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乾麟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凝聚着川渝广大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共同愿望。“一极两中心两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定了战略方位,赋予了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为重庆市万州区、四川省达州市、重庆市开州区三地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激励三地精诚合作,协同打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统筹发展示范区,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强支撑,做贡献;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一、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意义
万州、达州、开州处于三峡库区、秦巴山区腹心,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人,2020年GDP总量3624亿元,占渝东北、川东北地区总量的30.3%,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经济体量最大、发展态势最好、紧密程度最高的区域,推动三地统筹发展、密切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
万州、达州、开州境内长江干流里程达80.3公里,汇集渠江、小江、磨刀溪等多条支流,坐落铜锣山、南山、铁峰山等多条山脉,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要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务实行动,是切实肩负涵养三峡库区水源、保护秦巴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上游责任”的有力担当。
(二)是引领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万州、达州、开州同属欠发达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中位于长江上游成渝双核与中游武汉城市群“中间塌陷地带”,在人口、交通、产业、科技等多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的重要增长极,是解决成渝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力举措,对重塑成渝地区经济地理格局,引领带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川渝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的实践探索
万州、达州、开州分属直辖市与省级行政组织架构,在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权限方面各有优势。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是打破区域间市场和政策壁垒,构建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政策环境、互利共赢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积极探索;是提升区域经济水平和竞争能级,拓展成渝地区战略腹地的科学实践。
二、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阶段成效
自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以来,三地抢抓战略机遇,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在共同投身“双城圈”、建好“示范区”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实现了有序开局、稳健起步。
(一)学习调研深入开展,发展共识凝聚提升
一是深刻学习领会,三地党委主要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常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会议,学习研讨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意义、战略定位、重点路径。二是务实调查研究,万州对发展定位、实施路径、目标任务等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形成“1个综合+7個专项”调研成果;达州组建万达开统筹发展研究院,形成《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战略研究》等研究报告;开州形成“积极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思考与研究”等8个调研成果。三是频繁交流互动,三地先后多次开展党政代表团互访,部门常态化开展实地考察学习,签订合作协议113份。
(二)工作机制完善创新,重点工作高效推进
一是建立“三地三级”运行机制,研究建立万达开党政联席会议、分管领导协调会议、联合办公室加9个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议2次、分管领导协调会议5次、部门座谈交流会140余次。二是建立重点项目联系机制,建立万达开三地市区领导联系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持续推进43个2021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建立展会节会协办机制,协同举办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三峡柑橘国际线上交易会、中国(达州)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等节会活动10余次。四是建立联合宣传引导机制,联合拍摄示范区创建宣传展示片、设计万达开形象LOGO、运营万达开微信公众号;累计互换报纸版面144个、互推新闻稿件1606条、互传电视新闻172条。
(三)强化统筹做好示范,多域合作全面推进
一是交通建设一体化示范统筹推进,万州机场改扩建、达州金垭新机场建设加快推进,万州机场与达州机场互为备降机场,并在开州等地设立一体化候机楼;渝万高铁、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等加快建设,成达万、渝西等高铁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万开城际快速路全线贯通,万达直线高速实现开工,开州至万州至梁平高速等前期工作加速启动;开通万州至达州、开州至达州城际快巴以及万州至开州城际公交线。二是产业发展协同化示范统筹推进,协同打造万达开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等产业发展“六大功能载体”;协同举办“2020川渝国企万州行”项目推介会和“2021全国知名民企万州行”,累计签约合作项目64个、协议投资1385.1亿元;协同推进产业合作协作,三地部分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共同推出6条主题旅游线路、80个经典景区。三是公共服务便捷化示范统筹推进,成立高校联盟、职业教育联盟,启动建设万达开川渝职业教育协作发展改革试验区;三地37家二甲及以上医疗机构60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健全疾病联防联控合作、应急物资互助等机制;建立万达开区域高端人才服务事项清单,三地人力资源市场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开通“三地互联网+政务”服务载体,养老保险关系实现无障碍无纸化转移接续。四是生态保护联动化示范统筹推进,共同开展生态保护联合执法,建立环境监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合作协议联动协作机制。
三、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启示
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涉及跨两省三地合作协作,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尚无先例可循,万达开三地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一年多来,三地本着“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务实作风,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等改革,系统谋划、深入推进、携手合作,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推动跨省间区域合作协作、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一)切实强化政治自觉,是推进各项工作的使命担当
