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菌丝”在学生心田繁育

2021-11-04 11:26郑云燕
考试周刊 2021年77期
关键词:融合实践生物课堂菌丝

郑云燕

摘 要:根据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及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文章对生物课堂教学与当地乡土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融合方式进行探索。实践证明,让课堂与生产生活紧密融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活力,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学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

关键词:生物课堂;生产生活;融合实践

一、 引言

长期以来,学校课堂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考试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缺少课堂教学与本土化、针对性强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为此,本人在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一是调研当地相关情况。重点针对当地生产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水果、食用菌等产业的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等开展调研,为提高学生生产生活实践找到现实切入点;二是调研学生相关情况。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调查活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为出发点,最终,希望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分别随机选取二个班级的同学发放问卷440份,回收435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回收率为98.7%,有效率为98.7%。调查显示,49.9%的学生喜欢学习生物,1.6%的学生不喜欢学习生物,同学们对于学习生物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对于学习生物不感兴趣。有46.4%的学生认为生物课很有用,只有 1.6%的学生认为生物课没有用,有50.1%学生认为生物学能解决人们衣食住行中的问题。有62.1%的学生认为水蜜桃、食用菌对自己的家庭有影响,有49.7%的学生认为我们的生物课本和课堂与生活实践结合很紧密,有 2.3%的学生认为我们的生物课本和课堂与生活实践结合很不紧密,有59.3%的学生愿意走出教室,走进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学习生物学知识。三是调研教材运用情况。目前我國生物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实验操作和初步的生活实践结合方面。但很多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缺少课堂教学与本土化、系统化、针对性强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为解决生物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结合不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少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运用,科学、创新精神不足,本土产业人才缺乏,产业研究、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本人探索生物课堂教学与食用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结合的教学策略。

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教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要“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理解生物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许多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研究:“以培养农村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为主的教育,其操作模式是实施一种与生活紧密联系、爱家乡的、有根的教育……学校教育应当与农村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参与社区发展、劳动……从而达成对民族、国家和人生的热爱”“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要切实联系个人生活和社会实际”。

笔者所在的福建省古田县,是“中国食用菌之都”,食用菌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仅银耳产量就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销售网络遍布全国,物流配送大部分实现朝发夕至,大部分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在教学真菌时,尝试立足教材、走出教材、融入实践,把课本教学和食用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开展系列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比如,在真菌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活动按照生活实践—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的学习过程进行:

二、 探寻遍布菌都的真菌足迹

本环节的主题是“探寻”,主要目的是较全面地调查认识当地食用菌产业状况,主要内容是开展食用菌生产调查活动。重点针对当地生产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食用菌产业的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等开展调研,为提高学生生产生活实践观找到现实切入点。

开展调查之前先组织学生讨论:说说你知道的食用菌。引导学生从食用菌的菌种培育、菌菇生产、产品销售、产业地位、历史沿革等方面思考,归纳总结出典型性问题,留待后面环节中解决。

调查点选择3个:生产基地、食用菌市场、食用菌博物馆。

一是生产调查。内容包括了解菌种所、袋装厂、生产房、烘干厂等各道工序的大致过程。通过菌种所认识食用菌菌种的提炼、培育,直观感受真菌的初始形态;在袋装厂观察食用菌培养基的材料构成以及装袋、消毒等工序;在生产房分析结构特点、通风设计、温湿控制设施等;在烘干厂观看产品修剪、烘干过程。经过生产环节的调查,学生对以银耳为代表的食用菌的生长条件、栽培过程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对本县食用菌生产的规模、经济社会效益有了较生动的感知。

二是市场调查。主要是参观农业部定点的中国.福建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通过参观,进一步认识食用菌的品种、产品特征、功用,体会本县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发达的市场物流网络。

三是博物馆调查。主要是参观古田食用菌博物馆,进一步了解本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历程、发展现状、社会意义,进行食用菌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体会先辈们的聪明才智和创业的艰辛,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业的激情。

通过第一个环节的实地探寻活动,学生对本县食用菌有了较为全面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解答出发前提出的相关问题,最后让学生说说本县“菌都”的含义,明确“菌”指的是什么?“都”又说明什么?之后引入真菌的概念和其巨大的社会效益,把生物科学和社会生产联系起来,并引发学生学习真菌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为第二环节的开展蓄势。

三、 认识熟悉而陌生的食用菌

本环节的主题是“认识”,目的是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开展科学性研究学习,主要内容是进行课堂教学和开展实验活动。

猜你喜欢
融合实践生物课堂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小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实践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探索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谈小学少先队工作德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