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诗歌的功能语篇分析
——以艾米莉·迪金森的一首自然诗歌为例

2021-11-05 05:01包伟玲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位狄金森艾米莉

包伟玲

(华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一、引言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美国著名女诗人,她20岁时便开始写诗,一生留下1775首诗稿。但生前只发表了7首,这7首还是她的朋友从往来信件中抄录出来发表的。从1858年开始,她便闭门不出,文学史上将其称为“阿默斯特的女尼”。艾米莉·狄金森逝世后,经过多方努力,她的诗歌才得以公开出版,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评价,甚至于她在美国诗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仅次于惠特曼。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主要有三大主题,分别是自然,爱情和死亡。狄金森一生中写了五百多首关于自然的诗,她相信大自然向人类揭示了关于人类和宇宙的东西。她敏锐的观察,她对细节精确的关注和她的兴趣在她的自然诗歌中无处不在。因此,艾米莉·狄金森的关于自然的诗歌可以说是自然诗歌的典型代表作。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进行语篇分析的研究由来已久,特别是功能语法部分十分强调对语篇的应用研究。Matthiessen&Halliday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不仅要描述语言系统,还应把系统和语篇相结合起来进行描述与分析[1]。因此,在语言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语篇分析就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黄国文通过对韩礼德的专著《功能语法导论》第一版、第二版以及第三版的概述,他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目的归结为“就是为语篇分析建构一个语法”[2]。韩礼德认为语篇分析有两个目的,一是较低的层次,旨是明白语篇本身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即通过分析语言来说明语篇是如何表达意义以及为什么会表达那样的意义;二是更高的层次,即通过对语言和语篇的分析,可以了解某一语篇达到抑或没有达到其目的原因[3]。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自然诗歌《晨曦比以往刚柔和》(The Morns Are Meeker than They Were)进行功能语篇分析,重点放在对元功能的分析上,试图揭示诗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她对秋天以及大自然的观察和态度的。

二、解读

自然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最喜爱的主题之一。狄金森虽然放弃社交,选择整天闭门不出,但是她的生活并没有被局限在她所居住的一隅之地。她不但热爱自然,并且善于细心观察自然。她能源源不断地从大自然以及自身经历中获取创作的灵感。通过对自然的讴歌,她不懈且深刻地探讨着自然与人性、短暂与永恒的真谛,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还有人生的感悟[4]。诗歌《晨曦比以往更柔和》便是艾米莉·狄金森一首描写自然的经典诗歌。诗歌全文如下:

Themornsaremeekerthantheywere

Emily Dickinson

The morns are meeker than they were -

The nuts are getting brown-

The berry’s cheek is plumper -

The rose is out of town.

The maple wears a gayer scarf -

The field a scarlet gown-

Lest I should be old-fashioned

I’ll put a trinket on.

为了方便解读,本文将采用江枫的译文:晨曦比以往更柔和/毛栗正变为深棕/浆果的脸颊更加丰满/玫瑰已离开小镇/原野穿起鲜红衣衫/枫叶披上艳丽的头巾/为了不显古板我别了一枚别针[5]。这首诗歌短小精悍、简单易懂,描述的是诗人在秋天的所见之景。通过对晨曦、毛栗、浆果、玫瑰、枫叶、田野等景象以及“我”的反应和动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表现了诗人惬意的生活状态。

狄金森的诗歌通常篇幅短小,大部分只有两至五节。这首《晨曦比以往更柔和》也是篇幅较短,只由两小节构成,每小节有四行,共八行。她的诗歌常押所谓的“半韵”,这首诗歌的半韵体现在第二行(brown)、第四行(town)以及第六行(gown)中。她不用传统的标点,多用破折号代替,这种用法在该诗歌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即除了第四行和最后两行诗歌,其余行的句末标点均使用破折号来进行代替。她还常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如在该诗中,第六行与第五行可以使用同一个动词,因此在第六行中,她将动词都省略掉了。

