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栋
(南华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计算机、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信息获取、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受到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不仅被视为个体层面和家庭层面的困扰,更被视为是有待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最优社会应对机制的公共议题[1].网络成瘾会引发诸多问题,如损害身体健康、人际关系障碍、学业成绩下降、孤独和抑郁风险增加、社会卷入减少、幸福感降低等.目前,国外对网络成瘾的干预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Young和Davis等提出的认知行为疗法的系统化干预方案,收到了较好效果.我国学者运用行动研究法进行体育干预个案研究,得出亲子共同参与的休闲运动项目和专项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方式效果理想,网络成瘾目标问题得到解决[2];也有学者采用团体心理治疗和体育运动处方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心理干预,证实实验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及状态焦虑倾向均有显著改善[3].体育干预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一般问题,尤其是由于亲子沟通障碍引起的网络成瘾问题的干预效果明显,拓展训练、游泳、网球、篮球、轮滑等是最有效的干预项目[4].然而,多数研究采用单一的运动模式进行干预,忽视了被试者的爱好和兴趣,且未考虑网络成瘾类型的个体差异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界环境的干扰,也有自身因素的影响.在外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自身因素对于网络成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生态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取决于个体自身意志控制的水平:在低意志控制水平下,累积生态风险会对网瘾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在高意志控制水平下,累积生态风险与网瘾的关系并不显著[5]896,说明意志力对戒除网络成瘾具有重要作用.孤独感在网络成瘾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具有较高孤独感情绪的个体会更偏向于过度使用网络作为心理补偿[6].而体育锻炼对于提高参与者的意志力、降低孤独感方面有独特作用,但不同运动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效果上是否存在差异性?或存在不同的效应路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为戒除或减轻网络成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南华大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男、女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进行评估,最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男生40人、女生16人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其中有2名男生中途退出实验,故最终完成实验的男生为38人,女生为16人.另选取男生20人、女生8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学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承诺按要求完成实验任务.
1.2.1 测试工具
1)UCLA 孤独量表
由Russell等人于1987 年编制,量表共20 个题目,采用4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孤独感水平越强.该量表广泛应用于测量大学生的孤独水平,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重测信度为0.73.
2)大学生意志力问卷
在参与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关于意志品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共28道题目,包括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坚定性4个维度.
3)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由陈淑惠等人修订,包含26个题目,分数越高表示网络成瘾的程度越严重,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
1.2.2 实验设计
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前期摸底调查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将学生分为篮球运动组、长跑运动组,开展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严格遵循《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第8版)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篮球运动组主要练习内容包括技战术、比赛、游戏等;长跑运动组主要练习内容包括变速跑、匀速跑、带领跑、越野跑等.保持中等运动强度,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30~150次,锻炼频率为每周 2~3次.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
1.2.3 数据分析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析不同运动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的影响.
为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检验维度上具有可比性,我们在实验前进行了同质性分析.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关维度上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表明二者可以进行比较.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质性检验
由表2可以看出,篮球运动组和长跑运动组在实验后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总体得分略有上升,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无论是篮球运动还是长跑运动都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对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明显.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网瘾得分结果对比分析
从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篮球运动组在实验前后孤独感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和团队成员在一起练习增强了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当遇到烦心事时,可以向成员们倾诉,排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他们感到“我不孤独,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遇到开心的事时,也可以和成员们共同分享,把欢乐传递给别人.这在无形中提高了社会融入感,社会支持度也随之得到提升.长跑运动组孤独感在实验后虽然得分也明显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长跑运动本身的特点有关.在练习过程中,言语的交流会比较少,心中的苦闷无处倾诉,不良情绪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对照组实验前后孤独感也有所降低,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实验后篮球运动组和对照组孤独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长跑运动组和对照组在此维度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说明篮球运动改善孤独感的效果相比长跑运动更为突出.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孤独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由表4可知,对照组在意志力测试四个维度上都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不进行任何干预,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不会有明显变化.实验组实验前后在独立性、果断性两个维度上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篮球运动组在自制力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在练习和比赛过程中队员需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并快速做出决策,掌握和支配自己的行动能力得到增强.