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锦嫦
华嵒(1756——1682),原名德嵩,字秋岳,福建上杭白沙村人,自号新罗山人,又号布衣生。他是清代康、雍、乾时期活跃于扬州的诸多画家之一,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提起华嵒,习惯将其置于“扬州八怪”的讨论框架中。而关于“扬州八怪”,历来就争论颇多,包括成员数量、组成成员、风格特征等方面,至今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进行尚未清晰的“扬州八怪”群像解读的过程中,梳理画家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华喦作为被接纳的“扬州八怪”成员之一,他是如何进入“八怪”名单中的?他在“八怪”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本文试图带着这些问题,对华嵒与“扬州八怪”的艺术进行探询。
根据画史文献不断发展、时有出入的记载情况可知,“八怪”或者说“扬州八怪”并不是一个固有的概念,而是多年来逐步形成的。华嵒成为“八怪”中的一员,也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纳入的过程。
根据目前学者的考证,“八怪”提法在文献中的出现,较早有杨铎的《自题临罗两峰画兰石》(1878):“我亦案头积画债,敢谓取与廉一介。道人闭户守砚田,错被人呼为八怪。”〔1〕这是目前考证到的文献中最早关于“八怪”的记载,但文字较为短浅,对后世影响不大。成书于1884年前后的汪鋆《扬州画苑录》对“八怪”现象给予了关注,书载:“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偏师,怪以八名,画非一体。似苏张之捭阖,偭徐黄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岐途。”〔2〕此段文字不仅提及了“八怪”,且对“八怪”画风进行了贬抑,是为对“八怪”持否定意见的开端,成为“八怪”评论史上影响深远的文献。之后李玉棻的《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1897)也提及了“八怪”:“罗聘,字遁夫……与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为扬州八怪,就地论画,间有侨寓者。”〔3〕不久后凌霞作《扬州八怪歌》(1900),涉及“八怪”各家,意含歌颂,常为后世学者所引用,此处录入如下:
板桥落拓诗中豪,辞官卖画谋泉刀,画竹挥尽秋兔毫,对人雅谑常呼猫。郑燮。
冬心品诣殊孤高,荐举鸿博轻鸿毛,漆书有如金错刀,诗格画旨皆清超,六十不出仍游邀。尝有六十不出霸小印金农。
西园砚癖夸石交,左手握管疑持螯,涉笔诡异别趣饶。高凤翰。
复堂作画真粗豪,大胆落墨气不挠,东涂西抹皆坚牢,砚池滚滚惊飞涛。李鱓。
晴江五斗曾折腰,拜梅与梅为朋曹,画梅倔强犹腾蛟,腕底飒飒风雨号,金刚怒目来献嘲。蒋苕生论晴江画诗有云:怒目撑眉气力强,不成菩萨是金刚。李方膺。
闽中画师有瘿瓢。曹衣吴带皆镕陶,点晴活泼同秋猱。黄慎。
苇间居士寄兴遥,老笔气挟霜天高,平沙落雁秋萧骚。边寿民。
巳军篆法能兼包,诗情古淡惟白描。太羹元酒非官庖。杨法。〔4〕
民国以来,“扬州八怪”亦进入绘画史论家的视野,包括1922年出版的陈师曾著《中国绘画史》:“乾隆间号称扬州八怪者,多江湖野逸畸行之士。其画往往不守绳墨,或变其师法,自出机杼,是为清朝花鸟之一变,其人为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李方膺、汪近人、高凤冈、黄慎、李鱓。然不尽籍隶维扬也。此外如高凤翰、边寿民、陈㬅生、张赐宁、顾纯、尤荫、张问陶诸人,皆磊落不羁,书卷之气溢于楮墨。至于细笔简谈一派,则首推华秋岳喦,山水、人物之外,花鸟、草虫随意点染,无一佳妙,其秀逸之气可与南田颉颃。”〔5〕黄宾虹在《古画微》(1925)中也论及八怪:“自僧石涛客居维扬,画法大变,多尚简易。杭人金农字寿门,号冬心,闽人华嵒,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相继而来,画山水人物,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学者因师其意……时有扬州八怪之目。要多纵横驰骋,不拘强墨,得于天趣为多。”〔6〕
