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邑县农广校
夏邑县地处豫东平原、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为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夏邑县以农广校为主体,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更是把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来抓。2014年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2018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均在夏邑县召开,推介夏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经验。
一、典型做法
1.注重争取政府支持强职能。夏邑县农广校积极争取当地县委、县政府支持,把培育高素质农民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印发专门意见,成立夏邑县农民教育中心,以农广校为主体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过专门机构、专业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产业链全覆盖的实习实训基地來保障县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培训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注重科学工作思路做引领。按照“围绕产业育人才,育出人才兴产业”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紧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培育方式方法,实行四个方面的“三结合”。一是在培训基地使用上,实行农广校,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教学科研机构,产业链示范基地三结合,上联下沉优势互补;二是在授课师资选配上,实行本县教师、外聘专家教授和基层乡土人才三结合,前沿科技、实用技术并授,满足学员需求;三是在培训手段方式上,采取理论培训、线上培训、实践实训三结合,推行线上线下融合培训;四是在教学培训管理上,实行县专职班主任、乡村专干、学员三结合,共同组织管理。
3.注重规范工作环节保精准。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的培训规范及有关要求开展培育工作,细化工作方案,规范工作环节,在专业设置、学员遴选、课程安排、师资选聘、教学方法、线上融合、实习实训、跟踪服务、过程管理等环节做到“九个精准”。比如,围绕产业设置培训班次;按照“把普通农民培育成种养能手,把种养能手和返乡创新创业人员培育成经营主体带头人,把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成产业发展引领人,把村两委干部培养成乡村振兴带头人”的思路遴选学员;按照学员培训需求和产业发展要求,科学安排培训课程;按照专业和课程要求,精准匹配师资;按照农民学习规律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安排实习实训等。通过“九个精准”,实现培训课程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的有效对接,教师和农民学员的有效对接。
4.注重服务扶持求实效。聚焦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示范带动能力提升,持续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先培训、常培养,确保培育质量效果。一是加强回访走访,通过微信群、云上智农App等开展线上跟踪服务,到田间地头实地走访,开展技术指导。二是强化宣传推介,通过县融媒体中心、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典型学员和创新理念技术,讲好高素质农民故事。三是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评优评先等方面争取政府对学员的扶持,对高素质农民给予优惠服务和奖励。四是实施“四步培养法”,即“把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支部书记”,打通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晋升渠道,使高素质农民有声誉、有地位、得实惠。
二、主要特点
目标明确,以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积极寻求当地政府支持,围绕产业科学办班。定位准确,以农广校为核心办学机构,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把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来抓。思路精确,按照“围绕产业育人才,育出人才促产业”的思路,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真正实现了通过培育高素质农民,发展特色高效产业,持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取得成效
夏邑县农广校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法被评为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十大模式之一,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2年以来,该校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6193名,其中生产经营型4158名,两专型2035名,实现“扶志、扶智、扶产业”,带动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夏邑县先后荣获“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蛋鸭之乡”等荣誉称号。夏邑白菜、夏邑辣椒、夏邑双孢菇、夏邑西瓜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据调查,夏邑县农广校培育的高素质农民年均每亩增收5000元,每户增收3万元以上,带动众多农户走上致富道路。多名学员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