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一、体育教学中对困难生现象的分析
我在几年的体育教学中总结出,所谓的“体育困难生”包括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体育行为差生;另一种是体育成绩差生。
体育行为差生的主要表现有:学生因为家庭的原因以及家长对学生一些思想的灌输。造成学生失去对体育课参与的意愿和热情,拒绝或者抵触体育运动;学生自认为身体素质较好,对教师安排的分解练习和组织教学手段不耐烦,行为散漫;因身体素质较差,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课中练习不积极,经常借故逃避练习,甚至旷课,对体育课失去信心。
体育成绩差生的主要表现有:因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差距,达标不及格或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技术动作;思想素质、认识态度较差,总是认为自己不行,缺乏坚定的思想品质和顽强拼搏精神,从而影响身体素质成绩评定;性格内向,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进行体育训练,从而影响体育技术测评成绩。
通过以上的现象可以说明,作为体育教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终身体育问题,在小学阶段,我们只能从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方面入手,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转化困难生。
对于困难生的标准问题,我们应该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理解和看待,要全面的看一个孩子的发展,在我所教的学生当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尤其是英语成绩在班里更是名列前茅,可是遗憾的是这个孩子是个“小胖墩”体育的各项成绩都非常差,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他一点都不着急,是班里有名的“闹将”针对这个孩子我找班主任谈了好几次,也争得了家长的同意,我设计出了一套教学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个孩子有了很大进步。因为现在从国家到学校都是非常重视体育,高考和中考中体育所占的分数比较多,为了让这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也为了他以后能更好的成长,没有心理负担,我一直不断的激励他进步,虽然成绩提高的很慢,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困难生,在教学中我把困难生又细分成几类:一是体质弱、素质差;二是原来体育基础差;三是对体育缺乏兴趣、没有特长;四是怕苦怕累、怕出问题、影响学习;五是营养过剩造成肥胖。由于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体育差生的表现也各有所别。有的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有的虽积极努力,都收效不大,而焦急不安。尽管学生表现不同,在教师以及班主任的鼓励下改变自己体育差的状况却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为此,我们做教师的在思想感情上,对他们应当做到关心、热心和耐心。在行动做法上,对他们应当多接触、多辅导、多鼓励。而不能看不起他们,疏远冷落,嫌弃他们。如对他们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顺眼,甚至奚落嘲笑、讽刺挖苦,那就必将造成恶性循环。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习成绩好却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或表现较差;有的学习成绩差,却表现出较好的品质,有的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等等。因此,困难生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有共性,也有个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全面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作出判断与评价困难生。从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自身水平上看,每个人的管理都存在着差异,要想改变困难生的状况,就必须找出学生差的原因,要关注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转化困难生
(一)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的方法
本学期新接了一个新的年级,在这个年级当中有部分困难生,我对这部分困难生在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运动成绩、纪律表现等方面作了基本了解前提下,把学生进行了分组,实行分层教学,让同一基础的学生在一起练习,这样减少了学习困难,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与荣誉感,学生体验了成功与喜悦,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能准确掌握教材最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运动技能的讲解是讲细讲透并亲自做示范指导,技术水平的掌握是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但在一些基本素质的练习中,加大一些练习的比重,通过这种以勤补拙的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从而达到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立定跳远中,能力强的学生能跳到二米五左右,而差生只能跳到一米七左右,后者可能永远也跟不上前者,他们的信心也会随着一次次的练习而丧失殆尽。我采用了“分组学练”的方法和激励的方法,对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只要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就及时的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互相帮助,这种方法激发与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二) 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成绩考核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的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一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考核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体育与健康的测试,不考虑学习过程,其结果虽然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但是,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对体育考核望而生畏,也会破罐子破摔。而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达到要求,取得好的成绩。我在考核中发现了这一点以后,对于那些平时认真上课的,表现突出的“差生”,我同样也给予他们一个高分,这样,我发现,通过教师的激励,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三)改變教学模式,享受快乐体育。
在我的调查中有一部分困难生身体条件很好,有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的反应、合作精神以及奔跑速度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只要练习枯燥的技术时他们就象“霜打的茄子”一样没了精神,针对这种现象,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这部分学生就是思想上的困难生,最终反思的结果就是改变现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练习兴趣,从而达到练习效果。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纳知识的“容器”,不重视学生的学,以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所以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如在障碍跑教学中,我设置了“为灾区运送物资”这一情境,每个学生都是“小小司机”,而垒球、沙包等器械就成了运送到灾区的物资,并告诉学生“我们都是优秀的司机员,送往灾区的路上有许多“艰难险阻”(即设置的障碍),我们一定要完成好任务,将物资安全地、快速地送到灾区。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都争着当“优秀司机员”,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又如在垒球投准教学中,我举办了一次“解放军打靶比武”,比一比哪个战士技术要领掌握得好、比一比哪队打靶打得准、分数得的多,通过表扬和奖励,使学生参与到竞争的氛围中,通过比赛,顺利地掌握了投的技术动作,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使原本比较枯燥的投掷課变得有活力、有趣味。我仔细观察了那些思想上的困难生,发现他们玩的开心极了。
角色的互换也可为课堂带来活跃的气氛。教师可以组织游戏和竞赛,也可以参与游戏和竞赛,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样热爱体育,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锻炼的意识。如:在短跑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自己成为一名运动员,让学生成为发令员,和学生一起比赛。学生当然很高兴,个个跃跃欲试,争着和老师比一比。在愉快的比赛气氛中,学生得到了锻炼。通过这种方法,那些思想上的困难生的兴趣一下就别调动起来了。
(四)合作小组在转化“体育困难生”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教师的信号被动地做出各种动作和反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练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多而得照顾不到每一个学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给一些“体育困难生”的投机取巧创造了“良机”可想教学效果和预期的将是大相径庭。而合作小组的教学方法就可克服这样的问题,例如:在练习400米的过程中,按照以往旧有教法,我的安排是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教师发令,学生开始跑步,但是每一次,总是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落在队伍的后面拖拖拉拉,到后来干脆不跑了,还跟老师编出一些谎话,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跑不了了,其实我是知道真正原因的。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高,而落在后面的学生更是失去信心,根据这样的情况,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设计出了小组合作练习的方法,把实力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些学生的体育成绩提高了很多,而且他们也不在惧怕跑步了。
三、结束语
在我们体育课教学当中,困难生都有各自的产生原因,只要我们体育老师能细心观察找出原因,关注差异、区别对待,能从关心、尊重学生的原则出发,从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角度出发,树立学生信心,体育教学中的“差”生最终会走出“困难”的行列,也许他们进步的速度会很慢,但要看到他们确实在进步。他们在尝到成功的滋味后,就会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而我们体育教师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身心健全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一种成功,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