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许峰 舒英杰
摘 要:种子检验实训课程是安徽科技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单独设课的实践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种子检验实训;改革;应用型种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176-02
安徽科技学院作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十分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依据“重基础,强实践;重素质,强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改革。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安徽省第一个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是安徽科技学院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卓越农艺师计划支撑专业,更是安徽科技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主阵地。种子检验实训课程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单独开课的实践课程,对实现安徽科技学院高水平应用型农学类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试验统计方法、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及专业技能训练等实践环节共同构成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机会,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理解、吸收。
1 种子检验实训在应用型种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种子检验实训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学生从事种子质量检验、种子管理、种子生产、种子营销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种子扦样、种子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生活力测定、活力测定、水分测定、重量测定、健康测定、包衣种子测定、品种纯度室内检验和田间检验技术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种子检验常用的仪器设备,掌握种子检验规程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2 种子检验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型实践教学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切入点[1]。目前,种子检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脱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能听懂,不会用”现象比较明显,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考核方式比较简单,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型新农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不断深化,本课程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索、改革。
3 教学改革与探索
3.1 转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更系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师生情感的交流;而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更直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种子检验实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板书+演示)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发挥2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以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多观察指导,发现好的实验结果和图片便加入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也促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加细心、认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课程教学QQ群或微信群[2],在课后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在群中学生可通过讨论对课堂操作中的技术规范进一步深化认识,也可对实验中和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通过群可更快速地发现和解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课程教学群对教学过程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3.2 丰富课程实验材料 以往的课程所提供种子样品比较单一,造成全班的实验结果相似,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不高,老师不好判断实验成绩的尴尬局面,实验报告的抄袭情况也时有发生,从而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细化和减小了实践操作分组,按学号顺序每2人1组,每组提供完全不同的种子样品。这样每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截然不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完成本组实验,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意愿,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消化和掌握所学的种子检验理论和规范。
3.3 完善仪器设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部分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意愿,但因条件限制,个别仪器的台套数较少,造成实验时有排队等待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专门申请购置了缺少的仪器设备,配备完善实验中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3.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原采用的是实验报告+考勤+回答问题的总成绩,形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成績。通过几年的探索,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实验报告成绩、考勤成绩、课堂提问成绩,还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中的过程考核成绩及综合考核成绩。综合考核是在所有的课程内容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检验标准及实践操作的考核,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项测试项目,独自完成所抽取到的检验项目并完成种子检验结果报告单的填写。考核中,监考老师负责对检验过程进行打分,考核项目结束后对检验结果报告单进行打分,综合检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分数形成综合考核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更加系统和全面,更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
3.5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安徽科技学院自2010年开始举办“金禾工程”种子检验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竞赛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增加了相应的内容,并在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安徽科技学院种子专业学生在首届全国种子解剖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的相互融合[3]。通过对竞赛结果的宣传,对学生稳固专业思想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
4 结语
通过对教学方法、课程实验材料、课程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积极组织和培训学生参加竞赛,种子检验实训的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种子检验实训课程的改革与探索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的双赢结果。今后仍需继续努力,培养更多的种业应用型人才,为实现种业振兴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淑芳.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价值认识、作用机理和路径选择[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7):46-49.
[2]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三微一体”教学模式在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0):122-124.
[3]蔡志君.市场营销专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课结合”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