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明, 胡 晶, 杨 雪, 沈 晨, 丁 洋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 北京, 100010;2.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 循证医学中心, 北京, 100010)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在胃黏膜上的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密切相关,被WHO列入Ⅰ类致癌因子[1-2]。中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3]指出,Hp感染属于感染性疾病,建议行根除治疗。目前,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是主要根除方案,随着Hp的治疗方案不断更新换代,抗菌药物的使用药量逐渐增加,周期也逐渐延长,导致Hp耐药率逐渐升高[4]。中医认为Hp为一种外来的致病因素,可归属于“邪气”的范畴,中医药被认为是治疗Hp的新路径之一[5], 具有提高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抗生素使用、改善胃黏膜病变的作用和优势,但如何配伍用药来提高疗效仍有待探讨[6]。13C-尿素呼气试验(UBT)是利用Hp含有尿素酶的特性检测Hp水平的半定量试验,是Hp感染及治疗后疗效观察的金标准[7]。13C-UBT超基准值(DOB)可以反映出胃内总尿素酶活性,与Hp的定植密度呈正相关,能体现胃内Hp的感染程度[8]。对于老年患者、儿童、低载量Hp感染者等特殊人群,根除Hp治疗应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以进行个体化处理。本研究主要选择对象为低载量Hp感染人群,收集门诊采用标准四联根除与中医辨证治疗的低DOB(>4.0~<16.0)H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低载量Hp感染人群中医辨证分型特点、中药治疗规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门诊1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2例,女62例; 年龄(44.93±13.80)岁;青年(<45岁)73例(50.69%), 中年(45~60岁)44例(30.56%), 老年(>60岁)27例(18.75%)。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四联组(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2种抗生素)和中药组(中草药或中成药)。四联组与中药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 参照《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3], 经13C-UBT法明确诊断为Hp感染(DOB>4.0)的患者; 低DOB值(>4.0~<16.0)患者; 年龄18~80岁者。排除标准: ① 治疗前4周内曾用过抗生素、铋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和非甾体抗炎药(NASIDS)者; ② 既往接受过Hp根除治疗3次及以上者; ③目前处于妊娠、备孕或哺乳期的妇女; ④ 具有严重原发性心、肝、肺、肾、血液疾病或患有影响其生存的严重疾病者; ⑤ 既往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严重疾病者; ⑥ 所有受试者获得隐私的保护,均知情同意,且均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方案,餐前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 mg, 2次/d, 同时服用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0.6 g, 2次/d, 并选择以下抗生素中的2种同时服用: 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 g, 2次/d(餐后); 克拉霉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5 g, 2次/d(餐后); 左氧氟沙星片[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0.5 g, 1次/d(餐后),疗程均为2周。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材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患者采用中成药治疗,包括荆花胃康胶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胃疡胶囊(新疆全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枫蓼肠胃康颗粒(海口市制药厂有限公司)、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责任有限公司)、亮菌口服液(合肥诚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胃苏颗粒(扬子江药业集团)、摩罗丹(邯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胃复春(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疗程为4周。
记录所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中西医诊断、中医证候、治疗方案、基础疾病及近1年内胃镜检查结果、治疗前后13C-UBT结果和Hp根除过程中近2个月药物使用情况。完整记录本研究所需的病历资料,患者均完成2~4周的治疗及停药4周以上,并接受电话随访临床症状及复查Hp转阴情况。观察2组用药特点、中医单项临床症状频率与频次、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参考《脾胃病症状量化标准专家共识意见》[9]中的症状描述进行评分,将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0、1、2、3分。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中确定的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根除率=Hp转阴患者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临床痊愈为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综合疗效指数≥95%; 显效为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综合疗效指数为70%~<95%; 有效为服药后症状和体征好转,综合疗效指数30%~<70%; 无效为服药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综合疗效指数<30%。不良反应程度: 1级为无不良反应; 2级为轻度不良反应,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不需要处理; 3级为中度不良反应,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及时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4级为重度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立即停药。