三、元功能分析与讨论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一个元功能假设,那就是在语法上每个小句都具备三个元功能,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个元功能分别注重的是小句的不同特性[6]。

(一)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来描述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历和经验。概念功能还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反映的是情景语境中语场这一变量[7]63。

1.经验功能

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系统来体现。1970年,韩礼德在“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一文中首次对及物性进行了阐释。1994年,在其专著《功语语法导论》中,他对及物性理论做了更为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小句可以反映人类世界的深刻经验,而及物性系统就是把经验世界识解为一组可操作的过程类别。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参与者、过程和与环境,并且过程是最重要的成分。他区分了六种不同的过程,即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和存在过程[8]。

在诗歌《晨曦比以往更柔和》中,一共有八个小句,体现为八个主要过程。其中第一行are、第三行is以及第七行be为关系过程;第二行are getting、第四行is out of、第五行wears、第六行wears(原文省略)和第八行put为物质过程。所以该诗歌中只体现了两种过程,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诗歌中的这三个关系过程的参与者都是载体-属性的类型,而关系过程主要用来表示判断,即诗人分别根据自己的知觉和感觉,判断出了两点,即与之前比起来,早晨感觉更加的柔和了(第一行诗歌),浆果也更加的饱满了(第三行诗歌);而这些判断还是比较主观,因为柔和是人的感觉,坚果更饱满了也只是诗人在知觉上的推测,除非每天对坚果进行细微的观察,不然引起人视觉上的注意的程度是比较小的,因此柔和以及饱满程度的加深与之前相比并不能很好地区别开来。所以诗人接着用了四个物质过程来进行铿锵有力的描写,进一步确定地表明秋天确实是到了,所以这就是诗中并未出现表示“秋天”的单词,但是我们却可以确切地知道,诗人描写的是秋天。这四个物质过程包括,坚果慢慢变成棕色,坚果由无颜色变成棕色是非常明显的;玫瑰在城中也无法见到了,和坚果变棕一样,也是很能引起人的注意;最后枫叶更华丽的颜色和田野的深红色,更是强烈地冲击着人的视觉,这两个物质过程更是将秋天的景象以及秋天已经到来的足迹表现得一览无遗。在这些过程描写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描写早晨和坚果的两个关系过程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对秋天以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二是诗人先通过两个关系过程,以及四个物质过程的描写,且视觉上由浅入深,使得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以及读者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

从上面的经验功能,我们可以看到该诗主要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秋天的景象。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段,指的是无生命的东西被赋予了人的属性,从而具有和人一样的行为。[7]64在该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晨、坚果、浆果、玫瑰、枫叶和田野纷纷被附上了人的特性和行为动作,使之都具有了生命力,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事物,将秋天里景物的生机与活力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上,这称作语法隐喻。介于篇幅问题,这里便不展开讨论。

2.逻辑功能

逻辑功能描述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即小句复合体之间的联系和语义关系,分为相互依赖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而相互依赖关系又可分为从属型和并列型,逻辑语义关系又有扩展型和投射型两种[7]64。艾金斯将投射型又分为语词和思想两类,扩展型又分为解释、延伸和加强三类[9]。图1展示了小句复合体的系统及其代表符号。

图1 小句复合体的系统及代表符号

从概念功能的逻辑功能看,在整个诗篇中,所有小句的句际关系都是并列关系和扩展关系。最后两行诗歌是一个并列—加强关系的小句复合体。逻辑功能的分析可以表明,该诗歌中的各个陈述都是简单直白的,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都是平铺直叙的。使用并列型—扩展型是意义表达驱动的,因为诗歌的主题是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所以诗人会尽可能多地描绘秋天里的景象,描写的景象一个接着一个,从早晨到坚果、浆果、玫瑰、枫叶再到田野,虽简短但是不单调,向读者尽情地展示秋天的美景。

(二)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和情态两个语义系统来实现的,反映了情景语境中语旨这一变量。语气表明发话者究竟是给予还是索取信息或物品、服务等,所以交际双方也就被赋予了不同的言语角色,即发话者(给予者)与受话者(索取者)。[7]65情态又有意态意义和情态化意义两种类型,情态是对所传递的内容进行判断和评价。

