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
摘要:“创建学习型社会理念”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它所提出的“五项修炼”有助于教师实现终身学习,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通过分层培养和游戏化管理制度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建设,通过专家引领、阅读小组自治、科研带动和课堂实践四个方面的深度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专业化发展
学校的任务是为民众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国家提供适应国家建设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实现和完成,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合格人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教师学习型组织构建的意义
美国的彼得·圣吉教授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即改善心智模式、构筑共同愿景、注重团队学习、实现自我超越以及掌握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它所提出的“五项修炼”有助于教师实现终身学习,使其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增长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教师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策略
(一)基于共同发展的团队建设
教师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性活动,而学习型组织是在共同愿景导向下开展活动的。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中每一位教师所共同持有的清晰的愿望景象,是关于组织发展未来的共同理想与规划。共进的发展目标又可被分为共同愿景实现过程中的诸多阶段性目标,为教师共同前行的道路指引方向。
学校推行教师分层培养制度,引入游戏化管理思维,以确立共进的发展目标,激发教师互惠学习的凝聚力。
1.教师分层培养制度
学校按教龄、职称与业绩,将全校教师分成四级——新晋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培养(如图1所示)。每一个层次都有相應的培养目标和硬性指标,每一个层次接受的培训内容主要指向高一层次。教师必须按照职业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提高,以达到高一层次的标准。
对应教师的四个等级,学校提出“四工程五措施”:在青蓝工程、提升工程、砥柱工程和领航工程“四大工程”的引领下,通过建共同体“引路子”、青蓝工程“结对子”、实践锻炼“压担子”、竞赛比武“搭台子”、更上层楼“架梯子”五个措施,引导教师在阅读中提升理论知识,在教学和反思中探索实践,在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好地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2.游戏化激励制度
随着“90后”新生代教师全面入场,他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冲击。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能“有趣”“参与”“认可”和“表达”,所以,在充分洞察和挖掘他们心中的乐趣、追求和价值后,学校将平常用于班级管理的班级优化大师用在了青年教师共同体的激励中,制定了详细的积分和奖励规则,将全校的青年教师分成5组,以小组成员的个人积分总和作为小组积分。
(二)基于专业发展的深度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主导下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上,我们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资源优势,依靠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营造“人人学习、时时研究”的校园氛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专家讲座引领——学习型组织的牵引力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学习平台,学校充分利用这个平台邀请学科专家和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入校讲学,从理解学生、课标解读、教学技能、课题研究、课程领导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通过与专家名师座谈、同课异构等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难点。
2.阅读小组自治——学习型组织的活力
学习型组织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让处于不同形态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交流、共享,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学校将专业共读的组织权力下放给团队和教师个人,教师可以按照学科、年级或兴趣自行组成阅读小组,定期开展组内线上线下阅读活动,期末由教科室组织全校的阅读分享会和读书笔记评比。
3.教育科研带动——学习型组织的助力
(1)五级课题引路。全体教师推举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学校教师学术委员会成员,每个学科由3~4人组成学科委员组,在教科室的引领下,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主题教研活动,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考核教师等级评聘。在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引领下,教师们能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发展为目标,以课题引路,着眼于教学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学校教师承担了国家、省、市、区、校五级三十多项课题研究,做到了科科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
(2)课程体系参照。一所学校只有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学校以“让每个生命蓬勃向上”为办学理念,着力构建“红树林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短短的四年时间,获得了蜕变式的快速发展。
尊重孩子个性,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红树林课程体系”旨在让每一个下沙孩子像红树一样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课程分为滋养生命的根和干课程以及彰显生命的枝和叶课程。其中,滋养生命的根和干课程是“红树林课程体系”的基础和主干,包括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即“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的个性化实施,形成了学校的八大学科课程群,为学生提供了差异化的多元性学科课程。
彰显生命的枝和叶课程是“红树林课程体系”中最为夺目的部分,它彰显了下沙孩子生机勃勃的天性,培养了孩子各具特色的个性。目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科拓展、体育、艺术、科技和生活”五大领域开发了四十多门校本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网上选课,参与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学习。
学校课程体系的提出,让教师们由课程实施者成为了课程开发者,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近年来,学校教师共开发了四项深圳市“市级好课程”、八项福田区“品牌特色课程”,形成了八大学科超过四十多项的课程群。
4.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型组织的动力
在实践层面,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学校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经营模式。“活力课堂+”学习模式是我校在教与学方式转变中创建的有效课堂教学方式,由“导学、自学、互学、展学、练学”五个环节构成。进入智能时代,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对各个环节进行了数据的跟踪和反馈,通过学情分析、资源整合,为学生构建情境化的、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线上互动、自我检测,找出学生的疑难点、薄弱点;通过跟踪学情,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通过数据分析、互动评价,支持学生的成果展示分享;通过智能反馈、强化吸收,帮助学生完成目标。在学校总模式下,各学科呈现了各位老师的个性。各学科教师始终贯彻模式的精髓,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校一模、一模多法”的思路。学校也为教师们搭建了各种教学展示的舞台,教师们通过上研讨课、示范课,参加校级、校际、市区级比赛,在不断的磨课中得以历练成长。
三、效果与反思
(一)实施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出发,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形式,同时也是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
1.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在构建学习型组织中,学校的管理从规范管理走向自我管理,从有管理的管理走向无管理的管理,制度成为每位教师自我约束、自我行动的准则,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师不断增强学习力,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经过五年的探索,學校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得到提升,学校承担了国家、省、市、区级课题二十三项,教师在省、市、区各级教育教学比赛中屡获大奖。
2.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使其在教育活动中帮助了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近五年,学生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奖超过二百人次,学生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作文七十余篇,在国家级STEM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无人机队代表深圳市进入广东省的省赛等。
(二)不足与对策
1.应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管理权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自主管理”是组织成员将工作、学习、生活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通过自主管理,组织成员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实施检验并进行总结。这一过程有助于组织成员形成共同愿景。因此,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和组织独立活动的经费,保障组织活动的开展,多开展一些真正让教师自愿参与的学习研讨活动。
2.组建专业的教师学习小组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是创建共同愿景。学校的教师任教于不同学科、不同年级,拥有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职位,因此,建立专业的教师学习小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既符合教师的个性特征,也有助于培育教师在互动、分享和共赢的氛围中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和自我进步。相互合作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思维迁移内化,对于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具有推动作用。教师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进行校本研究,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这对于实现共同愿景目标的持续实践和反思有着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走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为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教育的改革,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时长江,陈仁涛.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合作文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2]王淑莲,金建生.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7(01).
[3]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责任编辑: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