出色。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不敢写,不愿写;教师不愿教,不敢教。本文针对写作教学现状,聚焦难点问题,以“议论文+”模式锻造实用文体写作之基,注重切实可操练的写作过程指导,以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综观近两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可以发现地方试题虽各有特色,但整体有其固定的趋势,特别值得广大师生在复习备考中关注的有三点:聚焦核心价值观、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实际应用情境。

2020年高考作文题汇总

1.聚焦核心价值观,以求立德树人

以全国卷为例,2020年全国卷Ⅰ侧重从历史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思辨中探问历史英雄人物的伟大品质;全国卷Ⅱ创设“国际论坛”这一情境,让考生尽情书写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全国卷Ⅲ以深入人心的方式,引导考生思考高中三年这一关键时期对自己人生的伟大畅想与规划。2019年全国卷Ⅰ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接地气,合实际;全国卷Ⅱ是典型的组合型新材料作文,以五个重要政治事件引导青年思考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青年学子将要承担的伟大使命;全国卷Ⅲ回归“教育”,围绕“师生情”引导考生写出内在情感和价值内涵。整合汇总此类题型不难发现,无论是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还是抽象性的思辨考查;无论是单则或多则素材的思考,还是素材+漫画形式的变革,题目形式在不断求变出新,但实质上都是引导青年学生深入思考个体的角色定位、个人成长、对事物的看法、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最终旨归是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总体上以德育为魂,积极响应时代重大主题,挖掘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2.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检测思维能力

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都在积极引领发展考生的思维能力:或尝试引导考生针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进行思考,如热爱劳动、北斗卫星、疫情之下、中国面孔、绿水青山等;或联系某些现实、某些语言进行有机关联,综合思考,如对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感触;或提炼抽象概念,针对漫画、哲理语言等深入思辨,如最后一节课,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这些都在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所有题目都会在提示语中强调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行写作。而通过写作过程中考生的不同的思维层级,就能看出考生作文的水平。

3.设置实际应用情境,落实生活应用

《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指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即“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自2018年全国卷“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开始,2019年、2020年应用文的考查逐年增多。2019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都以应用文体为考查重点,甚至全国卷Ⅱ试题“强国有我”更是明确规定考生采用演讲稿、书信、观后感及慰问信等特定应用文体。2020年三套全国卷、新高考Ⅱ卷都以应用文写作为考查方式,立足于考生生活实际,可有效避免宿构、套作等情况。

二、“议论文+”锻造实用文体写作之基,聚焦难点,注重过程,提升能力

以“议论文+”为方式,聚焦难点问题,以注重过程为重点,提升实用文体写作能力,需要基于两个现实要素:一是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二是相当一部分的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无从着手,而学生迫切需要相应的指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学情与教情的双重需求之下,着手精准研究写作痛点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及个体思考,打开学生思维盲点,切实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①精准聚焦难点:回归学生考场作文,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切实提出解决策略,将可实际应用的提升过程清晰呈现。

②精准提升拓展:抓“点”分析,切实回归每一个作文题目,并以此为原点拓展视野,形成相关话题的资料库,并积累可能涉及的母话题,勾连形成云资源,以备随时提取。

③精准夯实基础:以“议论文+”的方式,精准锻炼学生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④精准练习提升:对“点”分析学生的问题,提供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然后对“点”精练,形成个体思维路径。

三、有的放矢,提升思维品质

1.审题——以“点”勾连题型,提升思维敏捷性

审题是写作的起点,如果审不清题意,写作将南辕北辙。学生往往缺少整体意识,囿于“这一个”,无视“这一类”,这样点对点式的审题,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考—讲—练很多,而迁移却相对较少,这就是学生审题不清的根本原因。因此,笔者建议进行以“点”勾连题型式的审题讲解,以达成了解“这一类”、迁移思考“相关类”的目的。对于同一类题目可以总结命题人的意图,并从现象到本质,概括归纳其本质特性,进而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

2.立意——抓“点”列举概述,提升思维独创性

考场作文中,大多数考生的分数集中在40分—43分之间,整体来说,有三种情况:清晰流畅不够而显僵化滞涩;生动形象不足而显呆板僵泛;观点不够鲜明并缺少辅证材料。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

①切身见闻以抓“点”,个性解读拒绝空泛;②呈现表达过程,适时有效开展课堂实践。

3.思路——源“点”延伸思考,提升思维深刻性

大多数学生没有思维深入的过程,因此无清晰的行文思路,往往处于就事论事,空泛而浮于表面的论述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引导源“点”延伸思考。

其一,源点透视成因,深入思考对策。

其二,呈现典型事例,引导提升写作。

源“点”延伸思考实质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而注重过程性,落实课堂写作,使学生写作能力提升,需要语文人不断努力。

4.论证——对“点”质疑思辨,提升思维批判性

学生作文往往有观点但缺乏思考,有说理但缺乏理序,显得稚嫩肤浅、思维混乱。因此,对“点”质疑思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深入思考似是而非、不明其义的概念或判定,进而去判定或重组。

其二,质疑思考名人名言,勇于提出见解。

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对材料的质疑不是目的,质疑也并不意味着质疑一切!我们必须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二者关系。而追求真理的热情,探索真相的勇气,独立思考的尊严,这些原本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审题课程标准考查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几何概型审题技巧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