从上述有关“八怪”的文献可见,历来对八怪的评论争议颇大,其中有臧有否,大体上褒大于贬。此外,关于“扬州八怪”的成员组成问题,各家记载亦互有出入。卞孝萱先生曾对史上“八怪”的六家说法进行过一番整理,如下:
六种说法 八怪姓名 备考汪鋆说 李鱓、李葂等 《扬州画苑录》凌霞说 郑燮、金农、高凤翰、李鱓、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 《天隐堂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葛嗣浵说 金农、郑燮、华嵒等 《爱日吟庐书画补录》李玉棻说 罗聘、李鱓、李方膺、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黄宾虹说 李方膺、汪士慎、高翔、边寿民、郑燮、李鱓、陈撰、罗聘 《古画微》陈衡恪说 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李方膺、汪士慎、黄慎、李鱓 《中国绘画史》
根据上述卞孝萱先生的考证,在早期关于“扬州八怪”的文献中,华喦不仅不入“八怪”之列,且与“扬州八怪”遥相对立。汪鋆在《扬州画苑录》中对“八怪”作出严厉贬斥后,接着写道:“幸来闽叟(原注:新罗山人),力挽颓波。毫拈则魔障一空,纸落则烟云四出。空中有画,着处无痕。会冥契于天倪,参微茫于大造。化俗为雅,写生即生;寓繁于疏,不古而古。世第羡其超脱,人鲜测其高深。迨一摹再摹,遂愈趋而愈远。”〔7〕汪鋆从画风的角度对“八怪”与华喦进行比较,认为华喦画风具有“八怪”所缺乏的“古”与“雅”,华喦的出现挽救了由于“八怪”风行而败坏的扬州画坛。
凌霞的《扬州八怪歌》是历来被学者所重视的一篇文献,其中涉及郑燮、金农、高凤翰、李鱓、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八位画家,但此处却未见华嵒的名字。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亦未在“八怪”的语境中提及华喦。降至民国,陈师曾在其《中国绘画史》中,举“八怪”为“金农、罗聘、郑燮、闵贞、李方膺、汪近人、高凤冈、黄慎、李鱓”,而另将华喦归为细笔简谈一派。在卞孝萱先生所举的六家说中,最早提及华喦为“八怪”之一的,是葛嗣浵的《爱日吟庐书画补录》,是为后世学者将华嵒归为八家之一的渊源所在。
对于“八怪”成员组成的问题,卞孝萱先生在文中给出这样的回应:“我们对于‘八怪’,是作为一个革新的画派来研究的,不必拘泥于哪一种说法,也不必局限于八个人。着重在‘怪’,而‘八’这个数字关系不大。我们综合各种记载,求同存异,一共保留了十五位画家。这些画家,思想水平、艺术成就的高低不一,群众自有慧眼鉴赏、品评。”〔8〕目前学界关于“八怪”十五家拟定为:华嵒、高凤翰、边寿民、李鱓、陈撰、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李葂、郑燮、杨法、李方膺、闵贞、罗聘〔9〕。由此可见,当代学者基于“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华喦被列入“八怪”的名单而沿用至今。
华嵒个人与“扬州八怪”整体绘画风格的差异,自汪鋆的《扬州画舫录》就已经提出。此后不少学者亦继承汪说,即使不尽如汪说,至少肯定两者间的差异存在。当代学者贺天健也进行过揭示:“华氏在扬州八家中‘特立独行’别揭一帜,人家‘遒劲’而他则以‘柔和’敌之,人家‘怪特’而他则以‘蕴藉’抗之,人家‘古茂’而他则以‘朴实’敌之,人家‘雍贵’而他则以‘逸放’抗之,人家‘纵佚’而他则以‘丽质’抗之。”〔10〕
