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华,江婉芳,江斯云
(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450)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女性分娩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断脐时间的早晚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及专家学者重视,然而,对于具体的断脐时间临床上至今尚未达成共识[1]。有研究证实,晚断脐对母婴结局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并可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2]。为进一步明确晚断脐在分娩中的作用,本实验以我院收治的4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晚断脐对产妇和新生儿影响进行了重点探讨。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对在我院分娩的42例产妇予以选取,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对总42例予以分组,21例对照组中,经产妇和初产妇的比例为8∶13,均位于22-35岁年龄段内,经观测平均值(25.32±2.32)岁,孕周均在37-41周间,经观测平均值(39.51±1.22)周;21例观察组中,经产妇和初产妇的比例为7∶14,均位于21-36岁年龄段内,经观测平均值(25.28±2.35)岁,孕周均在37-41周间,经观测平均值(39.48±1.15)周。实验抽取所纳入病例:均自愿参与实验者;经委员会核对通过者;胎儿发育及生长情况良好者;实验抽取所排除病例:病历资料不完善者;合并重要脏器病变或有其他妊娠合并症者;不自愿配合本组实验者。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对照组使用常规断脐,即胎儿娩出后的5秒至10秒内迅速剪断脐带。观察组使用晚断脐,胎儿娩出后先做好清洁保暖工作,于脐带停止搏动后再将其剪断,但时间应控制在3min以内。
记录并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人工剥离胎盘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情况。
Apgar评分:该表共有皮肤颜色、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五项体征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各项总分8-10分为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属重度窒息。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更少,人工剥离胎盘发生率更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s)[n(%)]
表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s)[n(%)]
分组 例数 产后出血量(mL)人工剥离胎盘发生率(%)对照组 21 479.58±45.13 8(38.09)观察组 21 304.24±37.15 2(9.52)t/χ2值 - 18.874 4.725 P值 - 0.001 0.029
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更优,Apgar评分更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Apgar评分、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Apgar评分、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s)
组名 例数 血红蛋白(g/L) 血清胆红素(μmol/L) Apgar评分(分)对照组 21 158.28±25.01 9.32±2.04 7.54±1.55观察组 21 181.22±26.05 6.25±2.10 9.01±2.25 χ2值 - 5.800 4.805 2.466 P值 - 0.001 0.001 0.018
观察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晚断脐指的是胎儿娩出后,等待其呼吸功能建立并稳定,胎盘到新生儿输血停止后再将脐带剪断[3]。目前在已知的各类文献中没有统一的时间,但一般为2-3min内[4]。在胎儿出生时,其体内携带了之前与胎盘、脐带组合而成的“三位一体”所共享的三分之二的血液,在胎儿娩出后的短时间内仍有三分之一的血液在胎盘和脐带中,需要通过脐带的搏动输入到胎儿体内[5]。之后,胎盘将通过脐带继续向胎儿传送余下的血液。有实验证实,胎盘中血液的50%输入至胎儿体内,需1min时间,若超过3min,将有超过90%的血液能够被传输至胎儿体内[6]。至脐带搏动停止,全部的血液都会输入至胎儿体内。若新生儿娩出后早断脐,可造成生理性胎盘输血受到阻碍,致使新生儿血容量减少约100mL左右,并造成新生儿铁储备不足,严重者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7]。而晚断脐则可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胎盘血液循环中的干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可明显减少肺炎、脐炎的发生,提高机体抵抗力[8]。除此以外,晚断脐还可使胎盘内的血液大量减少,使其体积减小,加速其和子宫内壁的剥离速度,使胎盘自动脱落率提高,并减少阴道出血[9]。本实验对晚断脐对产妇和新生儿影响进行了重点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产妇产后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呈更少显示,人工剥离胎盘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Apgar评分情况、血红蛋白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呈更好显示。
综上所述,晚断脐可显著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并可提高产妇胎盘自动脱落率、Apgar评分,并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