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2021-11-07 13:51徐莉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

徐莉

摘 要:动物生物学是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对该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该文结合安徽农业大学的实际,介绍了对该门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185-02

动物生物学发展历史悠久,相关领域的研究非常广阔,一般与生命活动规律相关的内容都可涵盖其中。尤其在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下,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通过动物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让人们对动物的合理保护有更深入的认识[1]。动物生物学实验作为高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是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的结合,是理论课的有效延伸,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很好延伸,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均得到提高[2]。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课程具有的实践性、直观性、创新性、综合性等多种特点,决定了其发挥的作用是理论课程等其他環节无法替代的[3]。

动物生物学实验在传统教学中,主体一直是教师,以教师讲授、操作示范为主,主要就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具体介绍,之后让学生按照要求操作、观察,按照格式结合实验结果写出报告,最后教师综合实验报告情况、操作情况等对每位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标准一般以实验报告为主,再加上平时上课的出勤情况。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并且一些理论知识也无法在实验课中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其思维方式牢牢固定在教师限定的框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1 积极上好首堂课 每学期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的第1堂课,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通过首堂课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课程有大致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每次实验课的流程包括提前准备、实验材料的形态学观察、处死方法、内部解剖方式、内部各系统组成的观察、结束实验后清理桌面及打扫卫生、撰写实验报告等,并将实验课程所需要准备的动物实验材料提前告知学生,让其有所了解,并按照前后顺序将本学期实验课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此外,首次课堂上一定要做好纪律方面的要求,就实验室的纪律、安全、课堂要求等提前对学生提出要求,包括每次课前点名、不准无故早退、实验室的仪器不准盲目操作、实验报告按要求书写等,一定要提前告知学生实验室因仪器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前期准备试验材料阶段,可以在首堂课上选出一些学生参与其中,课前让学生抽时间查资料、准备试验材料,如草履虫的培养,需要其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培养条件、培养基质等,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课不仅限于课堂上,还有前伸和后延,都可以作为其知识结构的补充完善[3-4]。

1.2 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当前实验课程培养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要合理调整实验课内容安排,对于基础性的以解剖观察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内容可适当压缩、删减、合并,保留合理的比例即可,而对于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试验可适当增加。教学的目标是基于基础、重视能力培养,最终实现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1]。动物生物学实验中的基础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等,再结合各地区域性特色,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实验内容,教师在设计时要将知识点从简单的解剖观察扩展到外形与环境适应性观察。比如在鱼的实验中,可以将鱼的一些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在对鱼鳞部分的讲解时,可以从其年轮、适应环境的效果等方面逐一展开,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讲到排泄器官时,要重点提醒学生观察排泄孔有几个?每个孔内部与什么器官相连?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鱼的解剖环节中,且将鱼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鱼的形态结构。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学校都无法保证设计性实验能否完整开展,因此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自主性,可将设计性实验与部分教学或者科研项目结合起来,课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研究中,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操作等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必要时教师可给予一定引导。另外,结合当前相关学科的热点话题或者目前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等,在相关的实验内容中将这些问题贯穿其中。比如对于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问题,在开展解剖实验时可对学生开展必要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白动物应用于教学、科研中的目的,期间学生要尊重动物、不能虐杀,处死前给予必要的抚触等。此外,结合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动物生物学实验自身的特点确定实验课内容。由于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只有24个学时,课堂时间比较有限,有些内容可以拓展到课堂外开展,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学科竞赛、动物标本制作大赛等。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先查阅资料,结合感兴趣的内容与教师探讨合适的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相关的作品等,激发学生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在生物领域的探索精神。总之,调整实验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提高趣味性,确保其可操作性、可行性,教师可经过预实验、多次分析、查阅文献等提高实验的可预见性[5]。

1.3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讲解实验内容时要重点突出,必要时进行示范操作,或者提前让学生撰写预习报告,确保学生课前已经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了一定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操作,逐渐培养学生积极的实验态度。此外,鼓励学生在实验期间遇到问题敢于提出质疑并积极想办法解决,以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动物生物学实验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每堂课的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提问,以查漏补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根据每个班级人数进行分组,一般每组人数控制在4~5人,在学生完成对实验动物材料的外形、内在结构观察后,教师即可逐一开始提问,以督促学生重视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操作。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