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敏 高建丽
[摘 要]在当今“新三期叠加”“五位一体”的深改革时代,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成果导向型教育,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国内体验式教学模式尚不成熟,文章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优势、实施必要性,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期为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11-0019-03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阶段。高等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同时,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培养主体单一,培养理念、模式、途径和机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应用人才的需求等问题。因此,高校尤其是与企业直接对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该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入手,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这是高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获得体验,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实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理论实践的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
(一)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征,将工作情境和实践环节引入教学活动中,真实展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环境中学习、应用、创新知识并累积经验[2]。它的最大优点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师生之间、团队之间以及团队内部的互动和交流,以增强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和提高学生参与度。具体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还是企业实践,都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其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体验式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中“以教为辅,以学为主”的重要思想,这一教学方法符合当今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以创新为本,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强调“做中学、玩中学、错中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内容、管理以及评价等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具创新性。1.教学方法多元化,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实地参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沙盘模拟、拓展训练等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枯燥的理论知识由此变得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2.教学内容丰富化,不仅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学生情绪、技能、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综合素养的训练。3.教学管理外延化,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构建,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灵活、鼓励创新以及激励性的学习环境。4.教学评价动态化,不再只是静态的“唯成绩论”,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三)以体验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体验式教学包括两个核心环节:体验和领悟。体验是一种从感官到思维的认同过程,是个体对外在的接受与内化。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构建相匹配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亲历实践。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习理念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4]。
三、体验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于一体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然而,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培养模式,重知识而轻实践,重模仿而轻创新,重个人而轻团队,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导致走出校门的学生并不能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一)社会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改革期,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胜任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转变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应转变教学模式,将实践性较强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以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最佳转化,推动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质所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其专业性质决定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需环节。体验式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讲授式不同,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到依托实践应用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学习与思考,巩固知识,提升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质。
(三)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发展创新型和应用型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然而,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念。只有将传统的僵化记忆知識的培养模式,转变为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新型培养方式才能满足现实所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体验式教学以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强化实践能力为目标,有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创新型实用人才。这迎合了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倡导。
四、基于体验式教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树立培养理念、设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主体和客体、选择培养途径、优化培养过程、建立培养制度以及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5]。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应立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现代工商管理教育时代要求,抓住机遇,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重视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充满智慧的创新型人才,另一类是善于将知识灵活转化为应用的实践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强调知识与创新,同时又重视人才的实践应用性,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发展、协作的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基于体验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構建基于体验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理念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传统的“应试型”“填鸭式”教育理念严重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应转变为:因材施教,培养具备实践性思维,独立、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协作能力,反思意识,创造力和胜任力,综合技能和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其次要明确培养的主体和客体。高校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教师的实践性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情境的开发者、兴趣的调动者、体验的引导者、技能的培训师。这就需要高校建设具备很强的教学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在高度灵活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发展提升的实训师资队伍。学生作为培养客体,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体验者和领悟者。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在亲历过程中,主动观察、思考、体验、分享、反思、积累,从而提升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最后高校要为体验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撑以及制度保障等。
(二)基于体验的人才培养路径优化
培养路径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关键问题。体验式的人才培养路径必须将专业知识教育、课堂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基于体验的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培养方案和转变教学模式。其中,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案应该与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相匹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升全面素质、协调团队发展、强化综合能力”为原则,进行设计与开发,致力于培养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动手能力,还要懂技术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基于体验的教学模式转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重构
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内容不再是课程理论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性质和特征,由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共同设计。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首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实现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体化,知识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协同培养。其次,随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的深度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学生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战略化、哲学化、伙伴化、产品化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有基础的专业知识,还要在体验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最后,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任务与学习兴趣的自控型教育模式,因此,与传统单向的知识传授相比,体验式教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应该强调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选择性以及挑战性。
2.教学方法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决定了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体验式教学活动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如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形式主要有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企业实训等。通过在课堂上讨论和分析实际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案例,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为学生创设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并赋予学生特定的工作角色,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工作流程,引导学生去领悟和验证知识,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建构;通过企业实训,安排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岗位上进行实习锻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3.课程体系优化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综合素养、知识以及能力的统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鉴于专业性质的应用性,单一的专业知识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所需。只有将传统的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知识本位”课程体系转变为以实践训练为主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同时增强课程选择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加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实践选修课课程模块,增设课程内外实训、毕业综合实训等课程,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帮助学生制订符合自我特征和需求的个性化课程体系,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4.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对于应用人才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更是保障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只是借助虚拟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可以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多样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室模拟体验等虚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实践平台,让学生真正地走进企业,贴近岗位,增加真实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
(三)基于体验的人才动态评价体系构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验式的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与单一的人才质量观存在较大的差异。第一,体验式的效果评价不仅要体现人才的差异化,尊重人才的个性化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在知识专业化、思维创新性以及能力应用性等方面的要求,还要实现人才培养结果到培养输入环节的再循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改进。第二,基于体验的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应该实现单一与多元化、立体化人才质量标准的转变,通过将教学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为每一阶段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实现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有机结合。第三,基于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特点,突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多元化的评估维度,构建新业态人才培养[6]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契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局限于专业知识,以学生学习结果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知识应用能力、人格、价值观、伦理以及综合素质的评价。第四,体验式的人才动态评价体系应该引入第三方评价,这不仅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对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统一,技能提升与思维创新的融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因此,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切实可行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毓雄,汤跃跃.体验式创新教学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高校科技,2018(5):59-61.
[2] 张端艳.工商管理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4):220-221.
[3] 张贺.体验式教学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8):157-158.
[4] 郭丽芳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四型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0):43-45.
[5] 赵富强,肖洁,陈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8(2):66-71.
[6] 段丽华.新业态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12):66-70.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