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艺?周佳
【摘要】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水平和科技实力迅猛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语由民族性语言成长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政治、经济、军事层面不断向外扩张的必然结果。在英语快速传播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本民族语言的机遇与挑战,甚至受到威胁。本文立足于研究人类语言的多样性,详细分析了全球语言尤其是中国语言的生态状况,为进一步利用好英语的基本语言属性,同时又兼顾语言多样性保护工作加以总结。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语言多样性;民族语言
【作者简介】顾艺,周佳,广西北海职业学院。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在英语广泛普及的过程中,交流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影响非英语国家的语言生态的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语言,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英语全球化对语言多样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寄希望于关注其所带来的影响的同时,力争尽快采取措施,以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延续。
一、英语的全球性传播
目前为止,世界上约有15亿人使用英语,其中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以英语作为本民族语言,除此之外还有60余个国家以英语作为半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包括尼日利亚、加纳、印度和新加坡。这个数字目前还在增加。如1996年,卢旺达宣布给予英语国家官方语言地位。在各国的外语教学中,英语享有的优先地位超过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和汉语。在100多个国家,英语被列为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还有更多的国家准备将英语列为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例子是,1996年,曾为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开始用英语取代法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第一外语。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上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即12至15亿人能讲流利的英语或能熟练使用英语。追溯历史,英国最先爆发工业革命,自此开启了全世界的商品输出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英国不断扩张,拥有遍布全球的殖民地,随着而来的是英语的全面推广。二战后美国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巩固了英语的世界地位,并最终形成了以英语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贸易。英语在促进世界交流的同时,也对语言的多样性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语言多样性的必要性
1.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人类发展。保护语言多样性可以有效保障各族群相互交流,使其在基本的公共服务、健康教育、社会融入方面享有平等机会,避免出现歧视、失业等社会不公平现象,也有利于消除贫困,造福于人类的发展。文化交流是以语言交流作为首要前提条件的,语言文化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世界各国、各地区语言文化各异,价值观念不同,语言交流有助于各国、地区之间相互了解、彼此认识,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在外来语言的不断影响下,如果没有做好本土语言生态的保护,进而出现消极对待母语,降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失去传承本土文化的兴趣,降低国家凝聚力,甚至抛弃自己的母语、国家认同,最终导致地区语言、文化的消亡,并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维护文化生态。语言是当地人民智慧的体现,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语言的消亡必将伴随着特色文化、生态、历史等知识的消失。语言作为文化、历史的载体,其多样性维护对于历史、考古、人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的消亡也必然伴随着文化的消亡。
不同语言文化使用者因其在教育背景、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中并不同步,故可通过语言使其争取相对平等的权利,增加濒危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及方言者平等和优质就业的机会,以此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3.保护和促进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人类作为社会型生物,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语言交流作为底部支撑的,通过口传文化、宗教民俗和节日庆典等活动,增强了群体之间的文化认同,以创建更为平和、包容的和谐社会。
语言文化交流在通言、通讯、通识、通情、通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国、各民族、各文化之间对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不同,因此表达方式各异,但通过语言文化交流,可以引领方向,增信释疑,求同存异,携手共建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英语全球化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
1.弱势语言面临挑战。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使用者不足百人的语言定义为处于濒危境地的语言。世界上现存逾6900种语言,使用规模千差万别。据语言学家估计,现存的逾6900种语言,其中一半正处于濒临消亡的危险境地,到2050年,这一半语言将会彻底消失,平均每个月就有2种语言消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劳施(Krauss)在反复考查各种数据之后作出推断,目前世界上6000多种语言中,有40%-75%是濒危语言。到21世纪末,将有4000种语言不再有人使用。
随着英语全球化的影响,本土语言在外部冲击下,尤其是使用人数较少的弱势语言、濒危语言,受其影响首当其冲,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 “人类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若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将导致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失殆尽,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研究早期英语的发展便可以得出结论,英语现在的主导地位是以牺牲凯尔特语为代价的;印第安语也由原来的2000多种语言,沦落到现如今的155种。世界上部分本土语言在本就已经濒危的情况下,不断遭受外部海量英语信息的冲击,使用人数骤减,在未来会受到更严重的挑战甚至消失。
2.破坏其他语言的纯洁性。语言的诞生有其特定的环境因素,具备特定区域性和唯一性,也是一国的文化象征。英语目前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同语文、数学同为三大主课之一。同时,伴随着中外经济交流的日趋频繁以及海外学成归国的“海归”越来越多,英语已经开始慢慢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工作场景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中英穿插式语句,如:你有什么Qusetion都可以提出来呀;我今天很tired了,明天我再把paperwork交给你吧;等等。
汉语作为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同时汉字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唯一的古老文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若是继续让英语的语法、词汇和汉语混合使用下去,最终的结果有可能改变汉语的语意和用法,进而导致汉语体系混乱。同样面临语言纯洁性的威胁的还有其他非英语母语系国家。
3.本土民族文化传承受阻。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民族身份认同的“根”。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都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自身的独特文化也只有发展于自身的语言可以表述清楚,这也是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文化“姹紫嫣红”的特色。毫无疑问,世界语言生态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并急剧恶化。“语言死亡加速”与“英语全球化”以及“因特网成为第三交际媒介”同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变全球语言生态的三大语言变化趋势。而英语全球化导致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受阻和枯竭,某种程度上磨灭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削弱了民族文化意识,进而去认同其他语言文化。而民族自信心是中华民族偉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增强民族自信心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素养、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是精神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始终奋发有为的力量源泉。保护和尊重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以及以此为载体的中华文化,是民族和谐、社会团结的保证,也是民族平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语言生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尤其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有利于实现各国、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马梦君.论英语全球化视野下语言生态环境的构建[J].山西青年,2020(3):124.
[2]周佳.英语全球化时代语言生态与语言多样性的维护[J].广西教育,2020(47):146-147,176.
[3]覃薇.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生态与语言多样性的维护[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7):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