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

2021-11-05 18:40贾真淼胡帅祺赵文博王冉崔睿康王乃天
商讯·公司金融 2021年15期
关键词:天水市农村金融金融

贾真淼 胡帅祺 赵文博 王冉 崔睿康 王乃天

作者简介:贾真淼(2000—),女,汉族,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

尽管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全面胜利,但其仍面临众多更深层次的经济金融问题。本研究从现实出发,选取刚实现全面脱贫但发展相对滞后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为调研区域,并选取以贾家寺村为代表的六个村庄为调研对象,走访多家当地银行,以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该银行对农村人口的金融政策与相关金融产品信息。基于调研内容对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的金融供需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得到造成农村金融供需失衡的原因。对数据进行统计、筛选及预处理,运用SPSS软件,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判断对农村人口金融需求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最终综合分析为以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为例的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问题,综合考虑金融扩张带来的风险,给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供需角度; Logistics回归模型;金融风险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2021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总体来看,我国依然面临着城乡贫富差距大、二元经济问题严重的现状,仍大量存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稳定脫贫长效机制没有建立等深层次问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平衡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效果显著,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同样存在着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发展也将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财政部综合就运用多种手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除正常的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外,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被认为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因此财政部要引导更多金融与社会资本支持乡村振兴,将优质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薄弱的农村地区,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农村金融并没有在农村地区得到良好发展,也没能有效推动农村经济上行。相反,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较为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这种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国家一直在探索供给侧改革方案,希望找到一个平衡供需的方法,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得到定论。本调研选定此为课题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分析农村金融供求关系,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出进一步维持供需平衡的建议。

(二)研究创新

现有文献或是从农村金融供需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或是研究供需关系,内容主要阐述了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在供给与需求以及供需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针对供给方提出建议。而本研究从供需双方出发,一方面从需求角度出发,剖析影响农村金融需求的因素并提出拉动需求相关建议,另一方面从供给角度出发给出改革方案,双向并行。此外,大部分已有文献的意图均为平衡农村金融供需双方关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发展,但在研究过程中少有对于金融风险的关注与把控。而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运行,对于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不同于其他文献,本文在分析问题时将金融风险考虑其中,提出更加安全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样本选择

1. 需求方样本选择

需求方面,本研究选取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镇内贾家寺村、下寨子村、董家坪村、杨川村、皂郊村、张董村为调查地点。

2.供给方样本选择

供给方面,对待市场中存在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研究选择重点研究以银行为代表的更受国家力量影响的正规金融机构,挑选天水市内包括国有有银行地方支行、地方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三大类别,共计九家银行进行走访探究,他们分别为:中国建设银行天水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天水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天水支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天水支行、交通银行天水支行、中国银行天水支行、甘肃银行秦州区支行、兰州银行天水支行以及浙商银行天水分行。

(二)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调研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访问访谈为辅的方式进行。需求端方面,本次调研通过对村内村民的走访问卷式调查、对村支书进行访谈收集关于金融需求的数据,共计发放问卷201份,回收问卷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为89.05%,并根据访谈情况整理出完整案例。供给端方面,研究通过对上述天水市内9家银行的客户经理进行访谈,汇总得出天水市内各银行农村金融供给情况;按银行性质划分,研究将9家银行划分为国有银行地方支行、地方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三大类别,得出各类别银行农村金融状况。

三、农村金融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解释

1.被解释变量

为从需求层面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本研究以使用金融产品的必要程度(necessity)与对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acception)两个视角来分析需求。在模型中,为简化模型,增强模型稳健性,本研究将被解释变量分别划分为必要/不必要、接受/不接受两种,并通过Logistics模型进行分析。

2.解释变量

根据已有研究(褚保金等,2008),农村人口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受其年龄、收入、学历等自身基本情况与家庭基本状况影响较大,故本研究从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子女个数等10个角度进行分析: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根据统计数据,有过半受访者对金融产品表示接受态度,但仍有较多受访者选择不接受;在179位受访者中,其平均年龄为46.5岁,最大者80岁,最小者20岁;其平均学历仅为小学学历,且文盲并不是个别情况;大部分受访者均已婚,且家中平均有1.7个子女,最多者家中有6个子女;其年收入水平平均在20000元上下,且多数受访者均无贷款;在金融产品相关变量方面,仅有半数受访者对金融产品有一定了解,近半数受访者没有了解或并未接受任何相关宣传;仅有不足半数受访者曾使用过贷款、理财、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产品;在受访者风险偏好方面,大多数受访者更倾向于低风险、低回报,不愿承担较大风险。

(四)回归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26.0软件对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s二元回歸分析(向前:LR),将各解释变量逐一加入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农村人口对金融产品使用的必要程度(后称必要程度)与其是否负债、对金融产品有无了解、是否使用过及风险偏好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年收入存在相关性。