“八怪”历来遭受非议的其中一处,是学力薄弱,未能深入传统。而华嵒绘画则文质相兼有古意。试看诸家评论:
汪鋆《扬州画苑录》:“寓繁于疏,不古而古。”谢堃《书画所见录》:“山水、人物、花鸟皆用己法,笔笔含蓄古意。”
吴昌硕跋《山水花卉册》:“(华嵒)丘壑、花草用意处直追宋元,其同时婴瓢、复堂诸公无此劲气。”
郑昶:《中国画学全史》:“华秋岳嵒其画纵逸骀宕,粉碎虚空,种种神趣,无不领取毫端,独开生面,足与南田并驾。”〔11〕
从华嵒的学画经历及作品看来,其能上溯宋元诸家、参考明清大师,于传统着力较深。华嵒出身布衣之家,自幼从民间画工获得绘画启蒙,打下坚实的基础。传说其青年时就能独力绘制巨幅壁画,并受到当地乡亲的保护。华嵒21岁(1703)起移居杭州。杭州历来以风景优美、文人渊薮著称,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为华嵒的艺术开辟了新的境界。杭州是南宋旧都之所在。南宋杰出画家马远、夏圭、刘松年、马和之都曾活动于此。明代以来,此处又由戴进创立了浙派的绘画传统。清代花鸟画大师恽南田也曾流寓杭州。华嵒到杭州不久后就结交了一批文人学者。根据《离垢集》诗文及相关文献,其中有家住西湖清波门外的杭州诗人徐逢吉。徐逢吉,字紫山,自号青蓑老渔、紫珊老人。徐氏乐贫著书,垂老不倦,自华嵒来杭后就与之相交,二人友谊长达三十余年。徐诗“清微婉妙似宋人”,对华嵒影响极大。学人厉鹗,字太鸿,号樊榭,以诗文学术名于时,著有《辽史拾遗》《南宋院画录》等作。厉鹗与华嵒为忘年交,曾为华嵒《离垢集》作序。另还有蒋雪樵、吴石仓等布衣文人。与文人友朋的交往,对华嵒的文化修养、艺术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他们日适吟咏、奋力为学、论道参禅。华嵒此时期亦发奋读书,学力日益增进,如徐逢吉所言:“壮年好读书,句多奇拔,近益好学。长歌短吟,无不入妙。”〔12〕
[清]华嵒 苏米对书图轴 151.6cm×70cm绢本设色 172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米元章元祐中知雍丘县,苏东坡自扬州召还,具饭要之,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东坡见之,大笑就坐,每酒一行,即伸纸共作字,小史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尽,乃更相易携去,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雍正三年乙巳春,新罗华嵒写于讲声书舍。钤印:华嵒(白) 秋岳(朱) 幽心入微(朱)
[清]华喦 梅花书屋图轴 223.3cm×118cm纸本设色 1733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几层梅柳覆溪头,一室如舟载客游。芥尾酿成金宛转,笋尖剥出玉夷犹。莺调混语通泉细,竹引清入酒柔香。斋罢更闻炉茗沸,嗒然忘咏对浮鸥。癸丑九月写于摹古堂,新罗山人。钤印:布衣生(朱) 华嵒之印(白) 小园(朱)
此时期华嵒的艺术面貌逐步形成。从厉鹗“华君(秋岳)墨戏今倪瓒,下笔烟云互凌乱”的诗句看来,华嵒的绘画近似倪瓒。华嵒在《花轩随笔》中曾写道:“大痴老叟法堪师,弄墨风堂作雨时。”由此可见,他还师法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他的诗文还提及李唐、黄荃、米芾、王蒙、吴镇、董其昌等人,可见转益多师。有学者认为华嵒笔致圆劲韧练,浓而不结,淡而不薄,就是从黄公望的“金刚杵”而来。同时他还能以明代唐寅的“折带皴”技法画山石,取法宋代马和之圆劲恬适的线条绘人物,花鸟画近师恽南田,远学陈道复、周少谷〔13〕。
华嵒作于雍正十一年(1733)的《梅花书屋图》,颇能体现其古雅、宕逸的绘画特点。