长跑运动组在坚定性和自制力两个维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也和运动项目本身具有的特点有关.长跑运动最能培养坚定的意志力,表现为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在压力面前不低头.同时,长跑也能够提高人的自制力,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坚持下去,使人们逐渐养成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坚毅品质.研究显示,高意志控制的个体往往更能够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即使面临多种风险因素,也不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冲动上网[5]896.因此,意志力的提高对于网瘾的戒除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表4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意志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有研究指出,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要点包括:网络成瘾行为是本能的呼唤,是人“及时行乐”的表现;网络成瘾行为是不成熟的精神防御机制的积累[7].既然网瘾是一种“爱玩”的本能体现,那么能否用运动的方式来替代网瘾.已有研究显示,运动时脑垂体会分泌内啡肽,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可与成瘾物质竞争受体,使人产生愉快感,情绪高涨、精力充沛[8].这种愉悦感会映入大脑奖赏系统,通过不断刺激和强化,使“运动成瘾”慢慢替代“网络成瘾”.有些大学生在深切感受到网络成瘾对他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危害后,改变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运动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替代品.另外,网瘾的形成跟个人的心理韧性有很大关系,意志薄弱、自控力差、心理空虚的个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相比而言更易陷入网络成瘾的泥潭.众所周知,运动对培养人们的心理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但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们心理产生的锻炼效应也不尽相同.篮球、排球等集体性项目能够培养人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队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长跑、攀岩等个人项目主要是培养人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提高练习者的心理耐受力.这也提示我们,在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干预时,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会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既不是单向度的生理心理问题,也不是简单的社会问题,其产生是青少年个体与其生活情境系统中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9].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求学,很多人背井离乡,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生长环境和亲朋好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对于有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大学生来说,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不仅是对环境的适应,也需要人际关系的适应.如果适应不良,就会降低社会支持度,产生孤独感.孤独感是由于(在质或量上)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一种不愉悦的情绪体验[10].这种体验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网络寻找慰藉.而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能为其提供退避和幻想的空间,网络依赖程度严重的个体,往往在面临现实社会或在遭遇挫折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多采用退避、自责、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导致情绪性进食、孤独、抑郁和焦虑等不良行为与情绪问题[11].网络交往的时间投入过多,而现实交往的投入时间减少,导致现实社会交往的退化[12].这似乎步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作为网络成瘾者,他们也想摆脱这种困境,但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神经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当人体进入运动状态时,在大脑主管情感的右半球立即兴奋起来,参加者进入一种愉悦氛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感,以达到精神振奋[13].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14],这些研究成果为运动干预网络成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笔者以篮球运动为干预手段,通过集体练习,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比赛过程中,如何能够获得胜利?技战术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都需要队员之间很好地交流谋划.这也使他们有勇气面对现实,和队员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外,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多,彼此加深了了解,可能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就会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虚拟世界的依赖,从而达到戒除网络成瘾的目的.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重复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同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愿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5].Young 则提出病态网络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概念,暗示着网络成瘾和药物依赖的不同在于它更像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16].这种冲动控制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意志力的薄弱.有研究表明,意志控制反映了个体自我调控能力的强弱,高意志控制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抑制非理性的上网行为,更为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众所周知,中长跑运动对于磨炼人的意志品质有非常大的帮助.实验结果证实,长跑运动对提高个体的坚定性和自制力效果显著.相比篮球运动而言,长跑运动形式单一、缺少变化、枯燥无味,更需要人们有坚强的意志力去完成既定的目标,特别是在体力透支、躯体产生了一些难受的感觉,如胸闷、乏力、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时,就需要咬牙坚持,这样才能战胜自己,取得进步.自制力的提高表现为掌握和支配自己行为能力的增强,在完成任务时不为外界环境所干扰,这在无形中可以有效应对上网的冲动,用意志力来战胜上网的念想.因此,对于网络成瘾的戒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运动对于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网络成瘾程度.
2)不同运动项目对于网络成瘾干预的着力点有所不同.篮球运动主要是通过降低成瘾者的孤独感而降低网络成瘾程度;长跑运动主要是通过提高网络成瘾者意志力而降低其网络成瘾程度.
研究验证了运动对于网络成瘾干预的有效性,但对其中机制机理的探讨还较为缺乏.今后应利用心理学、行为学等基础理论对运动干预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虽进行了12周的干预实验,但缺乏后续的追踪研究.运动对于网络成瘾的干预效果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验证.另外,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带有地域性,今后应加大样本采集量,进一步探讨运动对于网络成瘾干预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