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阶
摘 要:高中作为学生学习转折的重要时期,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密切关联,因此体育教师应对此加强重视度,以专项化教学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来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围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7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当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育部门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符的体育项目,并逐步养成相应的体育习惯。
一、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因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更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逐渐丧失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适当调整并完善教学手段,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满足新课改对高中体育所提出的多样化教学、专项化教学的要求,从根本上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以推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发展与提升。校方在采取专项化教学方式时,还应考虑到社会因素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来制订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如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还可根据现有的资源制定一些如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体能情况进行选择,待到选择完毕后,教师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培养。该方式相比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动力会更足,对缓解学生学业压力以及培养学生体育特长能力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1]。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因每个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及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开展专项化学习时,应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各项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并制定促进其身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征求每一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内心想法,但是选择的权利并不等同于选择的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自我思想观念,但是因喜好表现得太过于明显,在选择任何事物上都会只跟着自己的内心想法走,未能综合考量自己的能力,因此所选择的项目可能会与其自身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不符合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需求,在此教师可明确各专业各项目的要求并告知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其综合特点后再进行选择,所得到的结果更符合专项和教学的根本要求[2]。因每个学生的基础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已经快速地掌握了教师所讲解的重点,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此,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方式,综合考量学生的各项能力,并进行合理分组,根据每一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基础班与提升班,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如在练习篮球时,教师可先让基础较弱的学生练习运球、简单的投篮动作,在此可通过带球过障碍、带球接力等训练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而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可组织篮球比赛、带球三步上篮、三分球投篮比赛等方式,以激发每个层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推动每一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该方式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展示自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专项化教学是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利,这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参与者与实施者,还应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得更加深切,但是因这些项目主要是学生自行选择的,因此教师可将一些基础的技巧及知识教给学生,帮助学生奠定基础,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在此,教师需设计与学生能力相符的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可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中逐步提升自我。如一些个子较高的学生,因其身高占据一定的优势,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篮球或者排球训练;而部分个子较低的学生,虽然没有身高方面的优势,但是其灵活性相对较好,此类学生就比较适合一些乒乓球、足球等对下盘有要求的项目,但是具体的还需要学生来决定,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及辅助者给予其一定的意见即可,让学生进行综合性选择[3]。
四、教学调换,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学调换,即翻转课堂,运用该教学模式,教师能站在不同角度上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根本需求,为学生选择相符的教学手段。其实以往推动式教学方法,只能在形式上起到作用,但是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上并未能起到实质性意义,因此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带动下展开学习,将原本的推动式转换为自主学习模式,这对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练习训练时,教师可先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并告知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练习短跑的起跑动作以及过弯训练,现在你们可先进行热身运动,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训练,并自行组成小组讲述一下自己的看法。”教师可在该时间里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察看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但是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在练习起跑动作时,身体不够协调,在迈出第一步时不清楚自己该摆动哪个手臂,而跑弯道时,学生两个手臂的摆动频率也是相同的[4]。但是有一些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无论是起跑还是弯道摆臂速度都是相对较为规范的,此时这些学生就会在旁进行指导,帮助各小组内成员进行调整训练,待到学生基本掌握后,教师就可让这些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虽然学生在动作上较为规范,对于这些科学理论知识了解甚微,此时教师就可进行适当的补充,告知学生在进行弯道跑时,靠近弯道的手臂可适当放慢摆速,外侧的手臂速度可加快,以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并调整身体的重心及向心力。该教学方式與以往传统传授式方式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其身心也会得到有效放松,如此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也能被带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