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玉 郑文诺
在临床颈椎疾病的分型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颈椎出现退行性异常变化而引发,多发群体为中老年群体[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颈项痛等,由于该疾病病程时间较长,且很难彻底治愈,因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2]。目前,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方法较多,疗效也大不相同[3]。因此,探寻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方法,是现在临床医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4]。本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用中医针灸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效果确切,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当作探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过各项检查(X线检查等),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患有颈性眩晕,猝倒发作史。排除标准:(1)伴有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2)患有精神异常或者是依从性差;(3)伴有其他类型颈椎病;(4)临床资料不完整;(5)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性疾病,比如,神经官能性疾病、颅内肿瘤、脑源性、眼源性、耳源性、外伤性等;(6)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2~71岁,平均(52.4±3.7)岁。研究组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43~72岁,平均(52.9±3.1)岁。两组基础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设计内容知情,并批准同意实施,患者对此研究知情同意。
1.2.1 对照组 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内容如下,手法:平补平泻法,穴位:完骨、四神聪、天柱、百会、风池、晕听、夹脊穴等,留针25 min,再应用项六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取两侧的风池穴、夹脊穴、天柱穴进行针刺,针刺方法为风池穴斜刺,长度1寸;夹脊穴,直刺,脊柱方向,长度1寸;天柱穴,直刺,长度1寸。待穴位得气后,应用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设置为60次/min,以耐受程度为准,通电时间15 min,1次/d,1个疗程是14 d,疗程间隔时间为2 d,患者需维持治疗2个疗程。
1.2.2 研究组 应用中医针灸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先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治疗方法、操作流程、治疗时间同对照组,再加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应用传统手法中的揉法、滚法、捏法放松颈肩背部,约15 min左右,再依据颈椎小关节错位类型选用龙氏“颈椎正骨十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手法联合应用,在施行手法正骨时,手下以有关节松动感为度,有时患者可听到颈椎小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待正骨手法治疗结束后患者通常自觉颈肩部轻松、舒适,1次/d,患者需维持治疗10 d。
1.3.1 治疗效果 显效:症状(眩晕、恶心、头痛等)基本消失,并对患者随访6个月,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没有影响;有效:症状(眩晕、恶心、头痛等)明显改善,并对患者随访6个月,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但对患者的生活、工作有所影响;无效:症状(眩晕、恶心、头痛等)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并对患者随访6个月,出现复发的情况,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有极大的影响;总有效=显效+有效。
1.3.2 治疗前后生命质量 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进行评估,其中包括4个条目: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生理功能、生活质量,每个条目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好。
1.3.3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 包括:眩晕、恶心、头痛、肩颈痛,其中,0分:症状消失;1分,明显改善;2分:有所好转;3分:没有变化;4分:加重;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两组GQOL-74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 [分,(±s)]
表2 两组生命质量对比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心理功能 社会关系 生理功能 生活质量对照组(n=52) 治疗前 62.7±4.5 60.9±3.2 63.9±3.7 66.2±3.1治疗后 75.8±3.0* 73.6±2.5* 76.8±3.4* 78.9±2.8*研究组(n=52) 治疗前 63.1±3.9 61.2±3.1 64.4±3.9 66.7±3.4治疗后 85.5±2.6*# 82.9±2.8*# 86.5±3.1*# 88.7±2.1*#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 [分,(±s)]
表3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眩晕 恶心 头痛 肩颈痛对照组(n=52) 治疗前 2.5±0.3 2.3±0.2 2.3±0.4 2.7±0.1治疗后 1.3±0.3* 1.1±0.3* 1.4±0.3* 1.8±0.2*研究组(n=52) 治疗前 2.4±0.2 2.2±0.2 2.2±0.3 2.6±0.1治疗后 0.6±0.2*# 0.5±0.1*# 0.5±0.1*# 0.9±0.1*#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学技术水平随之进一步革新,中医学的发展也随之越来越被重视[5]。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阻络痰湿、气滞血瘀、风寒湿症、肝肾不足的范畴[6]。临床治疗主要以中医针灸为主,中医针灸应用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通过针刺胆、肝经腧穴,降火、补虚、熄风,进而调和阴阳,达到止痛通络、疏通气血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7]。经过研究现代药理发现,中医针灸通过联系脑与脊髓,背俞穴与脏腑,可有效改善患者肌肉紧张的状态,消除炎症水平,缓解颈部疼痛,同时,还可以扩张脑血管,提高脑血流量[8]。不过,中医针灸起效较慢,因此,临床考虑联合应用[9]。
龙氏正骨手法是由著名的骨外科专家魏征和龙层花教授综合中医各家手法的优势,并结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总结40多年保健及临床经验而创造的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10-11]。龙氏正骨手法的特点主要是“三步定位诊断法”“四步十法”,应用有效的手法纠正错位,缓解压迫的四周组织,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12-13]。因此,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用中医针灸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眩晕、恶心、头痛、肩颈痛等),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从而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进一步提升其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14-15]。本文经过研究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时,应用中医针灸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其生命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