农村人口对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后称接受程度)与其是否负债、对金融产品有无了解、是否使用过及风险偏好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年收入存在相关性。

农村人口对金融产品使用的必要程度(necessity)与接受程度(acception)两方面来分析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中回归结果总体一致,即有无负债(debt)、对金融产品有无了解(knowledge)、是否使用过(use)与风险偏好(risk)四个解释变量与金融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年龄(age)、受教育程度(education)、年收入(income)三个解释变量与金融需求间存在相关性,婚姻状况由于基本不存在相关性故在此省略。但其中有无负债这一解释变量对必要程度与接受程度的相关性方向相反,其与必要程度正相关,与接受程度负相关。而根据文献,认为农村人口的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有经济、文化、社会三大因素,其中经济与文化中所考虑变量的相关性与我小组分析基本一致。

(五)异质性检验

为对回归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将受访者按照性别划分为男性与女性两组,重复实证回归,结果见异质性检验结果表(表4)。根据结果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对金融产品使用的必要程度的影响较小,且与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大致相同;男性与女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对金融产品使用的接受程度的影响较小,且与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大致相同,故可以认为回归结果总体可靠。

四、农村金融供需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本研究明确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内存在金融产品供需不平衡现象,尤其是在本次实地调研后,该结论再次得到证实。农村人口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难以得到与之对应的金融产品供给,与此同时,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也难以应用到其意愿投放的领域,供需两端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农民的非生产性金融需求多、生产性金融需求少,银行方生产性金融产品供给多、非生产性金融产品供给少。银行贷款标准农户无法达到,农户的需求银行无法满足的问题日益严重。

(一)非生产性金融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1.非生产性金融产品需求较多

在本研究走访的贾家寺村、下寨子村、董家坪等六个村镇中,我们根据所设调查问卷发现:与城市大部分信贷不同的是,农户们的贷款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非生产性需求,他们在未来的还款来源没有保障。现如今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农村中,更多的农民还在为解决自己的吃、穿、住和行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在借贷上多数出于满足刚性消费需求的非生产性目的。

2.非生产性金融产品供给较少

受到非生产性金融产品还款风险高的影响,银行方不愿提供过多的非生产性金融产品,这造成了非生产性金融产品供给较少的问题。农村个人信用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评级标准和法律依据。金融交易后,借款人可能会违背契约。不良的履约制度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安全, 也限制了银行信用部门对部分农村地区和企业的信贷投入,银行信用部门通过借款人信用对贷款风险作出合理评估还有很多困难, 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不得不慎重。此外,农户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水平相对较低,由于缺乏对个人征信系统的了解,农户大多认为信用社的钱是公家的,只要拖欠时间一长,到时就可一笔勾销,又或者认为征信系统对其个人没什么影响,他们认为贷款即使还不上,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如此一来信用道德观念的缺失给农村信用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使得银行贷款的风险很高,很容易成为坏账,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

由于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对农村、农民及农户的信用情况、生产生活及农产品的销售情况等了解程度不一, 贷前评估和贷后管理相对困难。同时,农村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容易因气候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生产、经营的各类问题,由此带来的风险更加不易控制和弥补。天水市乃至整个甘肃省经济发展并不发达,人们的收入水平低,手里储蓄少,一些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很难推广开来。于是农户们借钱的方式除了非正规金融的借款,就只剩下银行信贷业务,银行为了避免高风险贷款的处境,因此对每一笔贷款都十分严格。

(二)生产性金融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1.生产性金融产品需求较少

根据本研究调研结果,受访群体对生产性金融产品的需求明显低于非生产性需求。多数受访者对于通过贷款缓解资金压力从而实现产业的扩大再生产没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与现代化水平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受调查者在面对通过信贷途径进行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这一选择时大多展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少部分受访者对此没有相关想法或意识。而少数具有此类需求的受访者也大多表示其面临信贷门槛高、贷款难的问题,这导致了金融信贷无法真正起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生产性金融产品供给较多

在经济发展水平低、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意识低下的农村地区,对于银行而言生产性金融产品显然更能控制风险,因而银行方更愿意提供更多的生产性金融产品,造成了生产性金融产品过多的问题。同时为了严控风险,银行在生产性的金融产品供给上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导致许多具有生产性消费需求的农村人口都很难拿到贷款。从银行风险控制角度来看,现有的征信制度对农村人口无法起到有效地约束作用,只有高门槛才能有效地降低信贷风险。但银行的谨慎同时也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催生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银行政策过于死板。银行的助农政策过于死板,灵活度极差,且各支行一般听从总行命令。总行在西北欠发达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采用相同的评估标准,经济指标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导致地方支行“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数助农信贷政策名存实亡。