《梅花书屋图》写人物、花鸟、山水于一幅。画面前方为两块特写的巨石,用色厚重,造型嶙峋崎岖。一株冷梅从石缝中长出,另一株伸向水边。梅枝苍寒瘦劲,以枯笔渴墨写出,梅花点点如雪片凝滴于枝头。两梅枝互成犄角,形成闭合之势,恰好将书屋置于梅枝之中。书屋架于水上,一高士凭栏凝思。远离尘嚣的书屋读书之境,表达了隐于画家心头的“离垢、扫尘”。远景为一抹山色,薄雾轻笼、苍山如黛,空廓勾勒,着墨不多,显示出抽象的美感。画面左上方题诗补空:“几层梅柳覆溪头,一室如舟载客游。芥尾酿成金宛转,笋尖剥出玉夷犹。莺调涩语通泉细,竹引清入酒柔香。斋罢更闻炉茗沸,嗒然忘咏对浮鸥。”
“梅花书屋图”源于宋代诗人林逋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爱梅成痴的传说。后世画家在表现林逋与梅的图像中,有描绘白鹤飞天的“放鹤图”、欣赏梅花的“观梅图”,在梅下读书的“梅花书屋图”等图式〔14〕。梅花,是孤傲高洁的象征。书屋,是文人理想的精神归宿。筑书屋于梅树下,与梅共读、远离世俗烦嚣,是中国历代文人所孜孜以求的理想状态。
“梅花书屋图”成为一种范式,可以成书于康熙十八年(1679)的《芥子园画谱》为标志。《芥子园画谱》的《模仿名家画谱》中出现过“李营丘梅花书屋图”的画题。可见早在北宋就有关于“梅花书屋”的图像创作。清代画家梅清(1623——1697)〔15〕、李世倬(1687——1770)〔16〕就有仿李营丘梅花书屋之作。自宋代以来,“梅花书屋图”屡见不鲜,赵孟頫、黄溍、唐寅、恽寿平、禹之鼎都曾作过此类题材的绘画。从历代所作或仿作的“梅花书屋图”中可以看出,画面有若干共同元素:梅花、书屋与高士。另外,“山”“水”也是重要的布景,书屋或隐于群山密林中,或临清溪而构筑,均表达了远离尘俗的理想。
华嵒好读书,并以其为修艺之法。曾言:“虽然画艺也,艺成则贱。必先有以立乎其贵者,乃贱之而不得。是在读书以博其识,修己以端其品,吾之画法如是而已。”〔17〕华嵒学力不浅,诗、书、画兼善,正如好友徐逢吉所言:“壮年苦读书,句多奇拔,近益好学,长歌短吟,无不入妙……其诗如晴空紫岚,层崖积雪,玉瑟弹秋,太阿出水,足称神品。华君且工书画,书画之妙,亦如其诗。”〔18〕
华嵒自负其才,跟大多数传统知识分子一样,也曾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现实给予他巨大打击,并一次次目睹当朝统治的腐败。加上文网的严酷,知识分子遭受身心迫害的事件,使得他逐渐绝意仕途,走上清贫自由的职业画家道路。然而以画易米谈何容易!华嵒的绘画在当时并未得到追捧,所结交的大多是布衣文人,他在扬州最大的赞助人员果堂也并非大富之家。华嵒生前始终贫困,他题恽南田画册:“一身贫骨似饥鸿,短褐萧萧冰雪中。”正是他本人的绝佳写照。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梅花树下读书是多么奢侈的愿望。尽管如此,他仍保持不慕荣利、安贫守素的品格,曾自作诗言:“贫家自有真风味,富贵之人那得知。”〔19〕华嵒书斋名“解弢馆”。“解弢”含不以荣辱毁誉为怀,自以率真为乐之意。其诗集名“离垢”,即远离尘垢、远离世间污浊。“平生志不慕荣利”“山人志趣超群伦,不慕荣华不祈积”,已成为对华嵒思想品格的公论〔20〕。华嵒在不得已卖画为生的现实中,仍能保持高洁的志趣,这也反映在他的书画作品中。他画作满幅清光、洁净无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笔端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21〕
华嵒在扬州卖画期间,与同入“八怪”之列的金农、李鱓、郑板桥、高翔、李方膺等人多有交往互动。
[清]禹之鼎 王原祈像轴 90.7cm×34cm 纸本墨笔 1707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丁亥重九后长安客窗,禹之鼎写。云何现宰官,即是比丘是。夙具定慧力,能发圆妙智。混迹尘寰中,不为尘所滓。曾登高梧冈,侃侃竖正义。翻身入凤池,银台小三昧。烟云作供养,笔墨助游戏。汪汪千顷波,人莫测涯涘。宰官身说法,尚有卅余岁,却还认本来。僧俗无二致,圆蒲好跏趺。心空参妙谛,当以诸天花,散满其坐处。戏作偈语为麓台老先生题照并博粲政,时康熙丁亥秋日也,海宁弟查升。钤印:禹之鼎印(白文)、慎斋(朱文) 查升之印(朱) 声山翰墨(白) 砚北(朱)鉴藏印:检尗(朱) 秀水金兰坡搜罗金石书画(文) 茝林曾观(朱) 水西吟馆(朱)陶氏澂怀馆供养(朱) 奇石幽篁心所欣(朱)
