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生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需要以主题单元为依托,将每一单元的每一课有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相关概念的整合,使学生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由此教师才能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论述初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为相关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题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各项数学能力的要求更高。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整合单元的数学教学方法,让学生将单元主题的知识串联起来。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整体单元的总结规划,帮助学生串联一个单元中的每一个数学知识点,形成相应的系统。这样,学生便可利用整合的数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
一、 初中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现状
目前,教师还未注意到初中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的重要性,仍以每节课的教学为主,这不但割裂了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还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单元主题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转向数学学科教育的基本载体,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各个单元内容核心概念的掌握。教师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以现有的知识内容为突破口,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教学,而是利用较为直观的数学原理,讲解例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难以在具体数学情境中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借助真实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在相关的数学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相关数学问题。通过这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吸收有关数学知识,培养相应的数学素养。
二、 初中数学主题单元教学策略
(一)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相关数学能力的发展不是很全面,其数学思维及逻辑能力都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结合单元主题的数学教学法,帮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相关数学问题的解决。在教师所设定的数学情境中,学生能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的数学教学活动。
以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同时学生要能够学会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并提高相应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问题情境:如果从学校的第二教学楼走到实验楼,怎么样才是最近的道路?学生联系实际,发挥个人想象,提出相关解决方案:第二教学楼到实验楼之间会经过一个拐角,正常的走法是先直走,遇到这个拐角再右转,直行就能到达实验楼,但此情境是要求我们采取最便捷的走法,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可以直接从第二教学楼直穿通过一个小花园到达实验楼。
此时,教师给予学生这个说法相应的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前一课知识,将前后一课的单元主題用情境串联了起来,再提出第二个情境:在一个呈圆柱形的石凳上,我吃西瓜时掉了一块在右上方边缘的角落,此时有只蚂蚁正好在石凳的左下方,并且想要去吃这块掉落的西瓜,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才能让这只蚂蚁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到这块掉落的西瓜呢?学生们基于之前的情境问题,想到了这时也可以沿着两点之间的线段直行往上,如此一来,比先从最左方爬到最右方,再直线往上的路线要快得多。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呈现相关数据,告诉学生这个圆柱石凳的直径和高,要求学生进行相应计算。此时学生陷入思考,积极利用等面积法进行相应求证,此时教师再进一步介绍书本上欧几里得的证明方法,给予学生相应启发,原来可以利用三个不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来进行证明,这进一步向学生渗透了相关数学和图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相关问题情境的演练:如果一座城墙的墙高为18米,在这座城墙外有一条宽为10米的护城河,一名士兵想要借由一个长为25米的云梯攀上这座城墙,请问他能否做到?学生基于本题的问题语境,在草稿纸上画出相应的简图,帮助自己利用刚学的勾股定理进行相关计算。这一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学,并深化了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数学理解,培养了其数学计算能力。
(二)设置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在实际数学课堂中,可以设置相应的主题,针对数学学科中的重难点,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解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也需要对每堂课的数学问题进行相应高效且便利的数学设计,用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从而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要牢牢地把握住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理解二次函数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具体问题,体会二次函数的应用,借此探索研究相应问题中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比如,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写出相关数学表达式:阿华有x根笔,小田拥有的笔的数量y是阿华的x+3倍,请写出相关数学表达式。由此学生对这个题目进行具体分析,这个“是”可以用“=”进行表示,此题的意思就是小田拥有笔的数量y是阿华拥有的笔x的x+3倍,可以用y=x2+3x进行表示。让学生将这个问题的数学表达式与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发现不是属于之前所学过的任一函数,由此教师可以将二次函数的基本表达式y=ax2+bx+c呈现给学生。
此后教师再考虑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一组相关的数学问题:以下哪些函数属于二次函数,它的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和常数项分别是什么,帮助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上,通过问题来进一步消化吸收其概念。教师还可设计应用问题:如果要用30米的长绳围一个矩形形状的小花园,其中靠墙的一端为x米,要求这个花园的面积为y平方米,请写出相关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的范围。教师要围绕特定的数学情境进行深入式的层层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相关数学概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应用问题,利用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二次函数进行相关解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从浅层数学知识发展到深层数学经验,进一步串联起整个单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