第二,信贷名额被基层关系网瓜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例,许多信贷指标以村镇担保、按名额的形式发放,但当地许多指标被基层关系网所瓜分,无法按照科学、合理的模式按需发放,甚至出现了一人多贷的现象,造成了地方信贷作用低效。

五、政策建议

面对如今庞大且复杂的农村金融市场,银行如何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严格控制风险,实现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让农村金融不再是“空中楼阁”成为了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实际情况,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与经济学理论知识,为农村金融在当地的推广与应用提出政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构建完善健康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及银行应积极整合当地资源,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村营业网点,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皂郊镇作为本次研究的地点,距天水市城区仅10余公里且临近G30连霍高速天水南出口,交通较天水市其他农村地区较为便利,但镇内仅有甘肃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银行网点。在调研的6个村庄内,虽均设有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但此类网点形同虚设,基本未起到实际作用。根据有关文献指出,银行网点的数量与合理分布制约着银行业的发展,也制约着金融对当地经济的实际效果。银行应权衡建立营业网点的投入-产出比,展开调研,并综合分析农村地区人口、收入、交通等因素,设立营业网点或代理处,首先做到在服务体系上深入农村。同时,当地政府也应促进并配合银行工作,帮助协调选址、建设等相关事宜,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下乡。

(二)因地制宜,制定灵活有效的金融产品策略

面对我国情况各异的广大农村地区,银行应依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高灵活度、高适用性的政策与产品,不应粗暴地采取“一刀切”政策。以本次调研中的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建设银行作为我国国有“四大行”之一,理应在农村金融建设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为股份制银行与当地商业银行提供榜样。但根据天水市建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建设银行总行在政策制定与产品设计上过于死板,以天水市为例的收入较低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使用同一套评估体系,使得近9成农村金融服务政策无法在天水地区使用。所以各银行尤其是以“工农中建”为首的全国性银行应该根据农村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考虑收入、支出、人文环境等因素,为不同地区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金融产品。总行应给予各下级分行相对宽松、灵活的金融政策,使下级分行能够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做出合理调整,避免出现下级分行被捆住手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三)加强宣传,促进农村人口对金融的了解

本研究发现,义务教育制度虽已推行多年,当地教育体系也较为完善,但受访者平均学历却仅为小学,文盲也不在少数。低学历造成了很多农村人口对金融知识几乎没有了解,甚至因为道听途说产生了许多误解,对金融产品存在陌生、抵触、不信任心理。而根据调研结果,当地银行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金融宣传,手机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新模式的普及率也较低,农村人口要了解相关信息只能选择去就近网点咨询。所以当地银行应大力组织各营业网点进行宣传,采取进村宣讲、分发宣传折页等方式对农村人口进行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做到让农村人口认识金融、了解金融、接受金融,才能实现金融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使金融真正对农村发展贡献力量。

(四)严控风险,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稳定与安全

调研结果显示,以浙商银行为例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所以不开展针对农村人口的个人业务,是因为多数农村人口没有稳定的第一还款来源,并且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储备与法律意识,有很多农村人口并没有还款的意识,造成了很多烂账、坏账。甘肃省政府曾支持银行推出过政策性无息贷款,由政府贴息、政府兜底,但很多债务成为了坏债,给地方财政造成了很大压力。所以,在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同时,银行、政府及银监会对农村金融业务的风险监管一定要随之加强,避免农村金融业务的野蛮、无序生长,使其发展符合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行业发展规律,保障农村金融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语

農村金融是带动农村金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的农村金融发展情况为例,分析出目前影响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因素,证实已有理论提到的农村金融供需两端不平衡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总结出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特点,找出供需不平衡的内在原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出发,探寻改善需求与供给侧改革的模式,帮助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

参考文献

陈轶丽.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多元化与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J].农村金融.2019(11):41-47.

丁志国,张洋,覃朝晖.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农业经济问题.2016,037(01):68-75.

韩喜平,金运.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 2014(3):37-43.

刘西川,杨奇明,陈立辉.农户信贷市场的正规部门于非正规部门:替代还是互补?[J].经济研究.2014(11):145-158.

秦芳,王文春,何金财.金融知识对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6(10):143-158.

任金正,陈宝珍.农户使用数字金融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20(8):9-17.

杨虹,张柯.金融排斥空间效应与影响要素研究—基于云南省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6):47-56.

张海鹏,郜亮亮,闫坤.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创新和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2-16.

张岳,万安泽,彭世广,中国居民投资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研究[J].海南金融.2019(4):3-10.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天水市农村金融金融
2019—2021年天水市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小小书画廊
今晚妈妈不在家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CIS战略与天水市旅游形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