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2021-11-07 04:40周伟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师应法治道德

周伟伟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提升法律意识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应结合当下时代发展方向及特点加大核心素养渗透力度,保证课程内容浅显易懂、深入浅出,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所具有的内涵及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小学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他们今后学习生活具有很大帮助,开设该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形式主义,而应紧贴生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尤为紧密,生活中很多例子都可作为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如果部分教师选择一些不恰当、无法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实例,学生不仅无法感同身受,而且还会扰乱他们的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合理运用所学知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盲目性,亟待完善,没有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质,仅停留在表面状态,这对于深化素质教学改革极为不利。综上所述,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所在

随着新课改制度不断深化,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教师重视。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意义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点,更为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因为建立良好的行为意识可使学生受益良多。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教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无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教师应该在前期备课时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内容,将核心素养相关内容融入授课内容,并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营造互动交流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涉及部分理论知识,学生学习时不可避免会感到枯燥无趣,如果教师没有创新自身教学方式,仅仅运用说教的形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很难理解其内涵同时也难以融入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应时刻将“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作为课程教学目标。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策略

(一)贴近现实生活,从熟悉的环境中感受知识真谛

小学道德与法治相关教材内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仅采用说教式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让学生真切感受核心素养的内涵。小学阶段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及探索欲望,但由于自身阅历有限,对事物的理解与分析不甚直观、清晰。教师应利用学生身心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学生可以接触到、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产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多开展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获取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题为“远亲不如近邻”的班会,借助信息技术设备找寻邻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小短片,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编排相关主题小品,最后由全班同学畅所欲言,说说大家怎样和邻居相处,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体会“邻里好,赛金宝”的内涵所在。

(二)模拟生活情境,渗透道德意识

為充分渗透道德意识,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利用模拟生活情境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清晰理解教材内容。例如,在学习“我们爱整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展示两张人物对比图片,一张图片中的人物妆发干净、衣帽整洁;而另一张图片中的人物十分邋遢。学生观看两张图片后,教师让学生自行选择愿意与其中哪个人做好朋友并说出理由,教师在此期间适时对学生发言予以补充总结,将整洁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整洁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及个人仪容仪表给周围人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养成爱干净、勤打扫的卫生习惯。通过采用此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道德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借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意识到缺乏生活实践开展的道德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传统教育方式就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方面来看有待完善。因此,教师应摒弃既往采取的说教教育方式。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恰当的生活实践,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文本绘画作品,或找寻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童话故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立体、生动,从而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使课堂教学更为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渲染学习气氛,可以在讲述故事过程中配以恰当的音乐及视频等。例如,在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将洗手的重要性告知学生,其间可将细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图片后说出自身的真实感受,而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

(四)将道德与法治意识逐渐渗透至教学中

小学阶段是学生构建思维意识的初期阶段,培养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以及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对他们未来发展可以起到奠基石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思维意识较为模糊,对其开展系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将道德与法治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逐渐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一方面,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制度的建设,通过严谨的教学制度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应该遵守哪些规章制度。例如,每天按时到校上课,上课期间不能窃窃私语,每天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发扬民主参与意识,定期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教学制度,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班级建设参与感,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与锻炼,固化学生规则意识,以便促进学生逐渐养成法治观念。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促使其参与到教学当中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希望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提供支持,保障学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教师要与家长构建交流与互动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全面地了解学生,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同学发生矛盾,教师在批评教育后,应该及时把学生的不良表现向家长反映,并引导家长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思想教育学生,保障家长对学生的教育的合理性,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当前中国未成年人网络管理机制并不成熟,许多学生在网络中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导致他们缺乏辨识能力与抵御能力,教师应及时督促家长掌握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反映给教师,教师与家长共同合作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教师及时全面地要向家长传达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目标,激发每位家长的教学参与度,并定期指导家长教育工作,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效果,从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并养成道德法治意识,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如何使学生更具核心素养显得愈发重要。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对传统教学方式取其所长、去其所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及教学效率;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拓展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将道德观念及法律意识逐渐渗透至教学内容中,以保证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并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张惠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智力,2020(10):124-125.

[2]譚东亚.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35):181.

[3]尤志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管窥[J].求学,2021(4):73-74.

[4]彭祖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6):28.

[5]代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2):16-17.

(作者单位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