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瑞明,王志军,邢宏大,罗淑燕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四科,广东 佛山 528200)
流行病学调查示,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为影响我国人民的危险要素,不仅造成身体上损害,而且还造成情感和心理上不适,已成为国民的第一位死因[1]。而在治疗后无生命危险的患者中,也存在神经、运动、言语、心理-精神障碍等[2-3]。跌倒是脑卒中患者常发生的不良事件,急性脑卒中期住院头5天跌倒发生率高达72%,出院后也高于非脑卒中同龄人。众多研究表明,平衡力障碍及移动能力低下是危险因素。约有20%~30%卒中者跌倒后不能及时获得帮助,由长时间不能坐起,会致卒中体温过低或脱水。在治疗中,以康复训练为主要的治疗干预手段[4]。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针刺治疗为我国文化的瑰宝,经临床实践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采取两种手段联合:
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存在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在病发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存在严重认知、智力障碍;既往精神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沟通障碍者。将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时期)收治脑卒中患者总计9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不同进行相应的分组,其中早期住院接受治疗的45例患者实施康复训练为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9-83岁,平均(72.3±3.1)岁。而选取后期住院接受治疗的另45例患者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为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6-81岁,平均(71.6±3.4)岁。对照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常规消毒,取患肢阳陵泉、足三里、光明、阳陵泉、悬钟、三阴交、解溪、中封、太冲,其中足三里、光明、解溪、中封、太冲悬钟、三阴交为一组,深度15~30mm,留针30min,每日一次。康复训练:①步态分解练习指导脚跟着地。小腿三头肌训练:痉挛期早期卧位,一手固定患足踝关节上方,另一手向下牵拉跟骨,使踝关节背屈维持数秒钟,每天两组,每组20次。可下床活动患者站楔形板,借助于自身体重牵拉小腿后肌群,每次20min。②胫前肌力量训练:仰卧位,足背伸、外翻等5min;取坐位,屈膝90°,脚跟着地,患侧脚掌尽可能抬高,交替5min;取立位,健肢负重,练习足背伸、外翻动作5min。每天1次。研究组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康复训练。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6周。
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日常生活评定Barthel:包涵日常生活的十个项目,20分为满分,评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运动功能以简式Fugl-Meyer评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评分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治疗疗效判断:治疗后NIHSS减少≥80%,Barthel增加≥50%为治愈;NIHSS减少60-80%,Barthel增加30-49%,不影响正常生活为显效;NIHSS减少20-59%,Barthel增加15-29%,无新发卒中,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为有效;除外以上情况为无效。总有效=总数-无效。
治疗后NIHSS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Barthel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Barthe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及Barthe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IHSS Barthel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n=45) 26.52±2.96 12.55±2.34 24.836 0.000 9.69±1.52 16.61±2.63 15.282 0.000对照组(n=45) 25.78±3.05 15.76±3.67 14.086 0.000 9.55±1.43 13.37±1.51 12.322 0.000 t 1.168 4.947 0.450 7.167 P 0.246 0.000 0.654 0.000
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上肢 下肢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n=45) 11.92±1.55 20.75±2.02 23.264 0.000 9.46±1.24 18.57±2.48 22.040 0.000对照组(n=45) 12.34±1.49 17.16±1.57 14.938 0.000 9.93±1.09 16.16±1.95 18.708 0.006 t 1.310 9.413 1.910 5.124 P 0.194 0.000 0.743 0.000组别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患者在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相关症状,或者是出现了明显的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情况,有绝大部分的患者也出现了言语謇涩或未发生昏倒,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中,以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急性脑血管疾病,则在临床中被称之为脑卒中[5]。脑卒中后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的情况,其中所造成的足下垂是比较常见的后遗症类型,而在相关的研究中发现脑卒中后足下垂,多数的患者则是由于高级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障碍,而多数的患者出现足内翻异常步态,所造成的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行走能力受限[6]。在临床中,可见明显的发病率、致残率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7]。而在脑卒中因脑部组织细胞中,可出现受到缺血缺氧性损害,其引发的症状则所造成语言、运动障碍等。而其中的绝大部分的卒中后患者多表现为多部位的功能障碍,因此在临床中并不是中单独的障碍存在[8]。这与脑卒中后下肢出现的足背伸、外翻肌无力、足内翻、跖屈肌痉挛等有关,同时也与肌肉纤维、肌腱的物理特性改变有关。如得不到及时纠正,可导致关节挛缩、变形[9]。因此在康复过程中,除了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康复,还应该注意对肢体功能的恢复。而肢体功能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上[10]。因此,本研究开展了综合康复训练的方法,通过加强足背伸肌原动肌肌力、缓解足背伸肌拮抗肌痉挛状态,建立新的平衡、协调的运动模式,改善胫前肌、小腿三头肌力量,从而矫治足内翻、下垂,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11]。针灸是中医特色外治法,在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方面效果卓著,通过针刺刺激经络,改善脑卒中患者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并已经过临床验证,治则以疏通经络、益肾荣筋为法[12]。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协调运动反应,有助于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两者联合治疗,获得更好的效果。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前NIHSS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Barthel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
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指导中,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可明显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获得较高满意率,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