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丹东市第三医院护理部,辽宁 丹东 118000)
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患者有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理活动紊乱、行为障碍、思维幻想、意识障碍等多种表现,影响患者自身生活、安全的同时构成他人安全威胁,增加了家庭以及社会负担[1]。临床工作中发现,我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一情况的发生和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环境、人们压力增加有直接关系。对比医院一般科室患者,精神科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普遍存在风险,增加了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难度[2]。为了提高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性,需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的过激行为,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基于此,本文就我院精神科住院患者为例,评价优化护理流程价值。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精神科住院患者,时间选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总计11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②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③患者生命体征平稳。④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肢体功能障碍、丧失配合能力患者。进行精神科住院患者分组护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18~66岁,平均(36.00±5.60)岁;精神疾病类型:抑郁症30例,精神分裂症20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3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19~65岁,平均(36.50±6.30)岁;精神疾病类型:抑郁症32例,精神分裂症19例,其他4例;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精神科疾病患者基线资料完整,组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文化程度具有比较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精神科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包括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用药监督指导等。
观察组:配合优化护理流程干预。
第一,组建优质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为精神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主管护师任小组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小组组长以及副组长以微信群、QQ群以及科室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专业能力培训,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精神科住院患者常见不良事件、原因,总结预防和处理措施。分析原因主要集中在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能力欠佳、药物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患者因素等,制订优质护理方案。
第二,优质护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精神科专业知识再学习,采取小讲课、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帮助护理人员更全面的明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防范意识。另外,加强护理人员精神科疾病护理知识考核,提升护理人员评估病情、护理能力,降低或减少不良事件;加强患者、家属沟通,护理人员每日定时与精神科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行为状况、思想变化,以开办讲座、多媒体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介绍精神疾病知识;心理护理,部分精神科患者对医护管理人员较为抵触,影响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需详细为患者介绍护理过程、目的、配合事项等,疏导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患者检查、治疗依从性;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和家属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嘱患者按时康复训练,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和家属沟通中嘱咐家属禁止刺激患者。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压疮、跌倒、出走等)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情绪评分,自制110份护理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60分为不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全部有效收回[3]。
1.4 指标评分标准 护理指标取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安全,单个指标总分百分制,分数、护理质量呈正比关系。
情绪状况参考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单个指标总分百分制,分数、负性情绪呈正比关系[4]。
1.5 数据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版本软件进行精神科住院患者观察指标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检验值为t。P<0.05,证明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1 计数资料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精神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组间两项计数资料差异显著,P<0.05。
表1 精神科住院患者组间计数资料分析
2.2 计量资料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精神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情绪评分见表2。组间观察指标评分比较,P<0.05。
表2 精神科住院患者组间护理指标评分对比(分,)
表2 精神科住院患者组间护理指标评分对比(分,)
精神科由于疾病特殊性、复杂性,有效的治疗是确保患者预后康复的关键。但是,精神患者疾病治疗-康复是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共同配合[5-6]。临床工作中发现,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较多,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护理人员方面来看,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不足、预防不良事件风险意识不强,尤其是低年资护理人员,增加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从用药方面来看,体位性低血压等导致患者跌倒,药物过敏等导致皮肤压疮,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脏不良反应;从疾病方面来看,合并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导致跌倒/摔伤;从环境方面来看,患者鞋底/地板滑易导致跌倒;从患者自身方面来看,患者对跌倒、坠床等方面的防范意识弱,自知力不足,病情未完全控制情况下外走[7-8]。所以,基于疾病的特殊性,需强化护理工作,以提高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性,促进患者康复[9]。优化护理流程组建优质护理小组,在分析导致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风险原因的基础上组织护理人员疾病专项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予以患者和家属出院前指导,预估和减少了精神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康复[10]。刘伟英研究指出,优化护理流程应用于精神科病房护理,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患者康复[11]。
本文结果:观察组精神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88%、护理满意度94.54%均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观察指标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精神科疾病患者护理需求度高,优化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本文结果与林伟研究结果有一致性,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精神科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护理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坠床、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观察指标比较,P<0.05。
综上所述,基于精神科疾病的特殊性以及治疗的漫长性,患者住院期间为其提供优化护理流程干预,可以优化诊疗环境、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预见性实施护理干预,从而提高精神科患者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