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 家长需提升三种意识

2021-10-30 08:53魏建
家长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减陪伴意见

魏建

提升生命意识  促进全面发展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发布的目的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研究者,我对该意见的发布拍手叫好,这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教育的出发点是保护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成全孩子全面发展。“双减”之下,家长首先要提升的就是生命意识。

说到不重视健康,一些家长可能觉得委屈:“作为父母,我给孩子吃好、穿好,怎么可能不重视孩子的健康呢?”其实,吃好、穿好只是最基本的满足,我们说的重视儿童健康还应该指向尊重儿童的休息权、游戏权。有些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一放学就要赶培训班,甚至连吃饭都是在车上潦草地吃快餐或叫外卖。孩子晚上回家则要完成培训班的作业,常常熬夜;周末孩子还是围着培训班转,没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孩子的睡觉权、娱乐权都被剥夺了,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这能叫重视孩子的健康吗?还好,《“双减”意见》出台了,将大幅度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家长应该从重视生命健康成长的角度,走出“功利化”的教育困境。

说到不尊重儿童,一些家长可能觉得好笑:“我是孩子的家长,有权管理孩子。”这个“有权管理”当然是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只有真正了解、尊重孩子,才能把义务履行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我意志,我们给孩子报不报班、报什么班、报多少班,这都是要和孩子商量着来的。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保护孩子的天赋和兴趣,还要尊重自然生长规律。只有基于尊重的管理,才是人性化、有力量的教育。《“双减”意见》的出台应该唤醒我们对孩子的尊重意识,作为父母,我们的使命就是,既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又能不遗余力地支持孩子实现他的理想,引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提升责任意识  履行家长职责

“双减”之下,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待在家里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时间一下子多出来不少。最近就有不少家长来我这咨询,问“双减”以后要怎么管孩子,怎么和孩子相处。我认为,《“双减”意见》不仅减轻了孩子的校内、校外双重负担,还明确了家校边界,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将进一步唤醒家长对家教责任的认识与担当。家长要回归家庭教育的主战场,担起家教责任,拿出时间、投入心力,去学习与孩子和谐相处,营造温馨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在场,孩子心安。我们说到家庭教育的责任,首先强调的就是家长本人持续出现在家庭教育的现场。先有正常化的家庭生活,再谈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父母要竭尽所能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不要让正常的家庭出现“丧偶式育儿”的局面。父母尽可能地与孩子朝夕相处,天天看到孩子的变化与进步,及时为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交友等方方面面的困惑和困难,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这就是在尽职尽责地履行家长义务了。

日常生活就是家教现场。我们说家庭教育本就不是什么高深莫测或高精尖的事,本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具体到家庭教育的内容及细节,无外乎是家长陪孩子吃饭、接送孩子上下学、路上和孩子谈心、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辅导孩子学习、业余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有家长说,就这些小事啊?很平常很简单啊!只要坚持做,把小事做成精品,细水长流,就能给予孩子宝贵的财富。生活即教育——這句话多么经典而回味无穷。

提升陪伴意识  用心呵护成长

《“双减”意见》出台的目的,一方面是减轻孩子的校内、校外双重负担,另一方面还明确了家校边界,强化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责任。家庭教育说到底不是一味地说教,也不是严苛管教,而是在“陪伴”中促进、成全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觉得和孩子在一起不知道做什么,或者不能与孩子愉快相处,可能是对陪伴的理解和执行都不到位,需要提升陪伴意识。

如何提升陪伴意识呢?那就是“享受陪伴”。是的,我们首先要有“享受陪伴”的理念,这样才能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高兴、受益,让自己舒心、成长。只有当家长发自内心地把陪伴当作是一种享受,才能通过陪伴,带给孩子并带给自己愉悦感。当家长抱着尊重儿童、珍视孩子的心态,不把陪孩子玩当成是一种负担、一种施与,而是把这视作人生中的美妙时刻,家长就能真的享受到陪伴孩子的幸福。

如何提升陪伴品质呢?这需要专注和投入,需要向孩子学习“活在当下”。家长要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专注呢?

让工作走开。有些家长喜欢一心二用,一边陪孩子一边工作,以为这样是一举两得。结果孩子有意见,要和工作争夺爸爸妈妈,或经常在家长工作时搞破坏,让家长很生气。其实,孩子的搞破坏,目的只是想引起家长注意,让家长放下工作陪他玩一会儿而已。所以,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工作其实效率低、效果差,往往事倍功半。建议家长陪孩子时让工作走开,把工作上的事先放一边,或先处理好重要工作再投入地陪孩子,这样动静分明方能工作、育儿两不误。孩子也会从你身上看到一个既会工作又会玩儿的“多面手”形象,这对孩子能够专注学习、投入游戏是个很好的“身教”呢!

让手机走开。一些手机控家长请注意了,你在孩子面前成天机不离手的样子的确需要注意了,手机成了孩子的“情敌”,和孩子“争夺”爸爸妈妈。我们不是看到过许多关于家长玩手机,孩子遇到危险都没有觉察的新闻吗?所以,戒掉手机瘾一事真的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因此,陪伴孩子时一定要让手机走开,这样不仅是为了孩子的安全,也是为了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陪伴自己时是非常认真、专一的,孩子的价值感、幸福感会因此提升。家长可以这么做:先把重要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比如一小时内完全不使用手机,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你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一起学习、阅读、聊天,孩子会感受到你的真诚与热情。这样的陪伴才是有质量、有温度的陪伴。

让琐事走开。有些家长陪孩子玩时,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根本没在孩子身上,一边想着冰箱里还有什么食物明天要吃,一边想着淘宝网上哪个促销商品还没下单,这样三心二意的怎么能陪孩子玩好?请家长投入地陪孩子玩,让生活琐事走开,一会儿再去处理。陪伴孩子时就一心一意,千万不要三心二意。别忘了,孩子长大后的专注力好不好,和你陪伴他时的专注力正相关。

“双减”之下,家长需要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和陪伴意识,要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学习。孩子负担减轻了,我们陪伴孩子的品质也需要提升。智慧的家长应该持续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双减陪伴意见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陪伴”等十二则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评“小创”,送好礼
陪伴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评“小创”,送好礼