金农是华嵒在扬州的画友、知己。在金农1733年自序编辑的《冬心斋砚铭》中,收入《新罗山人画竹砚铭》一首:“此砚画竹,翠袖江头。年年秋雨,作湘女愁。”〔22〕可见二人在此前就已订交。金农又曾于自己的《画竹题记》中赞誉华嵒的艺术说:“汀州华嵒秋岳,侨居吾乡,相对皆白首矣。尝画兰草纸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饭顷便能聊能事,清而不媚,恍闻幽香散空谷之中。”〔23〕乾隆七年(1742),华嵒作《赠金寿门时客广陵将归故里》《题环河饮马图赠金冬心》。金农在乾隆十九年(1754)题跋华嵒、明中合作《皋亭山看梅图》中说:“图中人咸予旧好。”亦可见二人相交已久〔24〕。
华嵒与高翔时有诗画往来。《离垢集》收有华嵒步高翔原韵奉答之诗:“道胜文章质,情融事物齐。有怀神自广,高唱调无低。红雨秋江树,斜阳古岸堤。惭余乏雅响,何以肆清啼。”〔25〕诗文对高翔的高逸人品给予了赞誉。乾隆二年(1737)高翔五十岁时,华嵒亦作长诗相赠。
华嵒与李鱓的交往应不晚于雍正十年(1732)。华嵒曾在李鱓该年所画的《松萱瓜瓞图》(天津博物馆藏)上题诗:“唯桂有自,唯兰有孙。松萱同寿,瓜瓞连登。竹间老人题。”〔26〕
华嵒与郑燮的交游,目前所见材料显示时间较晚。在华嵒作于乾隆十一年(1746)《桐华庵胜集图》题语中记载:“乾隆丙寅秋九,同人集社于梦泉桐华庵斋中,清话之余,野鸟相逢,秋色争妍,得此佳趣,爰对景画之。时颜叟补石,许丈写菊,梦泉曰:‘此幅似未毕乃事也,得板桥竹则可矣。’俄顷,童子报曰:‘郑先生来也。’相见揖让,更写竹数个。”〔27〕其中郑先生即是郑板桥。
在华嵒的诗文中,也曾提及李方膺,《离垢集》中收有《题李靖虬髯公》:“抛掷两丸无息机,九州膏乳自空肥。乾坤浩浩人如虱,谁识英雄在布衣。”〔28〕可见二人有所往来。
除了个人之间的交往外,华嵒还与画友们一同参与过扬州的集体文艺活动。如由马氏兄弟组织的诗文酒会。马曰楚、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合称“扬州三马”,是当时有名的文化商人。其筑藏书楼“小玲珑山馆”,藏书达十余万卷。马氏兄弟慷慨好义,礼贤下士,厉鹗、杭世骏、全祖望、金农等文士都曾获得其供养资助。马氏兄弟常组织诗文酒会,华嵒、郑板桥等人均为其座上客。
从上述“扬州八怪”成员诗文赠答的情况看来,他们同处于一个文化圈,对于各自的艺术应该是了解的。从交流的情况看来,并未有文人相轻的现象,更多是彼此欣赏、尊重。
论及华嵒与“扬州八怪”诸友的关系,不得不提当时扬州画坛影响极大的石涛。石涛对扬州诸家的影响,可以视为他们艺术中的共同语言。石涛(1642——1707)为清初画坛“四僧”(另三家为八大山人、髡残、弘仁)之一,绘画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淋漓酣畅,于豪放中寓静穆之气。石涛晚年(1692)移居扬州,与“八怪”中部分成员有着直接的接触,这使得他的笔墨继承有落。“八怪”中的高翔与石涛情谊尤其深厚,画法亦“参与石涛之纵横姿”。郑板桥对石涛深所服膺,他曾在画中题及:“惟清湘大涤子山水、花卉、人物、翎毛无不擅场,而兰竹尤绝妙冠时。清湘之意,深得兰竹情理,余故仿佛其意。”〔29〕
华嵒亦深受石涛影响。近代画家杨无恙这样概括华嵒的风格:“华新罗画源自石涛,兼参南田。”〔30〕单国霖先生认为华嵒四十岁以后吸收石涛的笔墨逐渐增多,其画松树、兰竹和山石都吸取了石涛的笔墨技巧。如《松石清阴图》中的松树干枝笔法苍劲,松针撇笔尖细而有骨力,山石用解索、荷叶皴法,流畅浑融,苔点错落有致,全图气势磅礴郁勃,笔墨苍茫浑厚。无论构思的奇肆和笔墨的雄姿,都出自石涛的法门〔31〕。华嵒继承了石涛注重自我表现的绘画思想。他在题画诗中说:“我自用我法,孰与古人量。俯仰宇宙中,书生真迂狂。”〔32〕这一重视独创的认识,与“扬州八怪”其他画家的自立门户、用我法有颇为契合。
结语
