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讨

2021-10-31 02:45陈荣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陈荣惠

摘  要:在开展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使传统文化总体特色及地方特色得到体现,并将其优势得以施展,能够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治素养等方面的强化。基于两者价值契合、目标一致、内容相通等共性,通过推动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优化课程实践外部环境、努力弘扬中华精髓文化氛围、寻求高校思政课堂与中华精髓文化统一性与共通性、校内各部门间达到协同育人效果,可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善后者的实际效用。让核心思想理念、优秀人文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课程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认同感,促进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为青年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课;融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1-000-02

纵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的成果,是对中国精神的诠释,亦为中华民族精神延续命脉之所系。党中央在十八大以来多次召开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大会,较为系统地阐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等系列原则性问题[1]。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应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深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同时代要求相统一的继承创新命题,使中华文化既能展示出永恒的魅力,又可因其属性变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宝贵资源。将它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传承与发展的不二选择。因而现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当秉持理论性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同多样性相融合、灌输性和启发性相一致的原则,以正确的三观教育、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促进学生产生足够坚定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使其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等方面拥有与中华精髓文化相接触、渗透的可能性。后者的核心思想理念、优秀人文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课程的文化内涵,可激发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认同感,促进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为青年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可行性

(一)两者培养目标一致

思政课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这样的人才,即他们能够拥有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担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大任,本身具有浓厚的育人属性,通过课程的讲解与传授,在润物无声中影响学生的三观,指引当代大学生努力为中华建设事业而奋斗。且一些中国文化的精髓本身就拥有足够优秀的伦理道德,带给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正向深远影响非常强劲[2]。因此应探索文化和课程之间的相融,另外也能够借此机会,让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本身所拥有的育人功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二)兩者倡导价值契合

精髓文化是思政内容与灵感之源泉。长时期历史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一些可融入先进思想、政治的内容,其中具有德育价值的部分,能促人上进,与思政教学在育人价值方面具有高度协调性[3]。

(三)两者教育内容相通

在中华精髓文化中,思想道德内容繁复而深刻,如“以人为本”“刚健自强”具有极为强大的、不可忽视的道德影响力[4]。高校思政教育应从中提取精华,结合学生的年级、专业及认知特点,着眼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等,引导学生建立良好人格,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理想思政品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现途径

(一)与课程内容有机整合

思想政治教师依据课程实际情况,用科学思维融入传统文化领域内教育思想的优秀部分。纵观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是关键,可借此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并使之在思政教学中,不断渗透理想信念,拓展教育内涵,努力实现教育目标,强化道德情操渗透。依据大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深化“仁、义、礼、智、信”的挖掘与阐释,让优秀精神融入课堂,激发大学生努力奋斗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5]。注重传统法治文化与精神的渗透,将传统法治精华内容带入课堂,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求保持统一、做到融合,分析法治建设的历史文化渊源,带领学生深入领会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的独特性与必然性。

(二)优化课程实践外部环境

思想政治课属于理论课,实践性很强,在课程教学期间,高校应关注和学生平时行为规范相联系的教育,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优化校外教学实践环境。推动课外素材课内化、课内知识课外化,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介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将课堂教学活动与乡土资源、传统节日等有机整合,与地方乡镇共建合作,体验地方传统节日活动,参与地方民俗文化发扬与保护,提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6]。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为宗旨的基地,融入思政课堂主体,给他们提供良好机会,通过让历史文物说话、使馆藏典籍服务,引导学生在学而思、渐次悟的过程中,体会到历史和现代的辩证关系、有机联系,体会教学实践地在思政课程方面的强大促进功能,深化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热爱程度,让其变作接纳并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思政内容始于实践,提升在于不断总结,因而其有着体验性与时代性。在实践过程取得宝贵的精神财富理所应当要加以践行,把课堂知识学习和课后实践体验互相协同,方能学以致用[7]。

(三)努力弘扬中华精髓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文化也日益丰富,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而,高校应在校园文化整体布局上进行精心设计,在校园各角落布置相关中华精髓文化的图片、文字等。课堂上也要营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探索并阐述中华民族精髓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与时代同步的价值观念,使其起到滋养核心价值观的巨大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信念系统,党以及各族人民对社会价值共识将被凝聚,深度契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承。

(四)寻求高校思政课堂与中华精髓文化统一性与共通性

认知并探索优秀的文化内容,能够协同教育当代学生,使之从更宏观或者更独特的视角感知政治问题,促进其提高思想高度,形成远大又符合实际的理想,以高度自觉的态度,从自身角度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祖国事业。所以,它们有着统一性与共通性的政治属性。另外中华文化还有很多精髓内容,在培养个体道德品质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例如,中国优秀传统街区晋江五店市,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是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载体。它有完整保存“皇宫起”、中西合璧洋楼等历史建筑,同时还保留了具有道德教化的家箴家规,刻在石碑、楹联上,要求做到孝悌第一、和睦第二、安分勤业第三。另外在传统文化里蕴含的政治内容,如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将其融入思政课程中,价值可见。

(五)构建校内联合融入机制

要综合校内各种力量,增强教育合力,发挥学校核心文化,让思政教育教学产生理想效果。与学校党政机关联合,强化校园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工作、传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并同相关教育工作部门共同进行活动设计,成立优秀传统文化联盟,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使其融合思政教育活动,让文化潜在的育人功能被激发出来,展示出无可取代的价值。与专业课程教师共谋促进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最优化,保证专业课教师能够有高度自觉性,对其教育向传播知识视野实行扩散,让课程思想政治价值元素得以践行[8]。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当秉持理论性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同多样性相融合、灌输性和启发性相一致的原则,用正确的三观教育、法治教育为主要内容,弘扬中国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使其在教学目标与内容等方面拥有与中华精髓文化相接触、相渗透的可能性。将后者的核心思想理念、优秀人文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丰富课程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在传统文化上的认同感,促进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为青年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9.

[2]王燕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

[3]邓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课程中的实现路径——以《礼仪与国学》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4):148-149.

[4]郑泽金,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3):85-86.

[5]董贵胜,等.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传承策略[J].北京印刷學院学报,2020(S2):59-61.

[6]佟晓彤.高职院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38-42.

[7]苗新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8):128-129.

[8]刘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21(1):6-9.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