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丽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在语言生活中对待某种语言的基本意见、主张以及由此带来的语言倾向和言语行为。”[1]美国学者托马斯·李圣托在著作《语言政策导论:理论与方法》中提出“相关态度的调查可以帮助指明现有群体的思想、信念、喜好和欲望。态度调查的结果提供了种种能体现人们信念改变程度和政策实施成功概率的社会指示器。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调查则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某种少数族群语言是否健康发展的晴雨表。”[2]因此,了解某个地域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不仅可以考察语言的使用情况及语言发展状况,也有助于保护民族共同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及共同语的推广。少数民族地区共同语的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当地发展的机遇,推动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甘肃省是少数民族群众聚居的省份之一,既拥有藏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还拥有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等甘肃所特有的少数民族群体。随着甘肃省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深入落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省少数民族学生通过高考的形式进入高校继续深造。随着受教育层次的不断提高,语言的使用结构及对共同语的态度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校园调查发现,来自本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近年来普通话水平不断攀升,但是在校期间使用方言和本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十分普遍。通过就业调查发现,本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党政机关和教育部门工作的人数占比高达68%。因此,对本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展示民族语言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关系着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的推广,对甘肃省的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与社会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本次调查研究选取甘肃省内的兰州财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陇东学院四所高等院校的本省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进行调查研究,对比通用语、本族语言以及方言的语言态度,发现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特点及问题。
此次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方法为主,通过定量分析,社会网络的调查研究等分析方法,结合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态度进行摸底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4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详见表1),有效率达90.6%。其中,大部分同学都在各自家乡进行语言和文化课学习,仅有10%的同学拥有随父母离开家乡去外地生活或学习的经历。
表1 甘肃省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使用情况
以上五个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为:回族学生以当地方言为主,阿拉伯语已淡出日常生活。藏族学生以藏语为主,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来自甘南地区的藏族学生本民族语言使用情况较好,其他地区的藏族学生出现了本民族语言遗失的现象。如天祝县的藏族学生,大部分既不能读也不能写,小部分只能听不能写。东乡族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他们的书写文字为汉字。在东乡族的聚居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学生对本民族语言东乡语有极高的认可度。因为东乡族长期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随着学业或者工作的需要离开大的语言环境后,融入其他方言或者汉语的速度会更快。
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在小学之前80%的学生都用方言或者方言混合本民族语言的形式进行交流。纯粹使用本民族语或者普通话交流的学生只占20%。随着在校学习时间的不断延长,语言的使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在小学阶段,无论在校外还是校内,学生的主要交流语言还是以方言或者本民族语言为主,其次是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的学生中很多都有在外地生活的经历)。而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大多是在民族聚居地,一旦离开本地,将快速的转变为普通话或者迁入地的方言。例如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学生,在本县就读时都使用本民族语言东乡语,当迁入本市的行政中心临夏市时,95%的学生选择使用临夏当地方言、临夏方言加东乡语或者普通话。通过六年的小学教育,普通话的优势逐渐增加。在中学时期,普通话混合着方言成了一种趋势。并且,纯粹使用普通话的人数不断增加。当进入大学,无论前期是使用方言或者本民族语言,还是普通话加方言或者本民族语,都选择将普通话作为自己的日常交际用语。另通过调查发现,进入大学后,男生的语言交谈形式比女生多样化。男生会选择普通话夹杂方言、普通话夹杂方言和本民族语、普通话夹杂本民族语,甚至选择只用本民族语或者方言加本民族语言。女生的语言样式更加单一化,65%的女生选择使用普通话夹杂方言的模式,30%的女生选择只用普通话,只有5%的女生选择普通话加方言加本民族语的模式。通过女生与男生的语言交谈样式发现,在本民族语的保护和传承方面,男生的态度比女生积极。在语言交谈方式多样性上,男生的语言交谈形式更加多样化。甘肃省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期间,尽管有夹杂本民族语言或者方言进行交流的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普通话在他们中间的使用频率在不断提高,并且语言水平也在日益增长。
语言的认知态度主要反映了被调查者对语言的使用价值与社会地位的理智判断。从调查来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要性是认可的,尤其是女生,基本全部都认为普通话在社会的发展和自己的生活中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对普通话的重要性并不看重。同时,所有的受访者对本民族语言的认知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本民族语言根本无用。在语言的美感度上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说普通话要比方言或者本民族语言美感度更高。从亲切度来看,虽然学生们认为自己的方言或者本民族语言更加亲切,但与普通话相对比,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在语言认同过程中,男性对本民族语言的认可度高于女性。但在进行“是否希望本民族人成为单语人”和“是否希望本民族人只会说普通话”调查时发现,50%以上的学生都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于是否“迫切希望”成为单语人这个选项上,只有6%的学生希望成为本民族语的单语人(都为男生),10%的学生希望成为共同语的单语人(其中女生占40%,男生占60%)。在“不希望”成为单语人这个选项中,不希望成为本民族语单语人的比例为30%,不希望成为共同语单语人的比例为38%。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既能认识到民族共同语对民族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又能体会到保留本民族语言、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对自身民族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绝大部分同学对是否称为本民族语或者普通话的单语人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
