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教育改革只有进入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深水区。近年来,济源示范区玉川路小学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围绕“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维,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的目标,从“课前收心调状态、精心备课明目标、实施目标一条线、组织教学要强化”四个着力点来打造高效课堂。
课前收心调状态
一节课开始前,学生由教室外来到教室内,由课间的活动状态回到课堂学习状态,教师最好能设计一个“收心”环节,让学生尽快将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学校倡导各班使用“班呼”,如“勤奋好学、团结拼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简短有力,鼓舞性强。当班长喊“起立”后,学生集体“班呼”,教师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程度掌握“班呼”遍数,直至所有学生都进入上课状态。
精心备课明目标
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明确学习目标。如何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呢?语文学科可以围绕教学单元的单元要素和課后题确定学习目标。如学习自读课《月是故乡明》,本单元的单元要素有两个:一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体会……”或“如何把事物写具体”。讲“体会……”的时候,可以教给学生认真读、抓细节、会表达三种方式,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细节描写精彩的地方并说一说,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一条线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领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这一条线往下走。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教”,又要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引”,是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生的“学”是“究”,是主动探究,习得方法。
反思我们的大部分课堂,整节课几乎都是教师在教。为此,我们可进行这样的尝试:“温故知新”环节,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回顾和梳理,让学生知道解决该类问题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有哪些。接下来的“探究新知”环节,教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刚刚复习过的知识进行尝试,通过班内巡视,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呈现出来,让出现问题的学生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这些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可能就会推翻原来的想法,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才是牢固的,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当教师有了从“教教材”逐渐转变为“用教材教”的意识,课堂上就会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二是注重建立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前后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如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就要抓住“进率”这个关键词来复习,既要让学生知道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又要让学生懂得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产生的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引领学生复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后,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单位变换方法,进行单位变换的练习,为接下来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奠定基础。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并通过练习发现问题,再进行强化,这样掌握的知识就比较牢固。
三是时刻关注全体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叫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若学生回答得不好,就让他多重复几遍,在重复中掌握知识。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回答,待其他学生回答后,让这个学生进行重复,直到这个学生真正学会。当班里接受较慢的学生都学会了,这节课的目标就达到了。
组织教学要强化
课堂上必须强化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组织教学,反复组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组织教学要大于教学本身。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回应,当学生说出“一二三,坐端正”时,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坐端正了。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坐端正,教师就要继续组织教学,直至每个学生都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的课堂进行10多分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些小游戏适当放松,或让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练习,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总之,组织教学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以最好的状态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