144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中医症状情况见表2。
表2 2组中医证型分布及中医症状情况[ n(%)]
中药组72例,使用中药汤剂的患者23例(31.94%), 使用中成药的患者49例(68.06%)。23例中药汤剂药物使用频次为蒲公英20次,黄连18次,黄芩15次等。中成药使用频率: 荆花胃康胶丸35次,摩罗丹9次,胃复春7次,康复新液、亮菌口服液及胃苏颗粒均为5次,安胃疡胶囊及枫蓼肠胃康颗粒均为3次。
治疗前,四联组中医证候积分为(4.63±1.08)分,中药组为(4.25±1.33)分; 治疗后,四联组中医证候积分为(3.72±0.77)分,中药组为(2.24±0.93)分。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四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四联组总有效率为79.17%, 中药组为95.83%,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疗效评价比较[ n(%)]
四联组不同抗生素根除方案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组中草药与中成药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组根除62例(86.11%), 中药组根除52例(72.22%)。四联组与中药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不同抗生素组合Hp根除率比较[ n(%)]
四联组不良反应19例(26.39%), 包含2级不良反应16例, 3级2例, 1级1例; 中药组不良反应5例(6.94%), 且均为2级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不良反应程度比较[ n(%)]
四联组恶心、呕吐5例,腹泻8例,腹痛2例,食欲减退3例,皮疹1例; 中药组食欲减退5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四联组不良反应症状总发生率为26.39%, 中药组为6.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四联疗法作为Hp感染的一线治疗方案已逐渐被临床认可,然而单纯西药根除Hp的方案仍存在副作用大、治疗费用高等诸多缺点[11]。近年来,中医药是治疗Hp的新路径之一,其抗Hp的作用机制为直接抑制Hp, 削弱Hp的毒性,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12]。研究[13-14]表明,盲目根除治疗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不良反应多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等后果。本研究显示,针对低载量Hp感染人群实施个体化中医辨证施治,在根除Hp的同时,具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DOB值患者以青年男性为主; 中医证型由高到低分布: 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 主要症状由高到低分布: 口臭、上腹胀、上腹痛、便溏、乏力; 中成药使用频率前3位为荆花胃康胶丸、摩罗丹、胃复春; 中草药治疗以蒲公英、黄连、黄芩使用频率较高。
低载量Hp感染人群以青年人居多,可能与Hp初次感染、青年人健康体检意识强等有关。本研究显示,脾胃湿热证是Hp感染的主要证型,与既往研究[15]报道一致。临床表现以口腔异味、上腹胀及上腹痛为主,这与湿热证相符。研究[16-18]发现,多种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摩罗丹、胃复春等)对提高Hp根除率、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及改善胃黏膜病变有积极的作用。《成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中西医协作诊疗专家共识》和《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均指出,Hp感染中医药辨证论治(包括中成药)治疗对整体具有调节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直接抑杀Hp的作用[3, 19]。李江等[20]探索不同中药提取物对Hp耐药菌株体外抗菌活性时发现,大黄、黄连、黄芩提取物具有体外抑菌作用。林意姗等[21]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对中医药治疗Hp感染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常用清热解毒药分别是黄连、黄芩、蒲公英等。本研究显示,黄连、黄芩、蒲公英使用频率高,主要作用为清热、杀虫。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低载量Hp感染人群, 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方面,中药组优于四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联组不同抗生素根除方案及中药组中草药与中成药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文献研究[22]报道一致。13C-UBT是临床上检测Hp的金标准,低DOB值能反映出患者胃内Hp载量水平较低,从而反映出胃内Hp的感染程度较轻[8]。目前关于DOB值预测根除效果存在一定争议,研究[23-25]显示,治疗前DOB值与Hp根除率无关,但随着DOB值的升高,根除率呈下降趋势。研究[26]显示,DOB值预测较短疗程(7 d)或选用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的方案根除效果更有价值。本研究显示,针对低载量Hp感染人群,中医药辨证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证根除率,同时具有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低DOB人群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胃湿热证,中医辨证论治以清热除湿为主,其Hp根除率不差于四联方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以时间为节点,仅统计门诊HIS系统中的数据,可能存在数据不全、医师用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部分患者未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无法评估胃黏膜的改善情况,缺乏对于慢性胃炎的疗效评价。目前, Hp耐药、缺乏个体化治疗、获益-风险比是临床面临的问题,而中医能够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制订个体化根除Hp方案,且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