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21-11-07 03:34杨青地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0期
关键词:依从性康复心理

杨青地

(辽宁省丹东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二科,辽宁 丹东 118002)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临床较为常见,作为心血管疾病之一,患病率一直呈递增趋势。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心力衰竭中老年患者较多,所以人口老龄化当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占比率一直居高不下,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风险,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明显,进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在稳定患者病情的基础上预防相关并发症风险[2]。但是,考虑患者疾病以及年龄的特殊性,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所以除了给予患者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外,需以护理干预夯实治疗效果[3]。临床工作中发现,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负性情绪改善,进而提高患者康复效果[4]。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例,总结早期优质护理干预方案、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总计70例。纳入标准[5]:①超声等检查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②>60岁老年患者。③研究资料和内容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④患者基线资料完整,老年患者有配合能力。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精神障碍患者。③语言障碍患者。④无法配合参与患者。采用随机法,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进行70例老年患者分组(试验1、2组)。试验1组(n=35):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最小61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6.80±3.60)岁;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Ⅱ级患者以及Ⅲ级患者各15例、Ⅳ级患者5例。试验2组(n=35):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小61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67.20±4.70)岁;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Ⅱ级患者12例,Ⅲ级患者16例、Ⅳ级患者7例。试验1组与2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试验1组 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嘱用药、生理护理、病房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

1.2.2 试验2组 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优质护理干预。①健康教育。为心力衰竭患者安排专人护理,通过与患者以及家属聊天了解患者的年龄、工作性质、兴趣、病情、文化程度等,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包括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多媒体等方式,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配合,在提高患者疾病心力衰竭疾病认知度的基础上提高配合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6]。②心理护理。基于疾病以及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心理负担较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后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内心担忧原因,若患者过度忧虑需给予患者一对一心理护理,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告知其慢性心力衰竭不可怕,强调遵医嘱、积极护理配合对患者身体状况的积极影响,建立患者治疗信心[7]。另外,结合患者遵医情况,对于无法有效遵从医嘱的患者与患者家属交流,叮嘱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共同督促患者实施心理护理。③其他护理。与患者交流时观察患者情绪、面部表情情况,维持微笑服务模式,给予患者安慰、鼓励,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我能效感以及自护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另外,考虑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段生理特点,与患者沟通中要求语速缓慢,耐心听从患者问题,指导患者深呼吸、冥想法,从而提高患者配合程度[8]。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后情绪与生活质量状况改善情况以及合理饮食、按时用药、合理运动、定期复查等方面的康复依从性。

1.4 指标评分标准[9]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状况参考情绪自评量表(SAS、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前者分数越高说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重,后者评分越高说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5 统计学数据分析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试验指标数据结果基于SPSS19.0建模处理。按时用药、合理运动等康复依从率指标以例、率(n、%)的形式描述,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描述,指标差异检验分别采用χ2和t检验。若P值<0.05,证明结果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康复依从性比较 试验1组与试验2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情况见表1。组间康复依从性情况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观察指标评分比较 试验1组与试验2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组间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状况见表2。护理后指标评分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间情绪、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间情绪、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心力衰竭疾病一直具有多发趋势,基于老年人身体状况等因素,导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多发趋势[10]。患病情况下,老年患者有明显心理负担,且治疗依从性较差,进而导致疾病恶性循环。所以,需重视护理辅助对患者治疗的夯实效果。早期优质护理干预重视给予患者早期阶段全程优质干预,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护理,稳定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以及家属对心力衰竭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保证患者身心健康[11]。张鸿[12]研究指出,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压力减轻,在维持患者良好心态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护理效果显著。

试验结果与王南丽和张雅琼[13]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人群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情况明显,进而增加了患者生命安全风险。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效果,护理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依从性康复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