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重点班、实验班,其实是以往中小学常见的一种操作。这种层次划分,事实上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人为地制造教育资源不均衡。一旦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对学生区别对待,也就过早地形成竞争压力,这也是校内作业层层加码、校外培训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直击当前学生、家长负担过重的要害,是“双减”政策能否实现初衷的关键。在不少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里,这项政策也被着重、加粗处理,可见舆论已经捕捉到了这条规定的意义所在,也寄予了相当大的期待。
当然,从以往的情况看,之前也有地方试水取消重点班和实验班的划分,但学校也会想出种种“对策”,比如以字母、代号来标记,或者不直接标出,而是以“心知肚明”的方式分班。
这也意味着“双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保持一种常态化的巡访能力,加强对学校管理的动态跟踪,避免学校想出种种“土办法”,来消解政策目标。
可以看到,这轮“双减”政策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空前的,社会期待相当高。如何更好落实“双减”的目标要求,防止政策落地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依然有待于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持续探索。
(摘自《新京报》2021年8月18日)
【適用话题】政策落实;竞争;减负;平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