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文化负载词的认知英译策略研究

2021-10-31 02:45曲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曲帅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进入世界视野。许多译者试图将这块文化瑰宝翻译成英文作品。如何将这种特别的文化“源语言”转化为恰当而又得体的英语“目标语”,是需要译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学家Ronald W. Langacker的认知翻译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旅游文本《滇西北秘境》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语料,探讨其翻译策略的可行性,为中国文化能够有效地“走出去”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滇西北秘境》;文化负载词;认知翻译学;滇西北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3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被解读得越来越多样化。“茶马古道”沿岸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解读,如何向世界树立准确而鲜明的“云南印象”,译者需要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潜心研究。文化负载词是反映特定区域的民族文化,很难做到等值翻译。因此通过文献阅读与文献调查,笔者了解到前人对该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赵宏建(2004)首次从认知翻译中的关联理论视角来研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问题[1]。段峰(2014)指出了做少数民族文化翻译需要解决“民—汉—外”如何融合的问题[2]。范露(2018)提出了可采取音译和移植两种策略来翻译文化负载词,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3]。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视角多聚焦于生态学,学者试图将其翻译与中国当下的国情、民情相结合。综上文献所述,笔者发现该课题多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为范例,而旅游文本研究甚少,研究视角也相对单一。本文拟从认知翻译学视角出发,分析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案例,并试图建立起一些科学认知翻译策略,用英语“讲好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和故事”,从而为该翻译领域提供相关参考,为“茶马古道”文化输出做出贡献。

一、认知翻译学理论

认知翻译学是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交互共生的。国内关于认知翻译理论的研究始于21世纪初。谭业升在他的著作《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中指出,例示是翻译单位的认知构成之一[4]。文旭与肖开容合著了《认知翻译学》一书,详解了概念隐喻翻译理论与实践,也简要剖析了认知识解的维度,将中国目前认知翻译成果做了系统性归纳[5]。这些认知翻译理论源于Langacker提出的3个认知识解维度:例示化认知识解维度、图形化认知识解维度和他者视角下的认知识解维度。

(一)例示化认知识解维度

例示化认知识解是一种具体化认知识解维度,也是抽象化认知识解维度的对立面,指说话者会对同一事物或情境进行差别化描写,并通过捕捉不同的细节特征来实现。如果语言表述只停留在笼统的上义词层面,那么读者很可能对有着广阔内涵与外延的词汇和语块理解模棱两可。语言表述的详略度和精确度的实现路径之一,是让译者循序进行以下操作:甄选下义词(或根据文化语境下创造性地解构词汇的隐喻层)、扩充延展相关的语块、恰当运用认知语法结构造句、逻辑性构成段落和语篇,最终形成有认知梯度变化的语言连续体。

(二)图形化认知识解维度

在视觉认知结构中,鲁宾花瓶“人脸—花瓶图”(也称图形—背景)告知人们在语言图画中存在“知觉突显”[6]。人类脑海中的意象图示通常是用大而模糊的花瓶背景来让读者辨识出隐晦而清晰的人脸图形。为达成這样的认知过程与目标,需确定相应的语言输出方式。Langacker认为,通过认知语法结构,译者可以通过突显出这个概念的图形区域来报告一种个体间的概念关系[7]。

通常句子需图形化主语成分,使其成为首要关注区域;句子中其他潜在的成分需淡化其视觉效果和相应的心智效果,成为读者的次要关注部分[8]。此外,句子成分的位置表达就是一种意象图形,认知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对此类的意象图形是有感性认知的,它是人类的心理图景的映射。所以变换句子成分的位置关系有时也可以达成突显化认知需求。

(三)他者视角下的认知识解维度

王寅认为,视角点的选择差异会造成认知参照点的千差万别,而认知途径也大相径庭[9]。翻译中的他者视角选取十分有必要。他者视角的概念本身承认译者视野的狭隘性,蕴含着译者的心理立场与读者的互换性。译者要充分考虑读者即他者受众群体来观察认识事物的物理角度与心理角度(包含立场态度、价值取向等)。由于译者本身也是自己作品的读者,也具有他者立场性,因此,要学会从自身的译本中抽离再审查。

