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通过对237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了医学生二语动机自我与英语交际意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二语学习经历、理想二语自我对英语交际意愿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二语学习经历的预测力最大,而二语自我没有显著预测作用。针对以上结果,本文给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英语交际意愿;二语动机自我
【作者简介】张燕琳(1981-),女,苗族,贵州都匀人,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各领域之间密切发展,英语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因此,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国外二语习得专家认为培养学习者的二语交际意愿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学习者是否参与二语交际活动。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二语交际意愿会受到学习者个体的认知、心理情感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动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拟从二语自我和焦虑的角度来探索二语习得过程中认知、心理情感对交际意愿的作用。
二、研究背景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是D?rnyei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解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而构建的理论。该系统从语言、学习者及学习情境三个方面解析了外语学习动机,涵盖了三个方面: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其中理想二语自我涉及经典模式的融入型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理想二语自我指与二语相关的理想中的自我,学习者理想中要成为某个能说外语的人,从而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以缩短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应该二语自我是学习者为满足他人期望或为避免因没学好外语可能导致的负面结果而应该具有的特征。二语学习经历与学习者的学习情境和经历相关。
交际意愿这一概念由加拿大学者Maclntyre等引入到二语习得领域,解析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與特定的人进行交谈的意愿。随着交际意愿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视越来越高,学者们从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探讨影响交际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因素有: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价、语言焦虑、动机、二语水平的自我评价等。社会情境因素包括交际环境、学习环境、课堂环境等。此外,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还受到儒家文化、等级观念、学习文化的影响。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反映了学习者个体心理因素,并注重二语学习情境对个体的心理及情感的影响。Lee等发现应该二语自我水平高的高中生课内外有更强的二语交际意愿,有较强理想二语自我的学生更愿意使用二语进行交流。韦晓保发现交际意愿受到理想二语自我和学习经历的促进作用,而应该二语自我对交际意愿却有着负向影响。彭剑娥的研究表明,课堂内学生的二语交际意愿会受到二语学习经历的影响。以上研究表明二语动机自我与二语交际意愿相关,但由于研究对象及情境不同,二语动机自我的三个维度对交际意愿的预测性不一致。此外,在大多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多是大学生,以高职高专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学生的二语动机自我与英语交际意愿的关系研究。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1)医学生二语动机自我与英语交际意愿有何关系?
(2)如果二者相关,二语动机自我在多大程度上预测英语交际意愿?
2.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选取黔南地区某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三年制大专的245名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37份,其中女生125人,男生112人。受试者所学专业包括:临床、护理、医学口腔技术、中药制药共5个专业。
3.研究工具。研究工具采用调查问卷。问卷用中文编写,第一部分包括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所学专业。第二部分测量学生课堂内英语交际意愿和二语动机自我。
(1)二语动机自我系统问卷。本研究采用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量表参考了刘珍编制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量表,删除并修改部分题项,使其更加符合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实际情况。量表共25个题项,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形式,选项从1到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总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89,说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问卷信度较高。
(2)交际意愿问卷。交际意愿调查问卷采用石运章的“英语交际意愿课内量表”,此问卷是在Weaver的问卷上结合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改编的,其信度及效度较好。问卷包括24个题项,选项从1到5分别 代表“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此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02,说明问卷信度较好。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二语动机自我与英语交际意愿的关系。相关分析(见表1)表明,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三个维度与交际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二语学习经历与交际意愿的相关度最高,为0.453;应该二语自我与交际意愿的相关度最低,为0.346。
结果显示二语动机自我的三个维度与交际意愿呈正相关,说明学生课堂的英语交际意愿与内部、外部动机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二语动机自我的三个维度对交际意愿的预测力,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2.二语动机自我对英语交际意愿的影响。
从表2可知,模型1只有二语学习经历变量,表明该变量为显著的预示变量,R2 =0.205,F= 55.381,p=0.000。增加了理想二语自我变量后,模型2也达到了显著水平,R2 =0.251,F= 35.807,p= 000,说明二语学习经历和理想二语自我均能显著地预示交际意愿,且前者对方程的贡献更大。也就是说,学生的二语学习经历越好,理想二语自我越高,二语交际意愿越高,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adj. =244)表明,模型可以解释交际意愿24.4%的方差。
以上结果显示,二语学习经历对交际意愿起到了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D?rnyei认为学习者最初的学习动机来源于二语学习最初阶段成功的经历,可能会受到学习情境中教师、学习伙伴和教材等因素的影响。这表明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趣的课堂活动、积极和谐的师生互动会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意愿。理想二语自我虽然对交际意愿也有正向预测力,但是预测力低于二语学习经历。理想二语自我会使学习者通过努力尽力达到理想中的自我。虽然理想二语自我对交际意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学习者在努力掌握目标语的过程中会过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从而抑制了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意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应该二语自我没有进入方程模型,对交际意愿没有预测力。其原因可能是在高职高专教育阶段,由于口语不作为英语过级考试和专升本考试的考查项目,且本研究的受试者均选自医学专业,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重视语法、阅读、写作而轻视口语。
五、结语
本研究调查大专生的二语动机自我对交际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1.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历对交际意愿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应该二语自我对交际意愿没有显著预测作用。2.交际畏惧对交际意愿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更多新颖多样、符合学生兴趣并难度适中的口语活动,使学生有良好的二语学习体验。另外,教师帮助学生根据自我英语水平构建易接近的二语理想自我。除此之外,教师应创设和谐积极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增加师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交际意愿。
参考文献:
[1]D?rnyei Z. The psychology of the Language Learn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5.
[2]Ju Seong Lee, Kilryoung Lee. Role of L2 Motivational Self System on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f Korean EFL University and Secondary Students[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2019.
[3]MacIntyre P D, Clément,R., D?rnyei Z, Noels K A. 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 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8(4):545-562.
[4]Wen W P, Clément, R. A Chinese conceptualization of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SL. Language[J].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003(1):18-38.
[5]刘珍,姚孝军,胡素芬.大学生自我、焦虑和动机学习行为的结构分析[J].外语界,2012(6):28-37.
[6]韦晓保.大学生二语动机自我、歧义容忍度和交際意愿的关系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0(1):71-80.
[7]石运章.中国外语学习者课堂内外英语交际意愿研究[D].山东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