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30年代的学潮看胡适的爱国情怀

2021-11-03 14:50王坤
西部学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胡适

王坤

摘要:20世纪30年代受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影响,救亡图存、民族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学潮运动接连不断。但胡适先生对学潮持不支持的态度,他认为学生应以求学为第一要务,排队游街,高喊着“打倒英、日强盗”,算不得救国事业,希望国家政治改革,减少学生干政,并提倡教育独立。其反对学潮时的深层次动因是:(一)大学教育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频繁的学潮让大学教育处于破产的状态;(二)国民政府在教育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来之不易;(三)过多的学生运动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学生爱国的第一步是要先把自己造成一块有用的材料。其在政治上对待学潮运动的态度遭到人们的不理解,甚至谩骂,但从国家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方面思考,他的爱国情怀与行为值得肯定。

关键词:学潮运动;胡适;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143-03

一、学潮风起云涌的时代

(一)对日妥协、对学运镇压,激发学潮

五四运动后在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学生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北大所创始之学潮风靡全国,历年不绝。从民国8年至17年(1919—1928)全国共发生249次学生运动及学校风潮[1],其爆发具体原因包括学校人事任命、反对政府与教育局、经费问题、反对列强和学生教员冲突等多个方面。

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高等教育较北洋军阀政府以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受困于世界经济危机、国家财政拨款、学杂费及学校人事任命等问题,学潮运动此起彼伏。学生们在特有的经济危机中烦躁不安,他们还被指责为过分热衷于政治争端,他们常以闹风潮和罢课发泄不满,校园里的行政危机此伏彼起。自1930年起,仅就高等学校而言,共计13所大学发生学潮,包括国立清华大学、国立劳动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暨南大学、省立安徽大学、私立南洋医学院、私立中国公学等。蒋介石政府从1927年执掌政权以后,对日本奉行的始终是一种和解妥协的政策,对学生运动采取的是镇压态度,并出台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

1935年,日本关东军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提出在华北采取大胆的行动,提出华北自治计划:“即消除国民党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并建立一个保证中立但受日军严密控制的临时政权。日本不仅从行政上把他们同中国的其他地方分割开,它还将发展企业,使该地区与满洲紧密地结合。”[2]512之后,何梅协定、秦土协定①、冀东自治政府、冀察临时政府相继出台。1935年12月,学生组织公开反抗政府禁令,数千学生在北平手持反日标语进行示威游行。他们要求领导人停止内战,团结全国反对日本的侵略,在短短几天内席卷全国。

(二)学潮中的“无意识的生活”

数年以来的学潮借爱国斗争之风而起,为风潮而风潮,上课学习时间较开会斗争时间为少,使“爱国”之事侵占青年读书的光阴,终年扰攘。《大公报》记载当时北平学潮:“学生大起风潮,甚至由旧都吵至新都,由大学办公处打到教育部,无论学生诸君受有多大委屈,皆社会所不必赞许者也。数年以还,因学潮之屡起,世人对教育界之同情锐减,以为学生之奔走呼号,都不过风头主义。”学潮引发少数学生的斗争欲,大多数学生为风潮而风潮,终年扰攘而无解决办法,再加上政府各部的驰怠不负责、贪污之风未能弊绝,学生这个阶层成为一种被利用的工具。

国民政府对学潮态度冷漠,也进一步导致了高校教育环境的恶化。试观北平各校,乃教育大师、党国名士之发祥地,此两年中竟成无政府状态,教育糟糕到如此地步,皆系政府太不负责任之故:“教育当局直待学生吵到教育部,而始从容通电,仅冀以‘暴动之名加诸其所统辖、其所教育之学生,而并无如何解决之下文。日复一日,风潮如故,谁之咎哉?”[3]509教育当局以名流掌邦教,圆滑如政客,他们无抱负和勇气,只知敷衍应付了事,久保高位,腐化学款,流毒所及乃至斷送青年命运与国家命脉。

一些学生写给胡适的信中记述了当时学潮的经过:学潮闷了二十多天,在这期间,有一部分人乐得睡觉闲谈拉唱斗牌,另有少数整天埋首图书馆中,还有少数忙于“救亡图存”“民族革命”“民族斗争”的标语传单宣言,大家过着这种无意识的生活。另外,在北大复课问题学生代表决议会上,一些青年学生的“无理解”行为频出,学校教授先生的讲演途中,偶尔会听到同学中“斯”“通”声浪,嘘声四起;学校的谈话决议由少数学生把持,不给大多数同学表决的机会,决议也代表不了全体学生的意见。

胡适在苦劝学生罢课的风潮中,受到很多青年的辱骂攻击,甚至死亡威胁。1935年底,在其日记中收录有一则“将来杀你的人”所写的一段话:“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凡属热血的青年学生,谁心中不比丧失了父母还难过!激于爱国的热情,放出一声惨痛的呼喊,以求鼓起同学们的猛醒,这你能说是不正当吗?这你能说是轨外行动吗?倘若你以为这是不正当,那你真是丧心病狂了!该杀的教育界的蠢贼!!!现在警告你:向后你若在撕毁关于爱国的通告,准打断你的腿。”[3]544

二、胡适对待学潮的态度

风靡全国的学潮历年不绝,虽有一部分也应爱国斗争而起,但终究非正常的现象,也反映着当时国家的不安与动荡。胡适不支持学潮,他更希望看到的是理性爱国,而不是学生去盲目的喊口号、贴标语,让人牵着鼻子走。

(一)胡适认为学生应以求学为第一要务

早在1921年的六三大学潮②中,军警围据北大法科,拘禁几千名学生,在北洋军阀政府摧残教育,停给经费的情况下,胡适在深知军阀与教育不相容的情况下,仍奔走呼号,向政府力争,苦劝学生安于学业。在学校风潮的联席会议上他提议:希望各校停止以罢课为手段,因为牺牲太大而束手无期,学生宜有决心,以后不可再罢课。今年事变无穷,失望之事即在目前,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公开运动,都可以。但不可以再罢课。学生不应忘了求学是学生的第一件事,要注重自身学习的严格管理和训练。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胡适
《胡适》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