从人际功能看,该诗歌中的所有小句都是陈述句,用来表达发话者的观点。结合艾米莉·狄金森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她写这首诗歌时根本想不到在日后会成为著名的诗人,因此她与目的读者的关系应该仅限于她与家人以及少数的几个好朋友。因此,我们从人际功能的语气系统可以推测,艾米莉·狄金森是想向她的亲朋好友传达这样的信息:即使她闭门不出,杜绝社交,但是她的视野以及她的心并没有局限在一隅之地,她对秋天的大自然景象观察得细致入微,她的心追随者大自然,在秋天的美景里自由地翱翔,表达了她对秋天以及大自然的喜爱,也透露出了她对现在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很满意。该诗中只有两个情态动词,分别是“should”和“will”。其中“should”表示“(预期的)可能”,属于情态中的情态化(modalization)意义;“will”表示“(意愿的)定要”,是情态中的意态意义,表明说话人强烈的决心。这两个情态动词一方面表明了诗人虽然不是很确定自己在时尚上是否落伍了;但是另一方面,诗人非常确定的就是,为了符合秋天的气息,为了能与秋景相衬,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以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她一定要带上一个小饰件。

(三)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涉及的是主位结构和语篇的衔接,反映情景语境中语式这一变量。胡壮麟等人认为,研究主位结构的意义主要在于掌握和了解与中心内容有关的信息在语篇中是怎样分布的。正确地划分语篇的各个小句和小句复合体的主位和述位,就可以发现讲话者的起点是什么,想要传递的信息与哪些内容有关。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主位所载的信息是已知的,而述位所载的信息是未知的,是新信息。因此,研究主位结构就可以大致了解一段话所要表达的内容[10]142。而衔接指的是语篇中各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也可以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需要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它们之间便产生了衔接关系[10]151。

从语篇功能的主位结构看,该诗歌一共有八个主位结构,如表1所示。除了第七个小句的主位之外,其余小句的主位都是简单主位。第七个小句的主位是个复项主位,其中“lest”是个连词,所以它是语篇主位,“I”是该句的主语,是话题主位。因为第七、第八小句可以看作一个小句复合体,所以前六句都是由主语担任主位的无标记用法,第七和第八小句作为一个小句复合体,它们的主位是复项主位,是有标记的用法;而有标记主位的功能是为小句提供背景和取得对照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前六句对“早晨”“坚果”“浆果”“玫瑰”“枫叶”“田野”的描写都是属于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诗人惟妙惟肖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秋景图,这是语篇的第一阶段。然后第七句,诗人突然话锋一转,用一个有标记的复项主位(小句7)“lest I”转入语篇的第二阶段,表明了该句以后描写的内容与前面是不同的,这是前后内容的分水岭。该小段描写的是诗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与第一小段的美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因此,我们可以说该诗歌的主位结构有效推动了语篇的发展,突出了重点,使之文路清晰。

表1 小句主位结构

在语篇衔接方面,该诗歌的衔接手段包括照应和省略。照应又可分为外照应和内照应,其中内照应又包括下指和回指。省略指的是把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能够避免重复,突出新信息,使语篇紧凑的一种语法手段,而且许多被省略的成分往往能从上下文中找到[10]152。照应体现在第一个小句中,“they”回指前面的“the morns”;省略出现在第六个小句中,该句省略了动词,从前面一个小句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句省略了动词“wears”。衔接手段的使用能够使整个语篇意义连贯,使得诗歌行文更为流畅。

四、结语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通过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歌《晨曦比以往更柔和》进行元功能分析与解读,试图通过语言分析来解读诗人是怎样通过语言来表达诗歌的主题以及她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探究了语言形式是如何表达意义的。通过分析和讨论,也表明了功能语篇分析方法在分析自然诗歌这类文学作品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

猜你喜欢
主位狄金森艾米莉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如果想起就是忘记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