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清
渔女雕塑形象契合泉州风貌,该雕塑成为泉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大批中外游客来此旅游。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泉州市已由当年的小渔村成为一座极具潜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来此观赏渔女雕塑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渔女建筑作为地标性建筑,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与传承本质却没有被游客所熟知,泉州市精神文明产业亟待挖掘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媒体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泉州渔女文化的传承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大胆展望。
一、新媒体特征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存在的物理概念,为满足时代文化内涵的发展需求,这种媒体形式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力。新媒体一词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出现至今其时代内涵已经发生了多次改变,现阶段的本质含义已经与最初定义形式相去甚远。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技术的衍生名词,与传统媒体相同,均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之中,但前者的作用形式更为多变,能够较好适应信息资源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新媒体技术可在快速且真实的情况下,对新闻信息进行传播,且在互联网空间中,所有新闻参与者都享有平等的言论自由权利,这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本质性区别。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主要应用特征是受众群体始终有较为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新媒体用户能够自主选择所观看新闻的形式与内容,在阅读新闻所记录信息数据的同时,自主安排新闻信息的接收时间。新媒体平臺具备极大的新闻信息容量,所有存储于其中的电子化内容都可在平台主机中得到长期记忆,并可在接收到客户端的阅读指令后,经由传输通道,直接由存储数据库进入客户端主机。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也具备强烈的生命周期特点,由于其技术相对较为新颖,新媒体应用平台的兴衰速度始终远高于传统媒体形式。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逐渐将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与传统新闻相融合,且由于网络连接通路的存在,客户端主机可随时随地对这些新媒体信息进行访问,获取所需内容。通常情况下,新媒体信息所需的恢复时间更短,平台维护也不需要过高地消耗成本,当网络通路相对较为空闲时,新闻信息可跨越地域、疆界的物理限制,将更多的客户端主机吸纳为媒体新闻的受众人群。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为新媒体技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在此阶段,新闻信息更注重时效性与实用性,传统媒体为新媒体提供了发展原动力,而后者恰好抓住了这一关键性发展时期,逐渐成为如今社会中人们获取新闻与信息的关键性平台体系。
二、泉州渔女文化的传承现状
(一)艺术形象单一
艺术形象作为文化表达的特殊形式,能够反映区域环境中人们所经历的社会生活,描述新媒体主观审美与客观审美的融合情况,可为艺术成果创造提供支持。艺术形象由文学形象、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等多个结构主体共同组成,因此被直接定义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象表达方式——综合形象。结合泉州渔女文化的传承现状可知,“渔女”作为只具有文字形象的雕刻建筑,只能呈现出一种静态的视觉表现效果,由于同时缺乏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渔女文化很难长期吸引观光旅客则是一种必然现象。泉州市的城市定位决定了渔女文化只能作为观光产物,且由于艺术底蕴的缺乏,现有与渔女形象相关的文化形象相对较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内涵形式,渔女文化虽然美丽但却不具有灵动性,更没有与之匹配的形象依托。为促进泉州渔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从舞台剧、影视剧等多个方面对现有艺术形象进行丰富,在维护渔女文化表现特质的同时,打破这一过于局限的传承现状。
(二)旅游工艺产品缺乏开发动力
作为旅游商品的重要组成元素,旅游工艺品设计始终是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新媒体背景下,旅游工艺产品具备其他商品所没有的属性和特征,它集旅游产业所属地区的文化特色与人文特色于一身,是具有地域性印记的文化艺术产品,可从主观角度反映旅游文化的价值,并起到一定的媒体象征作用。旅游工艺产品必须能够反映旅游产业所属地区的景点特色,兼备高文化价值与优秀地区品位的文化收藏品。通过观察泉州渔女建筑景观可知,游览至此的游客并不会在工艺产品售卖点前停留过多的时间,这也是导致泉州渔女文化旅游工艺产品缺乏开发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造型单一的渔女微缩工艺品形象来说,低劣的制造工艺极难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甚至会让他们丧失对渔女文化的学习热情。大部分商家为突出渔女形象的文化特征,会在售卖之时将渔女形象印制于工艺产品表面,这不仅会造成工艺产品文化传承能力的下降,也导致渔女形象的文化内涵流于表面,对其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不具备互动性
