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芳,李倩
(1.江西省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眼科,江西 吉安 343000;2.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上海 200124)
白内障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也是一种多发性眼病。白内障的治疗方法较多,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1-2]。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普及率也不断提高,同时,超声乳化手术也得到进一步优化。飞秒激光辅助手术是一种通过超短脉冲运转的激光手术,具有无热效应、瞬间功率高以及无冲击波损伤等优点[3-4],在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部分白内障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实验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57~81 岁,平均(69.37±5.43)岁;病程2~11 年,平均(6.72±2.54)年。对照组男29 例,女24 例;年龄58~81 岁,平均(69.55±5.49)岁;病程1.5~11 年,平均(6.57±2.59)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散瞳,浸润麻醉,开睑,在鼻上、颞上140°透明角膜缘做2.2 mm的主切口及1 mm的侧切口,将适量粘弹剂置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5.5 mm),并通过传统超声乳化吸除皮质,将适量粘弹剂注入囊袋,植入人工晶状体,严格清除残余粘弹剂,并对角膜切口实施水密处理。
实验组给予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散瞳,浸润麻醉,输入相应数据,保证参数无误,踩下脚踏开关,进行激光手术。依次完成连续环形撕囊、劈核、做角膜切口(主切口及侧切口),完成激光手术。手术后将患者转移至另一手术室,应用切口分离器依次打开角膜主切口及侧切口,将适量粘弹剂注入前房,采用撕囊镊将囊膜取出,分离十字劈开的核块,将后方气泡排除,进行常规超声乳化吸除,后续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表症状评分,采用调查问卷[5]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灼热感、流泪干、干涩感、畏光感、视物模糊感等。根据不适感的发生频率进行评分,偶尔不适为1分,轻度不适为2分,明显不适为3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非接触式内皮镜检查,患眼拍照3 次,选取清洗照片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前后眼表症状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眼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实验组眼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眼表症状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ocular surface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scores)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眼表症状评分比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ocular surface sympto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scores)
术后3个月0.30±0.27 0.61±0.34 5.213<0.05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3 53术前0.33±0.25 0.35±0.26 0.765>0.05术后1周1.18±0.79 1.60±0.85 7.229<0.05术后1个月0.80±0.57 1.19±0.65 9.336<0.05
2.2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 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以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实验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and proportion of hexagonal cells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and proportion of hexagonal cells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3 5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个/mm2)手术前3 204.31±320.44 3 207.92±322.55 0.228>0.08术后3个月2 613.28±236.32 2 279.54±221.41 4.553<0.05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手术前24.86±3.13 24.94±3.05 0.117>0.08术后3个月30.27±2.15 34.24±2.95 8.097<0.05六角形细胞比例(%)手术前53.06±4.26 53.22±4.35 0.022>0.08术后3个月43.54±3.87 35.73±3.38 6.775<0.05
导致白内障发生的原因较多,如年龄增长、眼部营养障碍、免疫异常、代谢异常、辐射、外伤等[6-7]。上述致病因素会导致人体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表转变为晶状体混浊。晶状体混浊后,会干扰光线正常投射视网膜,继而导致患者视力模糊。有研究[8]显示,白内障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该病发病率和人体年龄呈正相关。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的视力,而使角膜恢复透明则是改善患者视力的关键。角膜内皮细胞维持正常结构、正常形态是促使角膜透明的重要条件。角膜内皮细胞属于终末细胞,在损伤后不可再生,因此,角膜内膜细胞修复主要通过健康细胞扩展移行达到目的[9]。
随着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研究[10]指出,传统超声乳化治疗过程中,超声能量会对角膜内皮造成一定损伤,继而导致角膜形态功能损伤,影响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在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中,采用飞秒激光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角膜切口的稳定性、密闭性,提高晶状体前囊膜切开的精准性、可控性,控制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位置居中性,缩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减少超声能量对人体角膜内皮的刺激[11]。此外,飞秒激光主要通过脉冲式冲击波达到晶状体核粉碎的目的,可减少抽吸过程中需要的超声乳化能量,有效维持患者的角膜厚度与透明性,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视力状态;同时,飞秒激光对角膜神经反射环路造成的影响比较小,因此,患者术后的眼表症状较轻,恢复速度更快[1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眼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3 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以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表症状及角膜内皮形态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