从语篇意义生成的视角来看,译者若站在他者视角时,会内化释读原文语篇,达成心智连贯。同时,译者还要学会充分预判该译文作品对译入语受众者所产生的认知效果,且有能力灵活调整译文视角。

二、《滇西北秘境》中文化负载词认知英译案例分析

《滇西北秘境》是一本介绍云南西北部地区(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为主)的旅游文本,以中、英、日三种语言来撰写。书中围绕滇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来展开,涉及大理白族、丽江纳西族以及香格里拉藏族的旅游宣传信息。

笔者梳理了书中有着浓重少数民族地域色彩的文化负载词,包含物质文化负载词(如风花雪月、彩云之南)、社会文化负载词(如披星戴月、献哈达)、宗教文化负载词(如白族绕三灵)、语言文化负载词(如东巴)等。基于Langacker提及的三个认知维度,笔者分析了这些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语料,发现其中的翻译合理性与问题所在。

(一)例示认知识解维度的缺失

第一,原文:大理……风花雪月名扬四海。

译文:Dali...The culture and customs of Colorful Bai Nationality have become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例示化的描述事物或情境是對其多样化表征的某种侧面展示,也是译者和读者筛选事物主要特征的认知过程与路径。译文中对于文化负载词“风花雪月”意象的处理相对较模糊,没有过滤出它的内涵精髓。“风花雪月”可指普世认知范围内的自然现象,亦可隐喻性地展现出花前月下、浪漫爱情的常见场域。而作为一个承载着大理自然风光的文化负载词,此语境下应释读为“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这一版本的识解囊括了以上所有层面的外延与内涵。然而在此处翻译时未能进入,也是没有运用好例示化策略的结果。

第二,白族绕三灵。

译文:Bai People Rao Sanling Festival.

“白族绕三灵”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大理白族村寨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结合了祭祀神灵和游春活动。译文中只对该宗教文化活动做了简单的“音译”处理,未对其作具体化例示的解析与延伸。为避免读者对译入语的认知真空,建议可以做具体化的加注处理。例如,“绕”可以释义出背后的内涵层,意指“祈福、祭拜”。

“三灵”是指祭祀活动期间白族人民必须祭拜的三个寺庙:圣源寺(又称神都)、金圭寺(又称仙都)、崇圣寺(又称佛都)。祭祀活动的第一天白族的男男女女会绕去佛都祭拜,第二天会去神都,第三天仙都。这样的加注和意译处理会深化译入语读者对白族节日文化的认知,并逐渐形成对白族相关祭祀文化的认知层,乃至我国非遗项目认知的连续体。

第三,原文:彩云之南……独具特色的奇异风情和迷人景色将把您带入一个神秘的境地。

译文:Have you ever been attracted by colorful Yunnan...result in a rare mosaic that brings you into an elusive state of mind.

《滇西北秘境》文本中对文化负载词“彩云之南”采用对等译法,译为“colorful Yunnan”。此译本显示出其对例示认知维度的考量一定程度上也是缺失的。“colorful Yunnan”可以表达出云南的多样共存性特征。但深入研究会发现,它解读得还不够,没有将其例示下义化,即云南存在着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气候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有典型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特征等。

基于具体性维度下的图示—例示这一认知结构,需要对“彩云之南”进行上述具象化例示网络建构。这样,可以填补译入语读者对“彩云之南”背后相关知识的欠缺,让其更好地了解“彩云”的多层次性隐喻内涵。

(二)认知语法结构下图形信息的突显化表达

原文: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东巴意为大师、智者,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

译文:The Dongba culture is recognized as th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traditional Naxi culture.It means Master,or Wise Man,combining craft...together.

