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线精神中汲取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2021-11-05 18:55谢玲伶
重庆行政 2021年5期
关键词:纪律精神政治

谢玲伶

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临极其严峻紧张的国际局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于加强战备的考虑,作出了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把位于“一线”地区的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转移到四川、贵州、云南等13个省区的“三线”地区。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安排新建、扩建、迁建工厂项目及研究所84个,共投入14.1亿元。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超过20万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奔赴重庆,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展开战天斗地的风云壮举,建成了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后方基地。在这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中,广大建设者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铸就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风貌。三线精神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振奋精神、树立形象、赢得民心、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汲取艰苦奋斗精神,始终把政治纪律摆在首要位置

党的政治纪律是维护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的根本遵循,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的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三线建设大军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投身到建设工作中。离开环境优渥的故乡,怀揣对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按照“靠山、分散、隐蔽、进洞”的要求进入山区腹地,从零开始。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朴素信念,住“干大垒”,睡“大通铺”,啃窝窝头,喝山泉水,敢闯敢拼,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重庆816地下核工程是三线建设中的重点项目,从1966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4万多人怀揣着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于深山峡谷,进行这项鲜为人知的浩大工程,施工难度超乎想象,建设者们风餐露宿、肩扛人挑,仅54师就牺牲了76名官兵。由于816工程属于保密工程,烈士虽已长眠于“一碗水烈士陵园”,家人却仍不知情。可以说,三线建设者是用生命践行着忠于党、诚于民的坚定信仰。当前,我们作为一个拥有9500多万党员、486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百年执政党,如何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三线建设实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治本之策就是始终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的纪律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党员干部,“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所以,要紧紧围绕思想教育、立规明矩、正风肃纪,开展对党忠诚教育和党章党规党纪常态化教育,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查处违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和事,解决思想根子上的问题,将政治纪律作为从政之绳、工作之纲、人生之镜,经受得起“四大考验”、抵御得了“四种危险”,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二、汲取团结协作精神,始终把组织纪律摆在重要位置

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保持团结的秘密就在于思想统一,组织纪律严明。在60年前,新中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为了破局,党中央统揽全局、协调四方,进行了中国经济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工业迁徙,参与三线建设的有当时的冶金部、铁道部、煤炭部、化工部等部门,也有兵器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民用工厂等军工民用企业,除此之外,许多研究所陆续迁建到了重庆,例如兵器54所、62所、重庆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等,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科研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保证三线建设顺利推进,党中央建立了高度权威的领导指挥体系,批准成立了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李井泉任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任副主任,委员由国务院各负责人和云、贵、川3省负责人担任,共22人,之后又增加彭德怀、钱敏任副主任。1965年,成立了重庆地区常规兵器配套建设指挥部负责指挥重庆地区的三线建设,对重大项目实行指挥部体制,由当地党委、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物资供应部门联合组成项目指挥部,指挥长由建设或施工单位一把手担任。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之下,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纪律保障,将全国的三线建设者拧成一股绳,高效有序地推进了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約束”。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个人与组织的内在关系,为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政治角色,只有在组织引领下坚定政治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才能自觉把党的纪律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

三、汲取无私奉献精神,始终把群众纪律摆在关键位置

党的群众纪律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三线建设中,不论是建设者还是当地群众所做出的奉献都是纯粹的,建设者们为了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幸福扎根大山深处,甘愿奉献青春、奉献子孙、奉献终生。为了减少工农矛盾,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三不四要”(尽量不占良田好土、尽量不拆民房和搬迁社员、不搞高标准民用建筑,要支援农业用水、用电、用肥和养猪用潲水)的建厂原则。施工期间,建设者们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抓紧时间不误春耕”的号召,支援生产队排灌设备,组织支农突击队,帮助生产队收割、翻地、插秧。群众感动地说:“你们是毛主席的好工人,是我们的贴心人,真是河深海深不及阶级友爱深,你们在我们这里建厂,我们坚决支持,双手欢迎”。由于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工厂的建设和生产都十分顺利,有的社员还不计报酬,帮忙看管国家财产。可以说,严守群众纪律贯穿了三线建设全过程,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三线精神,自觉树立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贯彻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不断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胜利。

四、汲取勇于创新精神,始终把工作纪律摆在突出位置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勇于创新是共产党人敢于担当作为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要永远把工作纪律挺在前面,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工作纪律,特别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更加突出地强调和抓紧工作纪律,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三线建设就是一部创新创造的历史,建设初期,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终止了所有援华项目,大批苏联专家撤走,三线建设陷入被动,建设条件异常艰苦,但这并没有消磨三线建设者为国为民的初心,在最困难的时候,邓稼先、钱学森等杰出科学家站出来,和三线建设者们一起靠着自主创新,建立起了包括核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电子工业等在内的完备国防体系。三线建设者的勇于创新和敢于担当还体现在“自我转型”上。1984年,重庆816地下核工厂走上了艰难的转民之路,面对一无资金、二无手段的困境,816人想尽千方百计,费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到了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大地化肥项目建设作为转民支柱项目,工厂得以实现凤凰涅槃重生,成为中国三线企业“军转民”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然存在种种危险与挑战,这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中共六盘水市纪委宣传部.“三线精神”对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时代价值[N].六盘水日报,2018-11-28(7).

[2]李裴,王瑞軍,陈祥.“三线精神”研究报告[N].贵州日报,2016-6-29(10).

[3]侯震.党性教育视阈下三线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党的建设,2020(04).

[4]陈夕.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5]夏保国,祖国雄.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与三线精神财富[J].教育文化论坛,2016(02).

[6]欧阳恩良.三线建设:不可淡忘的历史记忆[N].贵州日报,2019-9-11(11).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胡越

猜你喜欢
纪律精神政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拿出精神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纪律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