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吴艳明, 汪受传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研究内容以方剂、名老中医经验为主,多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方法[1-3],目前已成为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4-5]。频数分析为更复杂的分析奠定基础,提供数据支持;关联规则多用于分析药药关系、药证关系、方证关系、证症关系等中医辨证施治的多维关系[6-7]。聚类分析能快速筛选出中药核心组合,对筛选出的中药核心组合进行基于中医理论的判断,从而确立用于中药新药研发的候选处方[8-9]。
儿童腹泻西医治疗多以补充肠黏膜保护剂[10-11]、微生态制剂[12-13]、纠正脱水及其他对症治疗为主[14-15]。汪受传教授基于近50载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温运脾阳法为主治疗儿童脾虚泻的学术观点并长期应用于临床[16-17]。本研究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汪受传教授治疗脾虚泻的常用药物使用规律。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汪受传教授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的专家门诊处方。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标准[18]。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47~286-2012)中关于脾虚泻的诊断标准[19]。脾虚泻: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常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或指纹淡。
1.3 研究方法 将病例处方录入Excel表中用于分析。中药的录入名称统一规范。中药炮制方法中先煎、后下、包煎以及剂量予删除以方便统计,其他中药炮制方法予以保留,如煨、炒、焦、炙、煅等,保证处方的原始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和R 3.4.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处方中的核心方药进行分析。
2.1 入选病例的基本情况 共纳入处方184张,其中初诊处方131张,复诊53张。
2.2 治疗脾虚泻方药分析
(1)中药使用频数分析:纳入统计的184张处方涉及中药68味,共计1 701频次,平均每张处方使用9.24味中药。涉及的中药按频数高低排列,其中前18味中药名称见表1。
表1 前18味中药使用频数统计表
(2)中药聚类分析:对用药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其药味之间的关系见图1,图2。
图1 常用中药的聚类分析——使用平均连接树状图
图2 常用中药聚类分析-水平冰柱图
(3)常用中药关联规则:运用R 3.4.4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定最低条件支持度为9.7%,最小规则置信度为70%。见表2、表3。
表2 支持度前20的两味药的关联结果
表3 置信度前20的两味药的关联结果
数据挖掘技术方法作为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研究中[20-21]。
本研究中,中药使用频数分析结果提示:使用频率较高的前18味中药为苍术、茯苓、煨益智仁、炮姜、炒麦芽、焦山楂、焦神曲、砂仁、白术、炒谷芽、怀山药、陈皮、党参、太子参、炙鸡内金、芡实、木香、肉豆蔻。
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所用药物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共6味,即苍术、茯苓、炮姜、煨益智仁、炒麦芽、砂仁,为治疗脾虚泻的核心药物。此为在理中丸基础上化裁而得。另一类为随症加减药,共12味。具体加减分述:若患儿大便清冷、受寒饮冷则加重,可加肉豆蔻;形体消瘦加党参、太子参、白术、芡实、山药健脾益气;嗳气呃逆加陈皮温胃降逆;腹胀喜按加木香温脾理气;食欲不振,大便夹不消化物加炒谷芽、焦山楂、焦神曲、炙鸡内金消食运脾。
关联规则结果提示:同时满足较高支持度和置信度的药对有苍术与茯苓、苍术与煨益智仁、茯苓与煨益智仁、苍术与炮姜、苍术与炒麦芽、茯苓与炮姜、茯苓与炒麦芽、煨益智仁与炮姜、煨益智仁与炒麦芽、炮姜与炒麦芽;其中苍术与茯苓、煨益智仁、炮姜、炒麦芽,茯苓与煨益智仁、炮姜、炒麦芽呈现较高的关联度。砂仁与苍术关联的支持度虽然只有46.739 1%,但置信度较高,为95.555 6%。研究结果认为治疗脾虚泻的核心药物之间有着较高的关联度。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出汪教授治疗儿童脾虚泻的核心方药:苍术、茯苓、炮姜、煨益智仁、炒麦芽、砂仁。其中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本草崇原·本经上品》说“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可谓“运脾”之要药,以“运脾”而达到“健脾”。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用药心法》说“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炮姜,苦、辛、温,温中止泻,《本草发挥》说“温脾燥胃,理中。”煨益智仁,辛,温,温脾止泻,《世医得效方》说“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之。”麦芽,甘,平,消食化积,尤擅消乳积,《备急千金要方》说“消食和中”“止泄利”。砂仁,辛,温,化湿开胃,温脾止泻,《本草正义》说“惟砂仁既能治虚寒之泄泻”。以上6味药共同组成运脾化湿、温中止泻之方,命名为温运颗粒。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其作用机制做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