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志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价值观念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制约、影响着语言及其交际风格。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文化碰撞甚至交际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及受其支配、指导的交际行为模式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就东西文化价值观念与英汉请求言语差异进行对比。
关键词:跨文化;价值观;请求言语行为;差异
一、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会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发生文化碰撞,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要有效消除误解和磨擦,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念及受其支配、指导的交际行为模式。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胡文仲,1999: 166),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爱与恨、是与非、善良与丑恶、正义与非正义、真实与虚假、得体与不得体等进行判断的标准。价值观制约、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言语行为和交际模式,交际则直接或间接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因此,可以说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言语交际风格。
二、英汉文化价值观差异
2.1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文化属于典型的推崇个人价值至上的个人主义文化,东方文化则属于典型的社团价值至上的集体主义文化。西方个人主义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崇尚平等,追求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人享受和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追求个人的思想、行为、言论与他人有所差异,喜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松散。个人主义是西方主流文化最重要的模式,自我意识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主义是汉文化中主流的价值观。汉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结协作,推崇社会的和谐与有序,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紧密。这种价值观要求人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或环境的关系时,“舍小家为大家”,“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一切服从全局”。这意味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的利益,必要时甚至可牺牲个人自由、利益以保障社会的和谐与有序。
2.2 权力差距
权力差距是指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状况,是各种社会文化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东西方在权力分配方面存在着很大差距以及东西方对权力分配不平等现象持有的不同态度。西方人主张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尊重个人权力,崇尚平等。受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西方人无论出身贵贱、职位高低,还是上司与下属,长辈与晚辈,都被视为同一类人,而且能和谐相处。董藩东方人受传统宗法社会制度的影响,形成了诸如君臣、父子、夫妇、主仆、干群、官兵和师生之类的等级关系。因此,人们更看重和维护这些等级制度,尊重并维护权威,权力相对集中,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其固定的身份和地位,个人的欲望、利益以及各自的行为方式都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因此,人们安分守己,自我克制,以追求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2.3 时间观念
东方人的时间取向偏重过去。人们重视过去,珍视历史,崇拜祖宗,敬老尊师,重经念,重年龄,主张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以历史为鉴,因为年龄、经验和师长都与“过去”有关,是权威的标志。人们往往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当成今天事情成败的重要参考,过去所作所为常成为衡量今天所作所为的标准。因此,人们易循规蹈矩,安于现状,往往把自己看成是主宰和支配时间的主人,但往往时间观念较淡薄,支配时间较随意,灵活性强。
西方人的时间取向属于未来取向,他们把时间看成伸向未来的道路。人们一切着眼于未来,一切向前看。时间观念强,从小就学会严肃对待时间。在使用和支配时间方面,往往把时间当作实体,是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把时间和金钱并论,将时间看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象金钱一样的物质,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
2.4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东方人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人类受制于自然。主张顺从自然规律,崇拜自然,努力顺其自然,通过努力改变人类自身去适应自然。因此,人们强调突出人与自然的协调,做事讲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追求天时、地利、人和,生活上畏天知命,甘当“孺子牛”、“螺丝钉”。
西方人则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把人与自然看成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主人与仆人的关系,人类处于主宰、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因此,人们总是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挑战、支配和改变自然。
2.5思维方式
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精神的、内向的、整体的、直觉的和主观的。把事物的两个对立面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精神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认为任何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强调统一,习惯凡事从整体到局部,考虑具体细节,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下意识或潜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事物,追求公允协调,互补和自行调节,以达到事物的平衡和稳定。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物质的、外向的、分析的、逻辑的和客观的。他们把物质与精神,主观和客观截然分开,注重内在的差别和对立,寻求世界的对立。认为任何思维方式都是普遍性的和绝对性的,因而更看重客观事实和数据,更注重分析差异,凡事从局部到整体,不考虑个别特殊情况。
三、结语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行动和思维方式,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探讨的价值观属于东西文化中的主流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而且这些差异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间的交流日趋密切,各民族间文化价值观念开始相互深透、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对青年人的影响尤为突出。尽管某些观念发生了变化,但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却是根深蒂固的,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因此,我们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差异,克服本文化优于他文化的民族中心论,排斥或片面否定他文化的思维方式。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文化冲突,克服语用失误,保障交际的顺利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 (2nd edn) (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学概论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李君文,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对比与分析 (J). 外语研究,2000 (1)
[5] 苏文妙,文化价值观与交际风格(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