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生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质量安全环保监督中心(河北 任丘062552)
井筒质量安全指一口井的井身质量安全、井控安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等。钻井现场存在很多的危险因素,在钻井施工中可能存在:①“低、老、坏”现象隐藏着潜在安全风险;②习惯性的错误思维和操作危险,如安全意识淡薄,施工前未进行风险辨识或制订施工方案,某些施工未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某些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③某些设备设施未保养或缺乏保养,如钻井队逃生绳或逃生滑梯安装不合理或未保养等。针对以上钻井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管理方法来更好地发挥现场监督作用,保证井筒质量和安全,本文借鉴交通安全领域的防御性驾驶技术的管理理念,使用PDCA+1循环管理模式来探讨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线,以安全风险管控为中心,制定生产过程安全风险防控清单,建立预见和消除风险的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
“防御性驾驶”理念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起初是对货车驾驶员的一项职业要求,是指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行人、其他驾驶员、恶劣天气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有效、必要、合理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防御性驾驶主要有五大技巧,包括引人注目、预估风险、放眼远方、顾全大局和留有余地。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防御性驾驶技术是指将相关的驾驶习惯和驾驶技能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形成一套简单易行、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其始终贯穿风险管控思想,使驾驶员对驾驶环境熟悉了解、能预测潜在的危害因素。
因此,这种操作方法是预知危险、远离事故的一种操作技术及方法,其核心是预见危险和提前采取措施。防御性驾驶技术强调识别风险、防范风险,融入安全文化理念,体现人的安全行为与习惯。当驾驶员掌握了如何有效、及时地观察、预测和行动,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安全驾驶理念,就可以防止在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中发生交通事故,训练驾驶员更加集中注意力,尽早地识别、有意识防范,采取准确而果断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1]。
有关安全文化与风险防控的关系,理论上也有相应的依据。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傅贵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对安全文化与管理体系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安全文化通过影响组织的管理体系来影响组织成员的习惯性行为,最终影响其操作动作和物态,起到事故预防的作用”[2]。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必须使安全文化融入相应的管理体系,借助管理体系平台,通过PDCA闭环管理,做到系统管理、风险防控。要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培育与之适应的安全文化氛围环境。安全文化、管理体系与风险管理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事故防控的宏观模型。
要做好事故防控,必须实施风险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而要做好风险管理,必须借助QHSE管理体系,为风险管理提供动力和平台;而要使Q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安全文化。
油气田企业是高危企业,特别是钻井现场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如井控风险、现场操作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等。安全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加强井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预测钻井和人身未知风险,借鉴防御性驾驶技术的事故防控的宏观模型建立一套简洁、易懂、科学、系统的井筒监督质量安全技术体系,即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
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可促进井筒Q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事故防控的宏观模型的原理方法是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建立的有益指导,注重良好的井筒工程监督单位安全文化建设与培育,使现场监督和监督管理人员都能够沉浸在良好的井筒安全文化氛围中,加强风险防控知识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推动井筒防御性监督技术体系建设,不断强化风险可预见能力,采取措施避免井筒事故发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习惯[3]。
自2004年以来,在国内油田施工的钻井公司虽然都在实施HSE管理体系,但存在着与HSE管理体系不相适应的安全理念。虽然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安全意识淡薄、理念滞后,钻井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没有按体系要求齐抓共管、系统管理,钻井队人员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是源于不良的企业安全文化,钻井队不同程度存在“低、老、坏”的现象,安全操作缺乏有效监管,侥幸心理、滋生蔓延,各类事故事件在现场和岗位必然会周而复始地发生,不同程度地损害钻井队的生产安全运行,这就要求必须建立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一是井筒工程监督站全面梳理、提炼、宣传安全理念,建立事故案例库、风险数据库,强化安全教育、安全经验分享、事故警示教育活动,夯实安全文化基础。二是督促钻井队培养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环境,发挥钻井队领导班子的核心引领作用,尤其是钻井队长,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影响钻井队全体人员积极主动投身安全生产,并逐渐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自觉遵章操作。三是要求钻井队加强员工培训、督促、监督钻井现场人员能有效地识别和防范风险,不断提高风险识别防范能力。开展风险预警、落实隐患整改、奖优罚劣,筑牢事故防控的屏障。
PDCA循环管理模式最初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戴明博士推广应用,PDCA循环又被称为“戴明环”,最早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现已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PDCA循环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分为4个阶段:P(Plan)是计划阶段、D(Do)是实施阶段,C(Check)是检查阶段、A(Action)是改进阶段[4-8]。
井筒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要,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行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3个方面作用,建立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通过PDCA+1的循环可更好地提高井筒质量监督水平,保障钻井施工安全平稳完成(图1)。