18世纪的扬州,文化艺术兴盛,画坛群星闪耀,浓厚的艺术气氛孕育了所谓的“扬州八怪”。画史中的“扬州八怪”饱受争议。由于“八怪”各家面目各异,“八怪”画风难以一言以蔽之,目前较为通行的说法是“18世纪以扬州为中心活动又不受正统艺术束缚的一个画家群”〔33〕。华嵒是目前被接纳的“扬州八怪”十五家的成员之一。而华嵒进入“八怪”的讨论框架,大致上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接纳的过程。他在“八怪”整体较为薄弱的环节“古意”中阐幽发微,尤为值得注意。《梅花书屋图》是华嵒的晚年之作。“梅花读书”的图式与画题,暗合了华嵒的读书修艺思想。从华嵒一生清贫、以图易米的现实遭遇看来,书屋读书的高逸生活更多是一份理想和憧憬。通过有关材料得知,华嵒与“扬州八怪”诸画家长期以来保持着交往与互动,他们诗文往来,相互敬重,且在艺术上共同继承石涛的自出机杼的创新理念。
注释:
〔1〕 王汉:《汪鋆与“怪以八名”》,南京师范大学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0 页。
〔2〕 〔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卷二•十三,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3〕 〔清〕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卷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江南图书局石印本。
〔4〕 见《天隐堂集》,安庆正谊书局排印本,自序于光绪庚子年(1900),藏扬州图书馆,转引自王汉:《汪鋆与“怪以八名”》,南京师范大学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7 页。
[清]李鱓 幽涧五松图轴 291cm×134cm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有客要余画五松,五松五松都不同。一株劲直古臣工,搢笏垂绅立辟雍。颓如名将老钟龙,卓筋露骨心胆雄。森森羽戟旧军容,侧者卧者生蛟龙。电旗雷鼓鞭雨风,爪鳞变幻有无中。鸾凤长啸冷在空,傍有蒲团一老翁。是仙是佛谁与从,白云一片青针缝。吁嗟!空山万古多遗踪,哀猿野鹤枯僧逢。不有百岳藏心胸,安能屈曲蟠苍穹。兔毫九折雕痴虫,墨汁一斗邀群公。五松五老尽呼嵩,悬之君家桂堂东,俯视百卉儿女丛。复堂懊道人李鱓制。钤印:李鱓之印(朱) 宗杨(白) 衣白山人(朱)木头老子(白) 李忠定文定子孙(白)
[清]边寿民 螃蟹图轴 217.5cm×69cm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姜米醯盐共浊醪,欹斜乌帽任酕醄。饶君自负双钳健,篱菊秋风餍老饕。苇间居士边寿民。钤印:颐公(白) 寿民(白)
〔5〕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年版,第196 页。
〔6〕 黄宾虹:《古画微》,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61 年版。转引自王汉:《汪鋆与“怪以八名”》,南京师范大学2007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8 页。
〔7〕 〔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卷二•十四,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8〕 卞孝萱:《扬州八怪究竟指哪几位画家》,《文史知识》1986 年第2 期,第116 页。
〔9〕 黄俶成:《八十年来扬州八怪之研究》,《文史知识》1994 年第1 期,第113 页。
〔10〕 贺天健:《华秋岳绘画风格、理法的评述》,《朵云第57 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10 页。
