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独领风骚的街河

2021-11-05 06:02◎顾
江苏地方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虎丘山塘苏州人

◎顾 苏

(江苏苏州 215008)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这是《红楼梦》第一回里说的。姑苏即苏州,阊门在苏州城西,十里街就是苏州的山塘街。苏州人都说是七里山塘,其实精确计算,不足七里,只是这条街上曾经有过七个石雕狸猫头,由此而得名。

山塘河

千百年来,山塘是一篇千古绝妙的文章。825年,白居易来到苏州任刺史,他喜欢苏州的风景名胜,对百姓的疾苦也是非常关心的。一天,白居易要到虎丘山游览,从城里到郊外的虎丘有七里的路程,吩咐家人准备船只。家人说:“山塘河的淤泥早把河道淤塞了,船不能行,还是坐毛驴去罢。”于是,白居易骑着毛驴,出了阊门,走了一二里路的时候,路是高高低低,坑洼不平,有的地方垃圾成堆,十分肮脏,有的地方低洼积水,一片泥浆,小毛驴一脚高一脚低的,几乎要把白居易颠下来,看看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路面更糟,道路逶迤曲折,特别是半塘以西沼潭相连,已经不能再走了。走在路上的百姓,踮起脚尖,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个个都是小心翼翼,人人都是口出怨言,责怪官府不修路。白居易看到这样的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游兴全无,便放弃了去虎丘。回到府里,他想,虎丘山是能够代表苏州文化的,但是通往虎丘的路这么难走,会影响苏州形象,不修好这条路,对不起百姓。

白居易决定修筑山塘街。他首先向苏州大户发出倡议,同时号召百姓做义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项深入民心的工程,很快筹集到了银两,民工们把河里的淤泥挖起来,铺在山塘街上修建了山塘街。河道疏通了,街面也建好了,水路可以开船,陆路可以骑马,交通十分方便。为了防止街上泥土冲入河中,又用石头筑起坚固的堤岸,路面铺上条石,在堤岸边上种了桃树、柳树,在塘河里还种了荷花,春天一到,柳绿桃红,景色迷人,夏天一到,荷花盛开,清香扑鼻,船在水中行,人在岸上走,这条山塘街从此成了一条优美的风光带。

山塘街建设中,还修筑了一条长五百五十丈的山塘长堤,连通运河。从此,百姓至虎丘进香游玩,可免涉水之苦,又可防水涝之灾,一举多得。白居易为苏州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人们怀念白居易的功绩,苏州人称山塘街为“白公堤”,堤上有一座桥叫“白公桥”,在山塘街的入口处,还建了“白公祠”来纪念他。

一条街,一旦有了绿色,就会带来美好;一条街,一旦与水同行,便有了灵气和柔情;一条街,一旦拥有了历史,就会带来智慧和启迪。这就是山塘,山塘的街河一次次吸引着我,对大诗人白居易建造的街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的。

山塘街傍河而筑,其景之美,可想而知。山塘街原是条麻石街,后来改成了石板街。有人说“天下最美苏州街,雨后着花鞋”。指的就是山塘街。大雨刚停,淑女就能穿着绣花鞋上街玩耍。街上人家皆枕河。“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形容的水乡苏州特征。山塘人家,推开窗棂,卷起疏帘,便是一泓绿水,山塘河尽收眼底,塘上红槛碧树,河中绿波画舫,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也有人称山塘街是摇钱树和聚宝盆。聚宝盆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应该是日进斗金,自从有了山塘街,有了漕运,这里便成了著名的商业街,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行人如流,商号特别多,有山地货、药材、鲜鱼、腌腊、水果、酱油、染坊、蜜饯、南北货,于此应运诞生了钱庄。这条街上的钱庄吞吐着全苏州乃至浙江全境直到全国各地的浮资,鳞次栉比的店铺基本集中在山塘以东。而西边的半塘则是另一派风光,完全是个游览佳境。更妙的是,苏州人把这条街原汁原味原貌地保留到现在。

山塘的秀美自然令人陶醉,然而山塘更引人入胜的是它的热闹非凡,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山塘河的龙舟画舫了。这种船可坐十来人,船小而典雅,船舱里设有小巧玲珑的桌椅,坐船游览观光,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画舫穿过莲间悠悠地游玩,真把山塘当成仙境了。白居易完成这条街建设之后,一高兴,跑到了阊门的门楼上,脱口而出“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五人墓