三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协同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作为贯彻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按照川渝两省市工作要求,以强烈的政治担当驱动各项工作取得实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切实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绘就蓝图,按照川渝两省市党政联席会议工作要求,进一步坚定统筹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协同建设落地见效,引领带动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走出一条跨区域共建共兴共享、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的新路徑。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统筹合作协作的组织保障
健全完善领导制度、协商议事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等体制机制,是构建协作共赢发展共同体的有力保障。用好“三地三级”等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三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责任,按照“项目化、事项化、政策化、机制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分管领导协调会议,共同研究重大事项、重点工作;推动联合办公室在万州集中办公,共同抓好各项工作落地;加快实施万达开2021年度工作方案,持续深化重点项目联系机制,加快推进年度43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层次和境界迈进。
(三)协力保护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党中央赋予三地的重要使命,是推动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持续推动适宜发展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承载,减少生态脆弱地区土地开发强度、低效过度投入、生态环境负荷;坚持以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优化“一干多支、三带两线”生态安全格局,深化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和生态建设协作,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立跨区域“山长制”“河长制”“林长制”联动机制,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会商、危险废物转移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实施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长江消落带治理和石漠化治理等生态治理工程,加快“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共同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四)协同完善基础设施,是要素自由流动的先导条件
以交通物流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能有效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是深化三地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础,对增强示范区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一体布局、适度超前、共建共管原则,加快建设对外铁路大通道,构建外联内畅公路网络,全面提升航运枢纽功能,完善航空运输体系,完成万州机场改扩建、郑万高铁、成达万高铁、渝万高铁、渝西高铁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万州至巫山南线高速等项目,统筹推进港口码头建设和航道整治提升,加快推进万州大滩口水库扩建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强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五)合力深化改革开放,是增强发展活力的关键举措
推动开放合作提档升级,探索破除制约自身发展、制约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协同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重点改革、开放合作推动实现统筹发展“大突破”、拓展发展“大空间”是三地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加快推进机场、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利用长江黄金水道、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优势加强国内区域间深度合作,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重点领域制度规则和重大政策沟通协调机制,深化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协作、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跨区域财政投入机制,建立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三地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共建、重大功能平台等领域深度合作、成本共担、利益共享。
(六)联动打造产业集群,是做大经济能级的重要支撑
共同构建纵向串联有序、横向并联协同的产业链条,是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高效协同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是打造区域优势产业集群、提升经济能级的支撑。协同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共同培育新材料、能源化工、食品医药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整合提升优势产业,联合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做优特色消费品牌,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商贸服务品质,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发挥多式联运物流服务优势,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壮大发展绿色智慧物流业;利用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秦巴山区旅游带优势,共育共荣巴蜀文化,彰显红色、移民等特色文化,打造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巩固提升“绿色、生态、富硒、有机”特色农产品优势,共同构建专业生产、规模经营、精深加工、一体配送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七)携手优化公共服务,是增进民生福祉的行动举措
推动跨区域公共服务便捷共享,赋予三地人民群众更大生活空间、更多就业选择、更亲人缘关系,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着力消除公共服务壁垒,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重庆三峡学院建设综合性应用型大学,支持职业院校中升高、高等院校专升本,组建基础教育联盟等;共建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创建一批三级甲等医院,加快万州三峡国际健康城等项目建设,推动智慧医疗系统三地互通,建立健全区域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相互衔接的便民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便捷生活行动,落地落实川渝通办事项,推进养老、工伤、医疗、失业保险协同互认和无障碍转移接续,共建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及物资储备中心,联合申办国际国内文化体育赛事等。
作者:重庆市万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马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