〔11〕 崔卫、赵燕青:《中国名画家全集——华嵒》,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第244——246 页。
〔12〕〔18〕〔清〕徐逢吉:《离垢集》序。
〔13〕 同〔10〕,第11 页。
〔14〕 李仙玉:《中国梅花故事和韩国的梅花故事图》,《韩国研究论丛》2011 年第01 期,第336——358 页。
〔15〕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1697)。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的一定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所以石涛与梅清,皆有“黄山派”巨子的誉称。
〔16〕 李世倬(1687——1770),字汉章、天涛,号谷斋、菉园、星厓,别号十石居士,内蒙古人,一作沈阳人。两湖总督如龙子,高其佩外甥。官至副督御史。工山水、花鸟、果品,各臻其妙。
〔17〕 〔清〕张四教《新罗山人小像》题跋。
〔19〕 薛永年:《华嵒通论》,《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36 页。
〔20〕 同上,第35 页。
〔21〕 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上),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 年版,第238 页。
〔22〕 〔清〕金农:《冬心先生集•冬心斋砚铭》,转引自温肇桐:《华嵒其人其画》,《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114 页。
〔23〕 〔清〕金农:《冬心先生画竹题记》,转引自温肇桐:《华嵒其人其画》,《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第114 页。
〔24〕 单国霖:《文质相兼空谷之音——华嵒艺术品格论》,《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83 页。
〔25〕 〔清〕华嵒:《离垢集》卷三。
〔26〕 藏天津博物馆,转引自单国霖:《文质相兼空谷之音——华嵒艺术品格论》,《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84 页。
〔27〕 图载《中国绘画总合目录》Ⅱ——92,香港王南屏藏。转引自单国霖:《文质相兼空谷之音——华嵒艺术品格论》,《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84 页。
〔28〕 〔清〕华嵒:《离垢集》卷五。
〔29〕 〔清〕郑燮:《郑板桥全集》,江苏广陵古籍刻印出版社1997 年版,第320 页。
〔30〕 转引自薛永年:《华嵒通论》,《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59 页。
〔31〕 同〔24〕,第99 页。
〔32〕 〔清〕华嵒:《离垢集》卷一,转引自薛永年:《华嵒通论》,《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嵒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年版,第59 页。
〔33〕 同〔21〕,第232 页。
(作者单位:何香凝美术馆)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清]虞沅 玉堂富贵图轴 232.7cm×133.3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南沙虞沅。钤印:虞沅印(白) 瀚之(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