走过山塘街,伴着七里长河,山塘的价值,不仅是一条街。也许当年白居易修筑时,他只是为了百姓的交通出行方便,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条街发展成为历史文化名街。从头至尾,有山水、名胜、寺院、祠堂、塔院、冢墓、坊表、会馆、宅第、桥梁等古迹三百多处。山塘街上功名坊、孝子坊、贞节坊等古牌坊林立,从中可见古人借名街扬名之一斑。

过了山塘一半,不远便看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山,这时也看到了明代苏州人民正义斗争的重要史迹——义风园,园内有五人墓与葛贤墓。这里长眠着明代万历年间发动抗税斗争的苏州工人领袖葛成和天启年间苏州市民抗暴斗争中慷慨捐躯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五位平民义士。余秋雨在《白发苏州》一文中写道:“对于遥远京城的腐败统治,竟然是苏州人反抗得最厉害。先是纺织工人大暴动,再是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朝廷特务在苏州逮捕东林党人时,遭到苏州全城的反对。”说的就是这两次发生在明朝行将寿终正寝之际声震华夏大地的历史事件。

走进义风园,迎面是三间硬山式享堂,明间中央立青石碑,上刻“五人之墓”四个擘窠大字,为崇祯元年(1628)韩馨所书,韩馨当时年仅八岁。左右次间壁上环列明末复社张溥《五人墓记》碑,这是一篇广为传诵的不朽名作,早已选入《古文观止》和中学语文的课本。

享堂之后便是五人墓冢,一字横列作长方形,四周围以条石,正面嵌有五义名碑。葛成墓冢东距五人墓仅12米,坐东朝西,也以条石围护。葛成对这五位志士敬仰,生前终生未娶,自愿结庐躬身为五人守墓,永远与五义士相守相伴,后来苏州人把他们的长眠之地合称为“六义士墓”。

山塘街

五人墓象征苏州骨子里的一种豪气,葛成墓是苏州有情有义的丰碑。苏州人不是像人们所说的“柔软”,更不是所谓的“小家碧玉”,苏州自从太伯奔吴,三千多年来,把一个蛮荒之地,建设成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小康社会,那是因为苏州人的血液里有向上、向善、不屈不挠、努力进取、爱憎分明的精神。经过近年来的经营,两座墓冢已一扫往日的荒秽,成为一座松柏苍翠、花卉芬芳的墓园,后来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虎丘塘,七里长,花市丛中三尺土,五人名胜千秋香。”“吴中义士气如云,留得余生代有闻。东海长虹挂秋月,丹青齐拜葛将军”……近四百年以来,到这里凭吊者留下众多诗文佳作,每次读起来都为之精神振奋。苏州人做得更加精彩,以他们的英雄事迹编演的昆曲有《蕉扇记》《万民安》,还有后来的京剧《五人义》,风靡一时。

再往前走,中国南社纪念馆就在眼前了。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的张国维公祠里,举行了南社成立大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革命文学团体,创办人陈去病解释:“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意。”他们选择在虎丘召开成立大会,是仿明代复社旧例。复社二百多年前也是由一批爱国文人在这里成立,当时有数千人参加。南社选择在这里成立,是反对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是用文学作为武器,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年仅23岁的柳亚子,面对黯淡沉寂的祖国山河,看到来自四面八方、朝气蓬勃的革命党人和一代文人,不禁思潮汹涌,壮志凌云。

史学家顾颉刚后来回忆:“那时革命的文学团体,是陈去病和柳亚子所领导的南社,他们都是苏州吴江人,为了他们激昂的宣传,江、浙一带的文人们都闻风响应。”南社的诗文,为中国同盟会的武装斗争推波助澜,中国同盟会的武装斗争,促进了南社的发展壮大,就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中华民族迎来了暴风骤雨的辛亥之年,迎来了波澜壮阔的空前的革命狂潮。

七里山塘,千年古街。有一种美,无需修饰,那是盛开在一个民族血脉上的鲜花,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

走在山塘街上,我能感觉到它的分量:刻写历史,它刀刀见血;鞭挞黑暗,它字字带泪;思索人生,它笔笔入理;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含英咀华,我也能体味到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是千里莺啼的锦绣江山卷,也是宫廷王朝的血雨腥风图;它的大漠孤烟,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坟旧鬼,它的金风玉露,共同托起的是一条长长的中华文明史长卷。

猜你喜欢
虎丘山塘苏州人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张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