图1 PDCA+1模式图
2.2.1 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建立的第一步,注重激发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各级井筒监督机构负责人树立“有感领导”意识,每年年初开展领导承诺、制定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公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坚持安全与生产同计划、同安排、同考核,形成防御技术体系运行原发动力。二是各级井筒监督机构管理人员树立“直线责任”意识,各负其责,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促进风险分级防控责任落实;查隐患,对办公场所、上下班途中以及钻井现场进行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估,完善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并对钻井施工各个环节制定了《钻井工程风险管控评价表》。三是各级井筒监督机构各专业住井监督树立“属地管理”意识,从全员写风险、写承诺入手,明确井队和现场就是自己的属地,激发现场监督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为了推动井筒监督站安全文化建设,目前,各油田公司陆续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下设各监督站均有专门的负责人,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应该完成的任务,协调处理好安全与效率的关系,修订了井筒监督管理相关规定,把识别现场潜在风险、提高井筒风险管控的内容纳入其中;及时优化监督人员配置,调整监督管理方式,提升井筒监督工作效率,强化井筒安全培训。
2.2.2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在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各井筒监督站在实施阶段要发挥好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者三方面作用。一是各站负责人“八个带头”:带头落实个人QHSE行动计划;带头进行QHSE培训和接受QHSE教育;带头检查跟踪隐患及整改情况;带头开展QHSE经验分享;带头每天想3分钟安全工作;带头每天确认关键点;带头开展“四不两直”抽查;带头评估员工履职能力。二是有感于负责人“八个带头”,各站监督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把以往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固化提升为员工记得住、记得牢、用得上、能管用的“规定动作”,建章立制、实施培训、落实考核、奖优罚劣,为住井监督人员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三是住井监督严格遵守井队属地管理要求,落实员工HSE“行为准则”,加强井队施工过程监督,将HSE检查、井控检查贯穿施工全过程,查隐患、纠违章,确保井身质量安全、井控安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督促井队所有人员安全生产、养成执行标准和完成“规定动作”的良好行为习惯,避免在工作中犯低级错误和重复错误。
2.2.3 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主要是对针对各监督站的内审和对钻井队的QHSE的审核,主要包括其管理文件、规章制度和作业文件、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清单、风险隐患记录、问题整改情况和预防措施、各种安全培训记录以及井控的各种记录。发挥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三者主动性和能动作用,不断提高检查质量。各站负责人重点加强检查工作的“五个转变”:由单纯的发现隐患向隐患发现与检查工作落实并重转变;单纯的隐患追究向隐患追究与原因分析并重转变;隐患原因分析向隐患消项处理与跟踪落实并重转变;隐患公示只局限于内部公示与反馈给各钻井公司并重;单纯的经济处罚向经济处罚与退出市场并重。各站井筒监督管理人员把领导牵头检查、专家检查、专项检查、专业检查作为检查的主要方式,持续提高检查质量。
2.2.4 改进阶段
改进阶段是经过检查、整改,突出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三者作用,针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按照PDCA循环管理程序对风险识别清单和《钻井工程风险管控评价表》等进行改进和完善。一是各站负责人每年都要着眼于企业业务层面的管理制度改进工作,如总结本单位业务相关的企业三、四级风险预警管控工作,对探井、重点井的井控风险管控经验进行梳理,并且总结经验、提炼措施,转化为相关制度,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二是各站监督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分工,梳理以下内容:监督计划制定落实情况、井筒施工三、四级风险预警管控情况、住井监督安全履职考核情况、技术专家和骨干进驻重点井和风险井的情况、各级各类检查提出问题整改情况,施工过程中出现溢流、失压、超压等突发险情等,从技术体系运行层面进行管理评审,提出改进计划。三是住井监督撰写年度监督述职报告,总结分析HSE履职能力情况,接受履职能力考核,接受改进建议并制定工作改进计划。通过全方位、全要素、全员的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推进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的建设,做到把钻井施工中的危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目前,部分油田企业下设钻井监督站已在钻井队的现场监督工作进行了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的应用。如,按照“安全文化+HSE体系建设+操作技术标准”事故防控模式,每个季度对各监督站和钻井队施工方进行QHSE检查指导,重点在于查隐患、重安全,树立井筒质量安全“零容忍”的观念。
安全从自身做起,加强安全文化教育,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提高领导者的安全理念,持续推动监督人员和施工单位的观念转变,消除侥幸心理,防微杜渐,发现潜在危险从而消除危险,逐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定期组织观看提高安全意识和井控安全的警示片,并作为员工安全培训的一部分;针对企业一段时间以来事件、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查找原因,从意识上重视安全。
在钻井施工现场,根据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模式,钻井住井监督要做到:①根据《钻井工程风险管控评价表》对从一开准备到完井试压、焊井口等每一个钻井环节以《风险提示表》的形式向钻井队提出风险预警和针对钻井风险的管控措施;②督促钻井队在每天的早会上必须汇报前一天的风险隐患情况;③负责问题整改的反馈,督促钻井队做好年底的事故事件以及隐患风险的分析整理工作并将结果及时汇报给监督站。
采用PDCA+1的循环管理模式每年年底组织各级井筒监督机构领导、技术专家和生产骨干对一年来钻井施工过程监督检查的问题隐患进行梳理,对《钻井工程风险管控评价表》中各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完善安全注意事项、劳动防护配备、应急管控措施等并对《钻井工程风险管控评价表》和风险辨识清单进行修订,从而达到防御性井筒监督的目的。
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是基于防御性驾驶技术安全理念而建立的,是钻井乃至井筒工程施工中行之有效的井筒质量安全监督技术,做到井筒风险隐患早预知、早发现、早解决,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提倡井筒质量安全“零容忍”。通过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在钻井施工中的应用,钻井监督、钻井施工方已经接受了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的思想,全员安全意识已从“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调动钻井队自觉进行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危害因素辨识、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下一步准备把防御性井筒监督技术体系推广到井筒的各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