随着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要求环境的多样性与舒适性,还对心理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满足于单纯的景区游览,而是需要景区设置文化纪念品,以便游览者回忆当时的游览感觉。对于泉州渔女雕塑来说,游客除了简单合影外并没有其他方式可用于记录景物的文化内涵。综观世界各国知名雕塑景点的管理经验,大多数景区都会采取额外方式让游客获得不同的游览观感,使其在游览过程中获得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这种景区管理行为不但能够建立雕塑与公众游客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也可使景点的旅游文化内涵得到较好推广。通过调查游客的旅游感受可知,部分游客认为渔女雕塑并不会带给他们深刻的文化记忆。事实表明,大多数具有互动性能力的景点会给游客带来较为深刻的印象,更受游客的欢迎。通过增加互动项目为旅客带来更为真实的游览乐趣,是传承泉州渔女文化亟须解决的发展性问题之一。
三、泉州渔女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塑造更加百变的渔女形象
泉州渔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以挖掘泉州地区的新媒体文化底蕴为基础,在兼顾地域特色条件的同时,将市场需求作为核心导向,融合新材料、现代科技等多项技术应用手段,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占据更为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毕竟渔女文化工艺品与传统的媒体物质不同,越陈旧、越古老的媒体物质其销售前景越可观;而文化工艺品则不然,这种待销售产品必须能够适应消费市场的趋向性需求,在迎合消费者猎奇心理的同时,为渔女文化的传承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泉州市为例,渔女文化的推广应以做好周边产品作为首要开发目标,综合现有经验,改变传统的单一式渔女造型纪念品,且这种改变并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形式,更注重对于发散性旅游思维的应用。
(二)挖掘渔女文化的艺术内涵
传统文化的形成过程相对较为漫长,需要参考区域环境中人们的长期工作与生活观念,并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地域文化艺术有助于发展地方经济,打造优秀的地方特色品牌。新媒体背景下,泉州渔女文化可为地方经济提供深厚的人文滋养力,在打造文化品牌产业效应的同时,使得地方经济政策具有较强的发展能力。根据泉州地区渔女文化的传承内涵可知,音乐剧、歌舞剧等多种类型的表演戏剧可打造虚拟化的艺术形象,不仅有助于文化发展要素的表达,也能使原有渔女形象得到不断丰富。当然,文化形象的塑造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由点到面、由弱到强多重艺术效应的共同配合。深度挖掘渔女文化的艺术内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在发展文化旅游事业的同时,注重人与自然、人与景观之间互动性关系的建立。
(三)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
新媒体背景下,渔女雕塑作为渔女文化的传承媒介,可通過构建交流合作模式,拓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活动空间,传承泉州市的旅游文化意义。若以渔女文化作为牵线桥梁,不仅可在雕塑作品与旅游城市之间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也可使渔女文化得到长远发展,从而拉近城市旅游与文化经济产业之间的关系,拓展文化形象与文化旅游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渔女雕塑形象。
四、结语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推广平台,可为旅游文化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背景下,为促进泉州渔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改变单一艺术形象模式,塑造更百变的渔女雕塑形象,加强文化艺术作品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关系,在拓展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挖掘渔女文化的艺术内涵形式,满足新媒体时代旅游文化的发展需求。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泉州渔女特色文化在新媒体中的应用研究”(编号:JAT190938)。
参考文献:
[1]童友军,卢新燕.闽南大岞渔女“缀仔”装饰及文化内涵[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386-390.
[2]郑素静.指间揉捏创意 凝定渔女风采:彩泥媒材表现蟳蜅风情的教学实践[J].华夏教师,2019(7):71-72.
[3]赵飞,吴亚平,汪聪,等.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创新服务新探索: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文化工作坊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6):95-99.
(作者单位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