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跨学科培养工程

2021-11-04 15:48唐文文杨明陈谦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跨学科人才培养

唐文文 杨明 陈谦斌

[摘 要] 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当下科技人才发展现状与科技创新发展需求不对称,其中一个表现是科技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不足。立足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需要,通过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缺口进行分析,借鉴美国康奈尔技术校区等美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提出启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工程,为建设科技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跨学科;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唐文文(1984—),女(满族),山东青州人,文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人力资源专员,主要从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杨 明(1975—),男,江苏江阴人,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智能车、移动机器人研究;陈谦斌(1954—),男,美国人,工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副院长,讲席教授,主要从事热流体、高精度仿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0-0050-04    [收稿日期] 2021-06-21

一、跨学科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需求分析

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康奈尔大学数学学士,密歇根大学公共政策硕士和法律博士。赫伯特·约翰森(Herbert Fisk Johnson III)现掌管清洁用品巨擘美国庄臣公司(SC Johnson & Son),康奈尔大学工程学硕士、物理硕士、博士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都是在康奈尔大学获得的。黄海,2017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行业精英,2018年被评为胡润30位30岁以下创业领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康奈尔大学金融工程专业。

以上列举的人物有几个共同点:康奈尔大学校友,公认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跨学科培养经历。实践证明,国际化背景可以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完成,相对容易取得。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传统教育,跨学科培养经历成为人才培养的瓶颈,限制我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产出。

二、我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问题

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着力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目前,我国科创领军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掣肘产业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理念滞后

理念缺失是科创领军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高校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从而造成改革实践缺乏观念先导[1]。传统人才培养方式仅聚焦于某一专业和学科,学生的知识面、思考方式和技术能力局限。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而公司却求贤若渴。

(二)学科壁垒

学科专业设置与管理体制制约跨学科人才培养。以学科专业为基础划分和设置系科是我国高校教学组织的主要构建方式[2]。这种模式分割了学科、专业及办学资源,学科专业之间形成壁垒。学生缺少跨专业学习的机会,缺乏大工程观,或狭窄于技术,如工科毕业生不懂经济、管理,缺乏人文素养,或技术上的狭窄,如学机的不懂电、学电的不懂机、学热加工的不懂冷加工[3]。

三、美国高校人才培养经验

(一)康奈尔技术校区

康奈尔技术校区是一场对纽约未来的投资[4]。采用官产学研模式,面向未来数字产业对科技创新的人才需求,建设科创人才培养体系。以学术卓越、跨学科领导力、创业精神作为研究生培养理念,在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层面培养数字时代的先锋领袖,整合技术、商业与创意思维。创立学科结构灵活、学科调整周期短的跨学科中心。基于康奈尔大学的优势专业,嵌入工作室主题课程,培养创业精神和领导力(见表1)。

(二)加州理工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行动(The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T〕Initiative)发起于2004年,以“21世纪,信息科学会统一所有科学”[5]为理念,变革学院传统思维模式和组织建制,寻找计算与信息科学与物理、生物、经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将信息科学与技术嵌入学校各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创建一批“CS+X”模式的新兴领域,通过促成跨学科师生合作、学术活动,提供种子基金资助的方式,孵化CS+X新领域、新课程、新项目、新科研中心(见表2)。

(三)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的人才培养愿景是利用跨学科优势,以及技术、数据科学、神经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培养下一代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和教育领导者做好准备。建立跨学科独立实驗室、中心和研究院模式,共有18个指定的独立实验室、中心和研究院(见表3),在学院和学科之间提供了物理和智力上的交叉。跨学科研究院符合斯坦福大学跨越边界解决重大问题的历史传统,使教职员工及学生参与从国际和经济研究到环境、能源和健康挑战的合作。

四、科创领军人才跨学科培养工程的建议

我国跨学科人才培养工程是一场刮骨的革命,需要调整现有学科组织形式和内部结构,改变现有院系设置和建制,这需要来自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立足科技强国和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需要,借鉴美国康奈尔技术校区等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面向未来产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周期使毕业生产出期滞后于产业和行业需要,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面向未来产业需求。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当前摆在人民生命健康面前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能源不足、医疗滞后。202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走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笔者建议瞄准未来能源环境、健康医疗产业人才缺口,关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启动跨学科人才培养工程。

猜你喜欢
跨学科人才培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