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新
(余姚市第四中学 浙江 宁波 315400)
经过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发现,有些重难点的知识教学突破,只用理论探究的方法学生总感觉太抽象,难以理解,例如,“正负功的意义”“变加速运动的理解”等.鉴于此,笔者历经多年制作了能实验探究这些重难点的自制教具,不但辅助了理论教学,而且填补了相关实验教具的空白.在实际教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利用轻弹簧、轨道小车组成系统.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小车的动能相互转化,从而探究机械能的守恒问题.将电火花计时器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小车与铝合金轨道上,从而通过打点留迹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探究变加速运动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自制多功能教具实验装置
(1)选用光滑的铝合金轨道,在中间位置固定一个“U型门”,用“门梁”悬挂轻弹簧的上端.
(2)自然下垂的轻弹簧下端连接小车,小车与轨道之间尽量光滑.
(3)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装有电磁铁的一端,把电火花计时器的高压电极分别加在小车和轨道上,调节两个电极间的距离,确保小车经过的位置都能稳定打点留迹.
(4)在轨道上安装调节水平的液泡,小车运行的末端安装刹车装置.
(1) 将本实验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电火花计时器接通电源.
(2)将轨道小车与轨道平滑接触,调节轨道下端的平衡螺母,对小车进行补偿阻力.
(3)把轻弹簧下端与轨道小车连接.
(1)力F对小车做正功的实验探究
如图2所示,弹簧拉力F的方向与小车位移L方向夹角θ成锐角,则WF=FLcosθ>0,F做正功.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3 所示,对纸带进行数据分析,记录如表1所示.
图2 F与L成锐角θ
图3 F与L成锐角θ时小车的运动
表1 力F对小车做正功时对纸带的数据记录
结论:相同时间内位移在增大,说明小车做加速运动,进而说明力做正功使物体速度增大,是动力.
(2)力F对小车做负功的实验探究
如图4所示,弹簧拉力F的方向与小车位移L方向夹角θ成钝角,则WF=FLcosθ<0,F做负功.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5 所示,对纸带进行数据分析、记录如表2所示.
图4 F与L成钝角θ
图5 F与L成钝角θ时小车的运动
表2 力F对小车做负功时对纸带的数据记录
结论:相同时间内位移在减小,说明小车做减速运动,进而说明力做负功使物体速度减小,是阻力.
对表1的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如表3所示.同理,再对表2的数据加以分析(略).
表3 对表1数据分析
结论:相同时间内位移差在减小,据Δx=aT2可知,a在减小,即小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位移差在增大,据Δx=aT2可知,a在增大,即小车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
小车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弹性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如图6所示,弹簧伸长时将小车由静止释放,运动的小车具有的动能由弹簧减小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如图7所示,运动的小车把弹簧由原长逐渐拉长,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由小车的动能转化而来.该过程重复往返,直观反映了弹性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通过进一步观察分析小车所能到达的位置,还可以探究机械能的守恒问题.
图6 弹性势能向动能转化
图7 动能向弹性势能转化
如图8所示,小车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小车静止时,动能Ek=0,系统的势能Ep最大,弹簧的长度为x1,弹簧的原长x0,则弹簧的形变量
x=x1-x0
弹簧的弹性势能
图8 弹簧的长度变化
当弹簧原长状态时,势能Ep=0,动能Ek最大.如图9所示,分析纸带找出纸带上速度最大的记数点“15”,利用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求出速度v,则小车的动能
弹性势能Ep完全转化为动能Ek.据
可以计算出
图9 小车的最大速度
从能量的角度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κ,是一种全新的方法,能启发学生对能量角度研究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健全能量角度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们自制的教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常规器材,巧妙制作而成.
(2)巧用“火花放电”打点留迹,清晰记录运动过程,实验效果显著.
(3)“一器多用”,实验功能多种,巧妙攻克物理教学重难点问题.
(4)教具简洁便携,操作方便,适合实际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