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与农村商业银行的使命偏移行为

2021-11-08 16:41文春晖郭骞谦
会计之友 2021年22期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农村金融

文春晖 郭骞谦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村商业银行; 股权结构; 使命偏移行为; 国有企业

【中图分类号】 F8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22-0029-08

一、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和农村经济进展出发,缓解“三农”融资问题,更好地服务“三农”。然而按照农商行股份制的要求,特别是上市农商行,其经营完全遵循市场需要,在可持续性地逐步商业化演进过程中,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可能会导致其削弱服务“三农”的社会使命。阳烨[ 1 ]通过对湖南省农商银行统计后得出,无论是农村贷款、农业贷款还是农户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都在不断下降,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从2009年的32.1%下降到2016年的7.1%。据本文统计,截至2020年,上市农村商业银行每年投放在“三农”上的贷款占总贷款比率都低于3%,表现出“弃农”“脱农”的倾向,学术界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使命偏移(Mission Drift)”[ 2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传统主力进行了商业化经营改革及股份制改造,在此过程中大规模地撤并了所有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乡镇营业网点,甚至完全退出了部分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即使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可以为“三农”服务,但相较于农村金融的大规模需求,农村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日渐显现。2001年后,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传统主力军启动了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加剧了供不应求的矛盾。在股改过程中,一方面是股权的分散,另一方面是尽快上市的需要,致使中国农业银行对盈利能力的追求不断提高,由此导致信贷风险监管的强化以及对农村信贷规模的控制,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下降。那些从事农业、农产品加工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者,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处于劣势,难以获得资金的支持,整个农村金融市场呈现一种卖方市场形态。2003年后,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化改革促使农村信用社逐步转变为农村商业银行,由此导致农信社的经营性质以及组织属性发生了重大改变。股权结构是影响公司治理和银行绩效的重要因素[ 3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其经营决策受股权结构影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进一步激化了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对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充分的农村金融供给的矛盾,农村金融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股权结构作为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的股权结构能有效约束农商行的放贷行为。

脱贫攻坚时期贫困户的核心特征是缺乏资金,为贫困户提供资金主要是靠财政扶贫。依靠财政扶贫和金融扶贫均能显著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且在精准扶贫时期,无论是否考虑政府公共财政投入,财政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效果均显著好于金融扶贫;财政扶贫短期内更有利于边缘贫困户增收,而金融扶贫则更有利于深度贫困户增收且具有长期效应;金融扶贫能显著改善贫困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财政扶贫会使多维贫困状况恶化[ 4 ]。脱贫攻坚时期农村金融发挥了辅助政府功能,如今处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转折点,乡村振兴战略将对农村金融提出更高要求[ 5 ]。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都离不开农村金融作用的发挥,农村金融既要服务脱贫攻坚,也要持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6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农村金融提出明确要求,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善金融服务,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其使命偏移行为将直接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拖慢乡村振兴进程。因此,需要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对农商行的使命偏移行为进行研讨。

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股权集中、控股股东的存在会对贷款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农商行的股权结构与股权属性能否解释农商行使命偏移?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客观评价上市农商行股权结构与农商行使命偏移的关系对农村商业银行完善公司股权进入和退出机制及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静态模型研究发生使命偏移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农商行投资决策。实证部分运用2010—2019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与股东持股比例数据以及股东属性信息,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对理论进行分析并检验。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在于:第一,在实证上首次从宏观角度发现农商行股权结构与使命偏移的内在机制;第二,为农商行使命偏移现象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农村商业银行使命偏移

我国学者对农村商业银行使命偏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周月书和彭媛媛[ 7 ]基于江苏省51家农商行数据,在检验农商行双重目标内部关系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双重目标对其风险的影响,从双重目标内部关系发现农商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会降低其农业贷款占比,资源约束与替代效应“挤出”了农业贷款,农商行商业可持续目标与支农目标不兼容,双重目标之间存在冲突。阳烨[ 1 ]从微观、宏观角度出发对湖南省87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使命偏移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资产结构、风险管理能力对其具有显著影响,涉农贷款余额在贷款余额中占比越高,涉农贷款的边际成本越高,使命偏移的概率越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越强,涉农贷款的边际成本越低,使命偏移发生就会越少;农商行所在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流动性水平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使命偏移影响也是显著的。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微观方面有业务结构、资产结构、风险管理能力,宏觀方面有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流动性水平等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使命偏移,但在银行信贷行为与股权结构上,未有学者涉足农村商业银行,更未有人研究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其使命偏移的关系。鉴于此,本文借助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从股权结构出发,较为全面地研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使命偏移问题,借此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猜你喜欢
农村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万科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分析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合规建设方法与应用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