根据Langacker的观点,突显化需要以概念内容的缜密选择为基础。此译篇在解释“东巴文化”时,有几个需要突显的信息。译者在句子结构处理上,采用主系表外加非谓语动词结构,逐渐将读者的视线聚焦到东巴图形的3个重要概念上,即“the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traditional Naxi culture”“Master”or“Wise Man”,这是译者在审慎地进行概念内容的选择。

同时,通过认知语法的架构,用非谓语成分淡化“combining...together”,这部分作为主句概念的补充信息,让其继续充当图形“东巴”的背景,从而将鲁宾花瓶的轮廓勾勒得宏大和完整一些,进而继续焦点化前面提及的三个重要概念信息。这种解构性译法也给译入语接收者对“东巴”概念图形的理解创建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场域。此东巴文化的认知译文主次分明,较好地运用了突显化策略。

(三)他者认知视角的恰当选择

第一,原文:滇西北山势高峻和气候严寒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藏族群众吃苦耐劳的性格……献哈达是藏族最讲究的礼仪。

译文:The local Tibetan people are hard-working due to...Hada Dedication is supposed to be...

从译者第一句的处理可看出,其翻译视角是从当地藏族人民出发,而非自然环境这个无生命体。选择有生命体的主语视角能够体现藏族群众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既能衔接上下语篇,也能规约接下来出现的信息。在翻译中,译者也会选取恰当的入场识解视角,表现施事者作为主体角色强大的引领作用。选择这个视角也是为下面的“献哈达”这个重要文化负载词做铺垫,因为后面“献”的主语应为其译入语的接受者提供了有效的认知通路。

此语篇的译文视角选择恰当,读者会在自己的认知领域很好地吸收滇西北藏族人民的正向信息,即他们吃苦耐劳的心性和热情好客的良俗。但文中将“献哈达”翻译为“Hada Dedication”失之偏颇。此处“奉献”的译文“dedication”认知为“精神层面上的奉献”,原文欲表达的是通过“物理上的奉献”来拉近主客之间“心理上的距离空间”,因此改为“Hada offering”更为合适。

第二,原文: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民族……纳西族的服饰,男子……丽江的纳西族妇女……披羊皮披肩,披肩上缀有七个用丝线绣成的小圆布圈,象征披星戴月,表示勤劳之意。

译文:The Naxi nationality is a minority nationality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a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As for the costume of Naxi,the men’s costume is...However, most Naxi women in Lijiang wear a sheepskin cape dotted with seven small cloth circles,standing for Shoulder the Stars and Wear the Moon,an expression of diligence.

此部分译文可以看出,译者的视角放在了纳西族女性身上,这是有着强烈主观意识色彩的视角,而非纳西族服饰这个无生命体的视角。与前个例子同理。在认知语法结构下,无生命体主语被称为零角色,也就是表明它是零能量的。采用此视角是想通过前面背景信息的铺垫描述,最终引出重要图形信息,即文化负载词“披星戴月”的内涵意义。

译者将该文化负载词及其相应语块翻译为“Shoulder the Stars and Wear the Moon,an expression of diligence.”采取直译和同位语的加注释义,能够非常生动形象且贴切地表达出纳西族妇女身上勤劳能干、坚韧又乐观向上的可贵品质。此部分的他者视角选用得当,可帮助译入语接收者建构对少数民族女性正面积极的形象[10]。

三、结语

本文主要做了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英译维度的整理与探究,通过《滇西北秘境》中的相关语料分析,不难看出具体化、焦点化与他者视角是较为有效的认知翻译策略,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文化负载词的意义与内涵。当文化负载词停留在音译等表层面时,需要使用例示化翻译策略来梯度深化其文化内涵,亦可适当采用概念隐喻式的创造性翻译进行识解,增强其文化的表情张力。当文化负载词是用复杂语块结构进行表征时,需要运用突显化翻译策略,通过认知语法结构来焦点化其中的图形信息。文化负载词的释读也需适当选择他者作为入场识解的视角,让读者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场域。总之,本文通过对文化负载词三个认知翻译维度的合理性探析,给该领域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同时也为滇西北少数民族文化英译和外传起到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赵宏建.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关联理论解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论文,2004.

[2]段峰.民族志翻译与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以羌族文学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32-37.

[3]范露.浅析少数民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C]//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8年年会暨“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年卷.贵州遵义: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8.

[4]谭业升.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5]文旭,肖开容.认知翻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6]刘文,赵增虎.认知诗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7]Langacker,R.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8]刘玉红.认知诗学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9]王寅.认知翻译研究:理论与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2):1-8.

[10]張金明.“滇西北”秘境[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
浅析《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针灸学通用术语》文化负载词音译浅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孝经》文化负载词英译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