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 郭玉蕾 聂红峰
【摘 要】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治疗胃肠肿瘤的效果及影响。方法:纳入于本院接受胃肠肿瘤手术治疗患者93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依据随机数字抽选法分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6例。予以对照组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治疗。统计患者手术指标、预后指标差异。结果:(1)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预后指标: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治疗胃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预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可实现对多数胃肠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疗,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治疗;胃肠肿瘤;临床效果
胃肠肿瘤是临床肿瘤疾病患者中的高发类型,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占比,对患者健康安全具有显著危害性,需在确诊后及时开展治疗。手术治疗是胃肠肿瘤患者临床主要外科治疗方式,可在经手术治疗切除患者完全或大部切除病灶后,实现根治或姑息治疗目的,以控制患者病情,延长生存周期,而临床内镜技术的发展,则为此类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实施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或可在临床中予以广泛应用[1]。因此,为对比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治疗胃肠肿瘤的效果及影响,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1.1 研究对象
纳入于本院接受胃肠肿瘤手术治疗患者93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设置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依据随机数字抽选法分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7岁~82岁,平均年龄(59.54±4.08)岁,确诊胃癌19例、胃间质瘤5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11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6岁~82岁,平均年龄(59.16±4.05)岁,确诊胃癌18例、胃间质瘤6例、结肠癌11例、直肠癌11例。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胃肠肿瘤确诊者;(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腹腔镜手术禁忌症者;(2)全身麻醉禁忌症者;(3)脱离研究者。
1.2 方法
1.2.1 予以对照组传统术式治疗:即在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基础上,经分析患者胃肠肿瘤生理解剖位结构后,制定完善手术计划。手术治疗中经全身麻醉后,摆放相应手术体位后开展开放式手术治疗[2]。
1.2.2 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治疗:经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实施手术,依据患者术前诊断结果制定手术方案中操作位置,行四孔法治疗,于相应腹部位置建立观察孔及操作孔后,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术式治疗,即在内镜辅助下确认病灶位置、范围及周边组织关系后,行腹腔镜下切除治疗[3]。
术后患者均需接受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及抗感染预后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手术指标、预后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预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研究结果表明:(1)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胃肠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预后指标: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本次研究中经对比开放式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术式治疗胃肠肿瘤后发现,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术式相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及单一腹腔镜术式治疗,可积极提升切除操作前对病灶分布情况及结构位置的有效探查,以提升手术操作精确性,进而在医源性损伤可控基础上,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治疗胃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预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可实现对多数胃肠肿瘤患者的有效治療,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兴华,李俊,刘洁,等.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内镜治疗胃肠肿瘤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0):34-36.
[2] 张媛媛,马玉红,张福新.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0):105-106.
[3] 黄世杰,王毅,赵云波.腹腔镜联合内镜在胃肠道小肿瘤微创治疗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