语言的实用性决定了语言的使用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因为普通话的使用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普通话的实用性高于本民族语言或者方言。其中,女生对普通话的实用性更加看重,全部的女生都认为很有用。男生中有18%的男生认为普通话有些用,3%—4%的男生认为根本无用。在本民族语言或者方言的实用性上,50%的学生认为有些用。在实用性方面,学生更看重普通话在就业、交流及工作学习上的作用。对于了解文化及“得到更多”等虚泛化的选项考虑较少。在语言学习动机方面,男生的动机更加多样化,女生的动机过于单一。
语言的实用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产生了明显影响。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对国家共同意识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因此对国家共同语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也有理智的认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本民族语社会功能越高的民族,语言态度更加保守。但是随着义务教育实施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少数民族都意识到国家共同语对本民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加大国家共同语的学习力度。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本民族的优秀人才,在热爱和维护本民族语的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共同语对个人成长和民族发展带来的优势。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朝着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发展。
经济和教育水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经济和教育较发达的地区,语言态度更加开放,使用语言的类型更加多样化。经济和文化教育落后地区,语言态度更加保守,语言的使用类型更加单一。例如临夏回族自治州,由于今年来注重本地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成果显著。在受访者中,来自临夏地区的回族大学生占总人数的42%,占回族大学生总人数的77.8%。这部分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认可度较高,对看待“是否希望本民族成为本族语的单语人”这类问题更加客观理智,使用的语言类型更加多样化。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推进,对国家共同语的认可度也大幅度提高。同临夏学生相比较,甘南地区的藏族学生的语言态度相对保守,对自己本民族的藏语认知度高于其他语言,尤其离市区较远的牧区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还要为学习普通话犯难。这些同学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对共同语的实用性认识不够深刻造成。通过大学四到五年的学习,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对共同语的认知感不断提升,普通话的水平也突飞猛进。由此可见,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对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当下甘肃本省的大学生在共同语的使用和本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普通话的使用上,在大学期间少数民族学生还存有方言或本民族语言出现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周围说的人少(主要集中在预科学习阶段)和口音难改两个方面。其中,东乡族的学生主要在口音方面需要帮助,藏族学生是因为普通话普及还不够深入导致。总的来说,语言自信心的不足导致学生的交流障碍。因此,作为西北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应该继续加大普通话的推广,尤其是对有自己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正确看待语言的发音问题。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交际,发音虽然或多或少会影响交际,但不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语言课堂应更注重强调文化融合,以交际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正确看待语言发音中口音的问题。
在本民族的语言或者方言的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地域限制和群体限制。如藏族学生,家在甘南地区的大部分学生较好传承了藏语,但家在陇南、武威或者河西等地的,大部分完全不会藏语或者只会听不会说,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流畅使用藏语交际。并且随着语言地域的不断变化,语言的使用情况也发生变化。东乡族的语言使用较为特殊,东乡族学生基本都来源于甘肃省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在本县内全部使用东乡族语言,离开本县来到市级行政区域临夏后,变为临夏当地方言掺杂东乡语的模式。如有继续迁徙或者深造的机会,普通话将会成为个人交际的主流语言。因此,应当加大高功能民族语地区的国家共同语推广,提高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两个方面的水平。在推广共同语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民族语言的保护及延续,这也是传承保护地方文化多元性、多样性的需要。
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本次调查中,父母一方为其他民族的占20%。这部分学生语言观更加开阔。拥有外地工作或生活经历的父母,对待子女语言选择上更加的开明。因此,国家在中小学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家长的语言使用及培训情况,在边远地区加大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加强发达地区与中西部落后地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切实做到让每个公民都意识到语言对经济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关于语言文化的态度和心理,帮助高校进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时有的放矢,为正确处理各族学生的民族关系提供突破口,而且为制定语言政策,推广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推广国家共同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